收藏 分享(赏)

高三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3.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990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滚动测试卷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滚动测试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5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枕藉(j) 剽悍( pio) 暴虎冯河(png) 拎起( ln)B.欺诳(kung) 刚劲( jng) 自怨自艾(y) 碑帖( ti)C.熨帖(y) 筵席( yn) 徇私枉法(xn) 沏茶( q)D.古刹(ch ) 两栖( x) 泾渭分明(jng) 剖析( pu)答案:B解析:A 项,“藉”应读“ ji”;C 项,“筵”应读“ yn”;D 项,“ 栖”应读“q”,“泾”应读“j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学艺术家的贡献,虽然不像企业家的成就一样

2、,会产生立杆见影的速效,其对于人文发展、道德发展和社会文明,却有一种巨大而潜在的影响。B.千岛湖水今日一见终生难忘,它不是那种若有若无的淡绿,也不是那种一眼望见的浅绿,而是有深度而耐读的一湖凝碧。C.东亚是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东亚的前景忧关地区各国利益,也影响到世界未来发展。D.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钉书机精神,认准目标、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答案:B解析:A 项,“立杆见影” 应为“ 立竿见影 ”;C 项,“ 忧关”应为“攸关 ”;D 项,“钉书机”应为“订书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先进

3、性教育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B.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C.一旦不能证明人性是善的,并且君主们都能不丧失弱小的善的小火苗,能使之蔚然而成大气候,那么,孟子的整个政治建筑都将分崩离析。D.钱钟书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品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答案:D解析:D 项,与生俱来:从一生下来就有 ;天生。用在此处合适。 A 项,上行下效: 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B 项,

4、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这里不合句意 ,应该为“望尘莫及”。C 项,分崩离析: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用来指孟子的思想体系不妥当,可改为“土崩瓦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 ,他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B.山东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该省参加高考,充分考虑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C.从目前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已经逐步渐渐弥合人群之间的不公平。D.一个人征服世界不算伟大, 只要征服自己、超越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答案:A解析:B 项,

5、“ 率先” 缺中心语;C 项,“逐步”“渐渐”重复;D 项,关联词误用,“只要才”应改成“只有才”。5.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的语句,在空缺处补上适当的句子。(4 分)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 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 ”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其实我跟你是同行, , 。 ” 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 , 。 ” 参考答案:只不过你用五味调和满足人们的口腹之需 我用如花妙笔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只不过他用犁铧在土地上书写麦浪的诗行 我用双手

6、在键盘上敲出思维的硕果6.仿照下面示例,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河岸”“阳光”“柳树”“白杨”作为描述对象。(5 分)示例解冻的河岸,在阳光下发酵,垂柳在微风中倾倒,它身边有一棵高大的白杨,展开了深情的怀抱。参考答案:沉睡的大地,在花香中苏醒 ,雏鹰在蓝天下翱翔,它身下有一株小小的嫩芽,露出了好奇的脑袋。解析:要仔细分析原句的句式、结构以及修辞手法 ,仿写的句子这几点都要合理,组成完整的意思。7.2012 年 10 月 11 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12 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盛赞

7、莫言的成就。此标题一出 ,立刻在众报道中脱颖而出。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4 分)参考答案:此标题采用双关手法。 “莫言”既指作家莫言,又有“不要说”的意思。标题既盛赞莫言巨大的文学成就,又表明在莫言之前中国也曾有大批的优秀作家,之后也将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家。二、现代文阅读(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0 题。(9 分)我国正处在极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的高度发展和公民主体能动性的高度发扬。而在公民脱离计划经济依附性后的自主活动中,谋取个人生存利益,必然成为基础性需要。由于见义勇为意味着要冒着至少是有所损失个人生存利益的危险,就必然会

8、导致思想行为上出现“义”与“ 利”的矛盾和选择。我们追求并且努力创造“ 义”和“利”统一的大环境。但是,“ 义” 与“ 利”的矛盾在我国的转型时期必然长期存在,我们必须对其有正确的认识,而不因出现义利矛盾方面的重大问题而丧失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判断。同时应当看到,人的需要是分层次提升和发展的,从生存需要逐步向高层次的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发展,是人类文明提升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素质的不断增强,义利矛盾会不断得到缓和和化解,见义勇为的精神会不断得到普及,对此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深入分析我国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整体态势,可以看到,一方面,非见义勇为现象屡有发生,但立即

9、会受到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谴责;另一方面,恰恰是在社会中,见义勇为的事迹不断涌现,见义勇为的行为比比皆是。这说明,在义利关系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从心理上本能地倾向和赞扬见义勇为行为,超越生存需求,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实现需求的趋势已经出现。而这应该归功于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人民心中的深厚积淀形成的优秀文化基因。因此,在加强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和物质奖励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开掘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深入开掘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见义勇为精神,可以为普及见义勇为精神持续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而这种提供精神食粮的工作,不应当是肤浅的、说教性质的,而应当强调其具有

