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6章+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2学时.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4296905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2学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第6章+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2学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第6章+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2学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第6章+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2学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第6章+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2学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网络信息检索* 1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网络信息检索* 2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第六章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本章目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2观察方法观察方法31观察实验的认识论问题观察实验的认识论问题3观察实验中的机遇观察实验中的机遇43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网络信息检索* 4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第一节 观察方法一、什么是观察方法二、 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三、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四、 科学观察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观察,是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

2、和现象进行感知、描述和记载的方法。所以它是获取感性材料的一种活动。观察大都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自然发生的条件,就是说人们在观察时不干预自然现象,即使运用仪器,也可保证仪器不改变自然现象的基本形态和运动的原有进程。一、什么是观察方法 5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二、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直接观察 :感官直接作用于观察对象,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但存在很大局限性。间接观察 :借助仪器或技术手段延长人的感官对事物进行感知和描述。但可能出现仪器的干扰。观察的特点 : 一切科学观察都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科学观察力求全面、系统,因而观察具有长期性、连续性。 与实验相比,观察一般是在自然发生

3、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研究对象一般不具有直接变革的作用6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每个健全的人都可以观察事物,但不一定能进行科学观察活动。科学观察是一种专门的才能,需经系统训练才能获得。7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哭笑不得的实验 排除心理方面造成的错觉 科学观察的辩证性原则 。 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 科学观察的系统性原则 。“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成功 ”8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感官的错觉,尤其是已有的偏见是造成观察谬误的根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本身,是主观的反映。所谓观察的客观性,列宁指出,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

4、自在之物本身。由此可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是进行科学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则。9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主体在观察中的能动作用尽管人们只能在大自然给他提供的那种形式下进行研究,但是,若否认主体在观察中的能动作用,是十分错误的。科学观察要求提出任务、作出假设并导出能与观察结果相比较的各种推论;还要组织观察的实施,选择和充实仪器装置,记录观察结果等等。不能认为观察者在自然现象面前纯粹是被动的。10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令人哭笑不得的实验贝弗里奇在其 科学研究的艺术 中,还描述过这样一个哭笑不得的实验:曼彻斯特市有个医生,在教学生的时候,用手指沾糖尿病人尿的样品来尝味。然后他要求全体学生重复这个动作。学

5、生们勉勉强强愁眉苦脸地照着做了,而一致同意尿是甜的。这时医生笑着说: “ 我这样做是为了教育你们观察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们看得仔细就会注意到我伸进尿里的是拇指,舔的却是食指。 ”11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观察中的思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导致非客观观察结果的主观因素也是存在的。曼彻斯特市医生所做的实验中,学生们的感觉器官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是视觉,没有看到由拇指到食指的变化;其次是味觉,并不一定真实地品尝出了糖尿病人尿的味道。这时感官为什么会失去作用 ?主要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存在着先入之见的主观因素。或者完全从主观的想象出发或者过分地相信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从某种条条框框出发,都会给观察结果打

6、上鲜明的主观印记,而使结果不可靠。所以马克思指出,不带偏见的考察是不会受迷惑的,结果才有可能是客观的。12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排除生理原因造成的错觉为了避免主观臆想代替科学事实,首先必须尽力排除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的观察错误:首先,要排除由生理方面原因造成的错误。人们的感觉器官,不论是 “ 眼、耳、鼻、舌身 ” 中哪一个,都在一定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产生错误。为了避免各种生理上造成的观察错误,一方面是加强训练,可以避免一定的错觉。更重要的是靠科学仪器来延伸和完善自己的感官。13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排除心理方面造成的错觉在心理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德国哥廷根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

7、突然从门外冲进一个人,后面还有另一个人紧跟着,手里拿着枪。两个人在会场中混战一场,最后响了一枪,又一起冲了出去。从进门到出去共 20秒钟。大会主席立即发下调查表,请所有到会者填写他们目击的经过。这件事是预先安排、经过排演并全都录了像。当然,与会者并不知道这是一次测验。在交上来的 40篇观察报告中,只有一篇在主要事实上错误少于 20%,有 14篇观察报告中的错误在 20一 40 之间,在25篇中错误超过了 40。特别值得 提的是,在半数以上的报中, 10或更多的细节纯属臆造。所以科学观察要借助仪器坚持观察的客观性。14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科学观察的辩证性原则一切事物都因矛盾的推动处于流变

8、之中。坚持观察的辩证性原则,就是要使认识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法,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存在,同时也要看到事物的流变,力戒孤立、静止、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观察的辩证性还要求注意观察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范围,不能把在特定条件下观察的结果随意延伸,应妥善处理典型性与随机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15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自然事物都有自己的多种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往往隐藏在现象背后,有时更为假象所歪曲。科学观察既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材料,又要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现象进行观察,才能获得有用的材料。应该说,仅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对于搞好观察是不够的

