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 2015 年中考物理二轮讲练测专题 16 探究型实验(讲案)第一讲 考点梳理探究型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实验:(1)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2)探究水的沸腾。(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6)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7)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平衡(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进行实验】1、 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2、如图 5
2、-2、图 5-3 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时间/min温度/20304050图 5-3 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图 5-2 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时间/min温度/20304050二、探究水的沸腾所需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小孔的纸板、钟表【进行实验】1、用实验装置(一)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从 90开始,每
3、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它填入下表中,然后在方格纸上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6-3。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温度/时间/min9095100105图 6-3 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所需器材:平面镜、白纸板、激光笔、直尺、水彩笔、量角器【进行实验】1、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 AO,反射光线 OD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如图 2-2。实验次数 入射角 i 反射角 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按上述实验设计中 C 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入下表中,如图 2-3 所示。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A
4、OBOCODOEOFO【分析和论证】由于光在空气中传播我们看不见,无法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我们将激光笔贴近硬纸板,根据光的反射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可以完全重合。1、分析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分析实验 2 得出的结论是:光路是可逆的。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所需器材: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直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
5、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 1-4 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物体的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比较ABC2、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汁写上 A、B、C 三个字母,当墨迹未干时将纸对折,然后摊开,这样在纸上就有 2 个对称的图形,再将一块玻璃板沿纸的对折线垂直于
6、纸面竖起放置,从玻璃板前进行观察,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分析和论证】1、从表中的测量数据可知,物体与像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物与像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物到镜的距离等于像到镜的距离。2、在实验中,两只蜡烛的外形完全相同,从而能将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物与像的大小是相等的。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需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具座(或直接利用水平桌面)【进行实验】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几厘米,放好
7、后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进行观察。怎样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像在什么位置(只需估测)?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按上述操作,把数据填入下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按照探究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选取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竖直立在水平面上,用一支点燃的蜡烛作为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研究烛焰所成的像。在凸透镜的右侧用一块白色的硬纸作屏,承接烛焰的像。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
8、像的大小,并用刻度尺测出蜡烛到透镜、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把观测的结果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入下表中: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50.0 35.0 22.5 20.0 18.0 15.0 12.0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像的大小变化特点【分析和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的条件 成像性质 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投影仪U=f 不 成 像0u 放大镜注意:(1)物体靠近焦点,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就逐渐变大。(2)像的正倒、虚实、大小都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
9、。六、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照图 23-1 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 m/kg重力 G/N2、在图 23-2 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m/kgOG/N图 23-2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分析和论证】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 9.8N/kg。如果用 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G=mg七、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平
10、衡实验器材:小车、棉线、钩码、滑轮等。实验步骤:1如图 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放钩码。这样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观察小车在什么情况下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图 12用手按住小车,改变两端钩码数量,使两个拉力大小不等。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3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4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5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拉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
11、止。小车所受二力关系大小 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小车运动情况(静止与否)分析论证:要保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简单地说,就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需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尺、线【进行实验】1、把杠杆的中点挂在支架上,首先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2、照图 25-1 那样,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3、根据钩码的质量计算出重力大小即为动力和阻力大小,再读出力臂的长,把数据记入下表。次数动力(N) 动力臂(
12、cm)动力动力臂阻力(N) 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12344、如图 25-2 所示,在 a、b、c 三点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提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读出力及力臂的大小,并填入下表。次数动力(N) 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阻力(N) 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12345、在杠杆左端一点用弹簧秤提起杠杆,并加速顺时针转动,读出动力与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短,然后比较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九、探究电流与典雅的关系实验电路如图 12-1:图 12-1所需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若干)、定值电阻(两个阻值不同)、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进行实验】按图 12-1 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 R 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 2V、4V、6V 等,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加在 R上的电压值和通过 R 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再换另一个定值电阻,再次实验,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分析和论证】1、在图 12-2 中画出每个电阻的 U-I 关系图像,从图像上看,电流 I、电压 U 的关系电压 U/VR1= 欧 电流 I/A电压 U/VR2= 欧 电流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