10、深刻性,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并回到实际中发挥指导作用,这才能为化解义利矛盾做出真正的贡献。(节选自 正确认识和化解义利矛盾)8.下列对文章所论述的“义” 与“ 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义”是指见义勇为的行为,“利”是指个人生存利益。B.“义”是指见义勇为的精神,“利”是指个人生存的需要。C.“义”是指见义勇为的赞扬,“利”是指有关物质奖励。D.“义”是指见义勇为的教育,“利”是指加强权益保护。答案:A解析:根据第一段概括。9.下列对文中所说的“如何化解义利矛盾”的分析,阐述最全面的一项是( )A.加强谴责非见义勇为的社会现象 ,追求并努力创造“义”和“ 利”统一的大环境。B.正确

11、认识见义勇为的精神,从生存需要向高层次的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发展。C.加强权益保护和物质奖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不断普及见义勇为的精神。D.对普及见义勇为的精神充满信心 ,超越生存需求,追求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答案:C解析:根据第二段判断。10.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极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公民谋取个人生存利益必然成为基础性需要。B.因为见义勇为意味着要冒着至少是有所损失个人生存利益的危险,所以就必然会导致思想行为上出现“义” 与“ 利”的矛盾和选择。C.“义”与 “利”的矛盾会在我国的转型时期长期存在,不能因此而丧失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判断。D.见义勇为者权益保

12、护不应当是肤浅的 ,而应当源于实际,高于实际,并发挥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D 项所说内容不是指“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而是“ 这种提供精神食粮的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115 题。(20 分)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周志国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

13、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

14、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一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

15、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

16、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本文有删节)11.结合具体语境,简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2 分)(1)连滚带爬: (2)抵足而眠: 参考答案:(1)状写归途艰难,自嘲的背后深含归乡情切。(2)形象地表

17、现了父子间关系亲密,骨肉情深。12.赏析第段关于父亲“铺床”的细节描写。(4 分)参考答案:“捏 ”“撸”“切”“铺 ”等一系列动作细节,显示出父亲“ 铺床”的娴熟与细致,倾注了对儿子深沉的爱。虚境实写,使想象的情景更加真切;在情意相通的感念中,凸显父恩难忘。13.第段写“席梦思”, 有什么作用?(4 分)参考答案:“席梦思 ”与“稻草床”,指代城市与乡村两种生活,隐含现代与传统的差异。告别“稻草床” 而习惯“ 席梦思 ”,暗示久居城市的人们逐渐失去与乡村的精神联系,含有反思的意味。14.简析本文的结构特点。(4 分)参考答案:梦起梦结,首尾呼应。以“稻草床”为线索,使文章成为有机整体。现实返

18、乡与精神“返乡” 彼此对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虚实结合,深化文章的主题。15.结尾处,为什么“我” 睡在“ 稻草上 ”和“父亲身边”,会感到 “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参考答案:故土情真,父子情深 ,游子思乡的渴念得到满足。“稻草”“父亲” 别有意蕴,寄托了传统乡村的文化理想。迷茫的现代人,借归乡之途完成了精神的寻根之旅,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620 题。(20 分)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

19、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云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

20、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 ,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 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 与众不同。答案:D解析:D 项,特立:独

21、立,挺立,高高耸立。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惟杉能遂其性 其孰能讥之乎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答案:C解析:C 项,连词,表转折。1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 ,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 ,作者对杉树的“ 直节

22、”之性进行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 ,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答案:A解析:A 项,树并非徐望圣所种。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答案: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 曲可为乎/吾欲为直 /为直必折/直可为乎?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4 分)(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 分)参考答案:(1)徐君( 徐先生

23、)见到这个地方 ,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为“直节”。(2)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 ,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参考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 ,有一座厅堂叫“ 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三寻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

24、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为“ 直节” 。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

25、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 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 ”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 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丫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 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 ,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

26、,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 不会停止的吧 ?”一曲终了,宴会也就散了。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2122 题。(10 分)海人谣唐王建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这和阿房宫赋中“ ”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 分) 答案:摽掠其人,倚叠如山解析:这道题考查理解式背诵 ,要注意按照课文原文填写。2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7 分)参考答案:对比。一方面是海人终年辛劳 ,却因税多穷困潦倒没家住; 一方面是未央宫里珠宝常常填满库房。衬托。 “恶波

27、横天”衬“ 海里住”之险恶,“山塞路”衬海人“役象”之艰苦。夸张。用“恶波横天” 来形容海人居住和劳动环境的恶劣。解析:准确判断表现手法,举例要得当 ,要有分析。(三)古诗文默写。(6 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1)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论语)(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 。 (李白蜀道难)(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明月不谙离别苦 , 。 (晏殊蝶恋花)答案:(1)礼乐不兴 则民无所错手足 (2

2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4)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燕子双飞去 斜光到晓穿朱户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青年要往墙上钉一个钉子。要钉的时候,他发现墙面太高,需要找一条凳子站上去。找了凳子,他发现凳子坏了,需要修一下。他找了锯子,发现锯子钝了,需要找锉磨快锯子,他又去买锉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需要钉的那个钉子,连同锤子锯子一起,仍然放在需要修理的凳子上。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你也可能对类似的人和事有过见闻。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或见闻,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题目自拟;(4)不少于 800 字;(5) 不得抄袭。提示:作文材料的中心可以是 :1.坚守最初的目标或梦想。2.学习、工作要有计划性。3.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析此题,故事里的青年之所以没能够坚守住自己最初的目标,是因为他做事不集中注意力,脑袋里一团混乱,对生活的计划性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