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备考专项训练: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929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备考专项训练: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三备考专项训练: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三备考专项训练: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三备考专项训练: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三备考专项训练: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考预测】2012 高考考纲规定: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2、的解读【知识导学】一、记叙性散文阅读【解题指南】记叙性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叙事散文。偏重对事件的叙述。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人。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记叙文的线索有明显和暗线之分,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之说。【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忆刘半农君鲁迅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3、。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 “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 ,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4、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

5、,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

6、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 ,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 “驷不及舌” ,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 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

7、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注】:1928 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

8、史实性错误。指刘半农于 1933 年到 1934 年间发表于论语 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答: 。【答案】 (1) “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 (游戏)的含义, “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需要筛选文中信息

9、并进行分析综合。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 层意思。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字的含义,然后根据具体 语境,前四段我们可以看出是鲁迅“爱十年前的半农” ,对其参加新青年文学 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后来思想发生了转变, “在外国钞古 书” ,对其保守是持“反感”态度的,所以“弄” “烂” “古文”中蕴涵的感情是否定的。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答: 。【答案】 (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 (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 (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

10、中的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阅读时,我们要根据文中内容判断: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态度,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的保留。文章中对刘半农的“浅”的态度比较明确,如第 7 段:“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那我们就可以辩证地分析概括出准确的答案来。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答: 。【答案】 (1)刘半家出国留学, “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 (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

11、老实话” ,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 (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 ,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 (4) “五四”退潮以后,刘半农思想发生变化,这是两人疏远的最根本的原因。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答: 。【答案】 (1) “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

12、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这段文字、这句话,要结合全文内容,结合本文主旨来进行。从文章中鲁迅对刘半农的态度,再联系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其“憎恶”是一种从朋友立场发出的关切的情感,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名师点睛】掌握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步骤:1从整体上理解作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感悟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丈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

13、的把握。2揣摩语言就是通过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蕴。既要注意语言的组合关系,又要注意品出语言的情味。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艺术,在散文中,作者总是非常重视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含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到内情和外物的高度和谐一致。在情物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方式:托物抒情、融情于景和移物就情。3因果分析带着问题到文中去,从上下文梳理中,辨析考查点所涉及的形式怎样为表达内容服务,达到什么效果,然后结合原有的关于考题的文学知识和写作知识,加以条分缕析的理性判断,筛选出答题要点,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文字作答。一要保证原因的真实性,二要保证原因的充足性,三要揭示出“因”

14、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4鉴赏散文形象就是要赏析作品的主旨美、情趣美、意境美。根据题目指导语的要求、导引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作者的思路、意图、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选文往往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在写景状物中另有一根情感的线索;设譬取喻,在形象的描绘中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巧构思,在独特的章法中寓有作者旨趣倾向。5评价散文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关键语言;其二是必须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其三是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考点 2:议论性散文阅读【解题指南】此类散文以论说见长,但注重选取生

15、活中的典型现象或言行,阅读时要注意:(1)捕捉中心观点。从位置上找,一般出现在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材料。(2)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喻证法。(3)结构的一般形式:立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但有些议论性文章也以感情为线索展开。(4)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此类散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阅读这些成分,可以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问题的实质。必须重视托物言志、寓论于事、寄说于景,因为文章往往采用象征手法。【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

16、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

17、即逝。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

18、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

19、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 ,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

20、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 年 8 月号,有删改)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 ,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答: 。【答案】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从文章的第 6-9 段中可提取概括出答案,要注意提取概括必须准确。从第 6 段中提取“顽强” “美丽” ,从第 8 段中提取“稚嫩“孱弱” ,从第 9 段中提取出“纤细” ,第 9 段中从“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 “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

21、厚的冰窖”可概括出小花“不怕困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答: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能力。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语言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二是在表意上的分析。3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答: 。【答案】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相同点:二者都

22、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 “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 、 “蟪蛄”生命短暂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C “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 ,其中的“美” ,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D本文先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生命。【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23、A 项错在“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结合第 2、10 段来推断。8 项错在“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草的伟大” 。文章用“朝菌” “蟪蛄”目的就是强调“生命是短暂的” ,结合第 3 段来判断。D 项错在“从三个角度说 明生命的力量” 。文章第 2、6、8 段虽然描写了三个生活场景,但是第 6、8 段都是写小花,展示小花的生命风采,第 2 段展示银杏树的生命风采,再结合文末三段可知,作者从两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名师点睛】就阅读整篇散文而言,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环节:(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读懂题干,包括题干中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3)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理清与试题内

24、容相关语句的关系;可用铅笔将有关词句标识出来。(4)理清思路,确认重点。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主旨句,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词句作标识,抓住“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的思路,确认文章主题和感情基调。整合词句,分条作答。散文阅读题以简答题为主,作答时要注意整合关键词、中心句等词句,分条列出,清晰明了。考点 3:抒情性散文阅读【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乡村的风许俊文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

25、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

26、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 ,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

27、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 。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

28、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 ,想必也该知足了。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

29、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答: 。【答案】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是要能锁定阅读区域,并能分析其层次结构,概括层意。画线句是本段中心句、总括句,以下分三层写景绘图,体现诗意:风中炊烟;风中乱荷;风中树木。答案可从原文中概括。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答: 。【答案】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立足第四自然段,断清行文的意义单位,进行条块归纳。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答: 。【答案】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