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保存着相似的特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亲代是怎样将自己的某些性状传给子代的呢?,?,什么是遗传?,?,不同颜色的牡丹: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孟德尔(18221884),奥国人,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回归了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
2、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定律重新被欧洲的三位科学家发现,遗传学就同这个“再发现”一起诞生了!,直到1900年,,阅读课本第2和3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 2、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花柄,花萼,花瓣,子房,花柱,柱头,雌蕊,花冠,花药,花丝,雄蕊,花 的 结 构,花托,两性花: 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异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自花传粉: 一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获得的豌豆一定是纯种; (2)豌豆的品系多
3、,各品种之间的性状差异显著,易于区分; (3)豌豆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 (4)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如花的颜色,籽粒的形状等。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红花与白花、圆粒与皱粒等。,注意:不同种的生物性状是不可以比较 相对性状的(举例)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也不能做比较(举例)。,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练习: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4、狗的长毛和羊的短毛 B、兔的长毛和白毛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 E、豌豆的红花与大豆的白花 F、鸡的长腿和毛腿 G、种子的圆形和扁形 H、人的双眼皮和大眼睛 I、小麦的早熟和晚熟,D、G、I,阅读教材4页思考以下问题:1、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是如何做的?2、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的呢?3、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4、什么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5、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1、去雄,2、套袋,3、传粉,4、再套袋,实验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
5、代),(亲本),矮茎,高茎,P,(杂交),高茎,F1,(亲本),(子一代),正交,反 交,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显性性状:杂种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杂种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3 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
6、性状的现象,杂交实验结果,子一代只表现出_,没有表现出_; 子二代出现了_现象,并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_,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3:1,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F2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3:1是不是巧合呢?,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阅读教材5页思考: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哪些假说?2、什么是纯合子?杂合子?3、什么是表现型?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
7、(如d)来表示,、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高茎,矮茎,P,F1,(减数分裂),配子,、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受精),高茎,、受精时,遗传因子恢复成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纯合子、杂合子),、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F1,、配子形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高茎,高茎,高茎,矮茎,1 2 1,3 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8、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遗传因子为DD,纯种矮茎的为dd,F1为Dd。,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合子中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个小桶分别代表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 有显性遗两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2、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模拟雌
9、、雄配子的随机结合,3、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模拟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10株则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的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矮茎
10、,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高茎,矮茎,Dd,dd,测交,配子,D,d,d,Dd,dd,高茎,1 1,测交后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让F1与_杂交,隐性纯合子,30 : 34,1 : 1,测交实验的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了:子一代是杂合子,产生D和d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接近1:1测交实验的作用: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测揭示规律,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不相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
11、离,分离,配子,基本概念,1.交配方式,2.性状类,问,题,归,纳,分离 定律,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分离定律内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具有多个 易于区分的性状,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 31,DDDddd =121,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 11,Dddd =11,结,小,堂,课,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 : : :F1: F2:,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二代,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和卷毛 B.
12、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 .,、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 、基因型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进行自交,那么中的纯合子占 中个体数的 . . .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 .0 .25 .50 .75,6、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以下哪项推论是正确的A.两个亲本都有显性遗传因子 B.两个亲本都有隐性遗传因子 C.一个亲
13、本只有显性遗传因子D.前三项推论都不正确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8、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全是红果 全是黄果 红果黄果=11 红果黄果=31 A. B. C. D. 9、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为A.9/10 B.3/4 C.1/2 D.1/4 10、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预习教材912页内容 做练习册课时训练,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