9、,还必须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原则。16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全面观察这一原则当然不排斥观察的典型性。为要准确地把握事物需要全面观察事物的现象,为要使研究成为可能,则需考虑观察对象的典型性。如果说坚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为我们区别真假现象提供了可能,那么坚持全面性原则为我们准确把握事物本质提供了可能。17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科学观察的系统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不间断的观察,才能把握整个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从而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观察的系统性是指对事物的观察过程要求连续、完整,力戒随意间断。否则便不能对事物进行有效跟踪,不知转化的来龙去脉,更不能对昙花一现

10、的重要现象及时捕捉。漏掉某个环节和现象,会给认识事物本质造成困难,甚至使观察资料失去应有的价值。18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成功”这是袁隆平告诉别人他成功的秘诀,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 从 1953年到 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19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

11、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斤,这在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 20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袁隆平擅长于观察在上面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袁隆平很擅长于观察:首先观察到鹤立鸡群的特殊植株,然后又观察到它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再经过思考,才恍然大悟,明确了选题的方向。另外,野败和光敏不育材料的

12、发现,虽然是机遇,但也是通过观察方法,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才 “ 得来全不费功夫 ” 的。21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四科学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也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科学观察可以扩充科学认识的领域 。宇宙之大,奥秘无穷,纷繁复杂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必须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才能被人所认识。古人观察所及仅限于地球,故有地球中心说,近代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把视野引向月球,方确知太阳系的存在;此后随着观察手段的进步,才产生星系、星系团、总星系等概念。科学研究的领域随着人类视野的扩大而拓展,视野拓展所至的新现象往往成为揭开世界奥秘的向导。22自然

13、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科学观察可以直接引导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从不知到知便是认识,天文学关于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等,都是长期系统观测取得的科学成果。科学观察也是检验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观察活动是主、客体彼此沟通、相互作用的关系形式,是特殊的实践活动。爱因斯坦指出: “ 理论之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据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 真理性 也正在此。 ”23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在科学史中,如海王星的发现、 “ 时空弯曲 ” 、“ 行星运动 ” 等,都是通过观察验证科学理论正确的光辉例证。24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网络信息检索* 25Click to

14、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第二节 实验方法1、 实验方法及其类型2、 不可无条件轻信实验数据3、 实验的一般程序4、 错误假说导致的失误5、 杂交水稻的成功6、 热之唯动说的提出7、 科学实验的作用13、实验方法及其类型实验方法 :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以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实验与观察都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但实验方法比单纯观察方法有明显的优点,它克服了单纯观察的局限性。实验方法的类型:定性实验 :用来判定事物的性质、属性及属性间相互关系的实验定量实验 :测定事物的数值,揭示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测量实验 :

15、定量实验的深化和发展。析因实验 :由已知结果分析寻找未知原因的实验。模拟实验 :通过模型 (数学、物理 )间接地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26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科学实验之所以成为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并具有强大的功能,源于实验的复杂结构。实验由认识的主体、实验手段和实验所指向的对象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认识主体是有目的指向的人,实验对象是实验要研究和变革的客体,实验手段(仪器、工具、实验装备等 )是沟通主客体的媒介,三者一起形成相互交织的复杂结构关系。实验手段既是媒介物,又是理论物化物,因而兼具主、客体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实验结果打上“ 主观 ” 的印记,增加了判明实验结果性质的难度;另一方面

16、又集中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本质。在当今时代,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日趋密切,已成为科学活动的特征,科学实验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27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14、万万不可无条件轻信实验数据!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 “ 除了观察实验者本人,人人都会倾向于无条件地相信观察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除了假说的提出者以外,人人都会倾向于否定甚至反对新出现的假说。 ”然而,科学史却提醒我们:万万不可无条件轻信实验数据!只有对这个实验及其结果和解释进行周密的分析并使之重复显现后,实验数据才能够被采纳。28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密立根的弥天大谎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密立根进行了一项世界知名的 “ 滴油实

17、验 ” ,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 1836倍。与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菲尔德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密立根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实在太漂亮了,任何一个从事过物理学实验的人都有体会,理论上计算出的数据和实验中测量出的数据,一般不会那样近似。为此,埃伦菲尔德曾提出疑议,并由此而引发了物理学的一场论战。29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密立根在论战中获胜了,还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奖赏 -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隔 60年后,一个偶然的发现揭穿了密立根所谓的实验结果,这个结果来自密立根的笔记和手稿,是一位史学家发现后公之于众的。密立根发表的 58次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 “ 没有经过选择的 ” ,而是从 140次观测中选出来的!他将实验的数据大动干戈,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为“ 我 ” 所用,对于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30自然辩证法绪论 张胜光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