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强项令,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1. 通假字臧亡匿死_通_,意思是:_,臧,隐藏,藏,知识梳理,2. 古今异义 (1)后特征15邵阳为洛阳令古义:_今义: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2)文叔为白衣时古义:_今义:白色的衣服,特别征召,平民,百姓,(3)由是搏击15邵阳豪强古义:_今义:搏斗 (4)妻子对哭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捕捉打击,妻子和儿子,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时【F】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原意:时间,在文中的意思:_欲箠杀之原意:行刑的鞭子或棍子,在文中的意思:_,当时,用鞭子,(2)形容词作名词臧亡匿死原意:死亡,在文中的意思:_原意
2、:死亡,在文中的意思: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帝伤【F】之原意:悲伤,在文中的意思:_,逃亡犯,死刑犯,感到悲伤,4. 一词多义强【F】使顿之 _强项令 _帝令【F】小黄门持之_威不能行一令乎 _而以奴骖乘 _敝车一乘【F】 _. _,动词,强迫,形容词,硬,命令,县令,驾车,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 辆为一乘,译为“辆”,(3)乘,(2)令,(1)强,大言数主之失 _有大麦数【F】斛 _流血被面 _唯见布被【F】覆尸_,列举(罪状或过失),几,盖,覆盖,被子,(4)数,(5)被,5. 重点实词 (1)因匿主家 匿【F】:_ (2)乃驻车叩马 驻: _叩: _ (3)因格杀之 格: _ (4)将
3、何以理天下乎 理: _ (5)帝令小黄门持之 持【F】: _ (6)使宣叩头谢15邵阳主 谢: _ (7)宣不从,强使顿之 顿: _,躲藏,停留,拉住,勒住,击打,治理,扶着,认错,叩头,(8)宣两手据地 据:_ (9)威不能行一令乎 行:_ (10)因敕:“强项令出!” 敕:_项:_ (11)宣悉以班15衡阳诸吏 悉:_班:_ (12)莫不震栗 栗:_ (13)诏遣使者临视 临视:_,按,撑,施行,施加,(皇帝)命令,脖子,全,全部,分发,发抖,亲临省视,6. 文言虚词 (1)宣于夏门亭候之 (2)以刀画地 以宣尝为二千石 (3)大言数主之失 (4)愿乞一言而死 (5)死乃知之 _,介词,在
4、,介词,用,因,因为,结构助词,的,连词。表顺接,副词,才,7. 句子翻译 (1)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2)将何以理天下乎?(2015邵阳),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3)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4)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因董宣曾经年俸二千石粮食,便赏赐(系印纽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8. 文意理解 (1)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请你对董宣作简要评价。,示例: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贵,他的脖子是最硬的,他的骨气也是最硬的。,(2)结合文章分析“
5、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2015邵阳),皇上不是一般的百姓,皇上的做法上行下效,影响力比百姓大很多,不能以皇帝之威强行施压给臣民,所以意在告诉皇上位高权重的人做事一定要考虑事情带来的影响与后果。,(2018原创)阅读强项令第一段,完成14题。(10分)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猜押训练,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
6、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后特征为洛阳令 ( ) 驻车叩马 ( ),征召,停留,2.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将何以理天下乎 为天下理财 B. 流血被面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威不能行一令乎 行道之人弗受 D. 宣悉以班诸吏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解析】A项两个“理”的意思分别是:“治理”;“料理,整理,整顿”。B项两个“被”的意思分别是:“盖,覆盖”。通“披”,译为“穿”。C项两个“行”的意思分别是:“施行,施加”;“走”。D项中两个“悉”的意思都是 “全,全部”。,【答案】D,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从此捕捉打击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4. 文段通过写董宣不畏权贵,坚持斩杀犯罪之人的事迹,塑造了一个_的忠臣形象。(2分),不畏权势、执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