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论司马迁与.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82775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司马迁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司马迁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司马迁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司马迁与史记创作 摘 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作,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代表了古代散文最高的成就。 史记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并非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司马迁之所以“忍辱求生”,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心血来创作史记是深受:源远流长的“世典周史”的光荣世系;其父司马谈的临终遗言;大汉强盛帝国的历史背景;李陵之祸的株连而遭受宫刑;聪明好学的先天条件;博览群书、漫游交往的自身行为等诸多外、内因条件影响的缘故。也正因此, 史记创作自然而然成了司马迁的历史使命,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

2、巨作,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代表了古代散文最高的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正是从史学和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它的性质和伟大成就。但史记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并非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史记的创作并非常人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司马迁是用毕生的精力搜集、整理并总结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他也是用全部生命来从事著述的。整部史记都灌注着他的生命和心血,可以说史记是司马迁血和肉的结晶,是司马迁灵魂的化身。一、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外因(一)司马迁的家世及其对史记创作的影响1司马迁的远祖世系及其对司马迁的影响史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对家世的自序,将祖先追溯至传说中的颛顼,追祖溯源,标示为为古代名贤之

3、后以自重,激发志气,表现了司马迁对具有如此悠久历史传统的史官家庭的自豪感。司马迁对远祖的追述更富有一层深意,即强调司马氏为史官世家。世为史官的世家培养了司马迁浓重的家族荣誉感,强化了他以修史为己任的责任感。据太史公自序所述:司马迁的八世祖司马错曾为秦国名将,历仕惠王、武王、昭王三世,为秦国的领土扩张曾做出过重大贡献。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亦曾任秦军大将。两代先祖的军事才能与军事知识成为司马迁兵学思想的家学渊源。而任经济官的司马昌、司马无泽又为司马迁的经济学思想提供了家学渊源。这都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深刻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司马迁的家世是如此的久远而显赫,这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2其

4、父司马谈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在司马迁的家庭中,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其创作史记最为直接。他曾在汉武帝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善于学习并学问渊博的人。司马谈虽身为卑微的太史令,但却有明确的政治见解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他自觉综合先秦诸子的学术精神,亦成为司马迁修撰通史、包容百家并为先秦诸子立传的先导,可谓是对父亲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的继承和拓展。司马谈为史官三十年,把修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他抱恨终身的是未能完成修订史书一事。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勉励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他强烈的修史愿望,深深地影响了司马迁,成为他完成史记创作的外因之一。(二)大汉强盛帝国的历史

5、背景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史记产生在西汉盛世的汉武帝时代,这决不是偶然的。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日益强盛。全国一统,国力充实,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必然带来文化学术的高涨。西汉的文化学术的发展为司马迁修纂史记提供了背景条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为适应大规模的用兵(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拘一格的录用人才,造成了西汉王朝的博大气象,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就恰是此等人才。司马迁从巡武帝,目睹各种盛大的典礼场面、游猎活动,领受了宏阔昂扬的时代精神。司马迁心中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理想,他要为今上圣明君主、为伟大汉王朝干一番事业。可以说把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精力都投进去了。 史记载汉武帝一

6、朝史事,篇目和字数占了全书的五分之一。且许多篇章都留下了司马迁活动的足迹。 史记的体大精深是和司马迁直接参与汉武帝宏伟事业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三)宫刑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天汉三年,司马迁四十八岁。这是太初历颁布后的第七年,他埋头撰述史记的工作进入了高潮,正当“草创未就”之时,突然飞来了横祸。事出意外,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司马迁为了生存就只有选择宫刑了,其实宫刑针对于司马迁来说是生不如死的刑罚,关于司马迁忍辱求生的原因,一是死有轻重的生死观。从他的生死观出发,无罪而死,死的冤枉,与蝼蚁之死无异,所以他不愿死。二是史记 “草创未就”的责任感。因为

7、“惜其不成”,所以他选择了不死,故而“就极刑而无愠色” ,宁愿忍受腐刑之耻。三是籍文章立名的不同。他之“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就因为“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四是后世自有知己的坚强信念。他相信后人可读其书以知其人,自有人理解他忍受腐刑之耻的苦衷。宫刑这场灾祸使司马迁蒙受人间的奇耻大辱而导致了重大的思想转变,直接影响到史记的创作。司马迁抒愤寄托,强烈地表达了他的是非观点和爱恨感情,从而升华了史记的主题。二、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内因(一)聪明好学,转益多师。司马迁的少年生活,主要有劳动和学习。司马迁在农民中间生活,体察农民劳动疾苦和认识发展生产对人民生活的必要性。可

8、实际上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自幼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据太史公自序的陈述“年十岁则诵古文”,说明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司马迁不但聪明好学,而且还转益多师。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谈到了长安,任太史令,司马迁大概就是在这年跟随父亲到了长安。在长安期间他以一个好学青年的身份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司马迁“从安国问故”对他写史记影响很深,这不仅见于上面引文中所举诸篇中采用古文说法,其他篇章中也保存有古文影响的痕迹。司马迁在长安不但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而且还从儒学大师董仲舒学习了春秋学说,对他的影响更大,以至于成为他写作史记的思想动力。吸收了其中的精华,但他以批判的精神做了改造

9、,借用董氏语言而意义更加精微和进步,所以他才写出了比春秋规模更大、褒贬尺度更富于人民性、内容体制更符合大一统时代要求的伟大作品。(二)博览群书,漫游交往。司马迁担任太史令后,他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 太史公自序曰:“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 ”此当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最主要的史料来源。从史记提供的线索来看,司马迁阅读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上至古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事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他都有涉猎。司马迁对于上述文献不是浮华掠影式地浏览,而是认真地鉴别真伪,比较同异。司马迁还在阅读文献过程中主动和古人沟通,读其书识其人,做到知人论世,他不止一次地废

10、书而叹,并且产生了为书的作者立传的冲动。司马迁在 20 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到过东南一带的许多地方。此以实地考察了解各地风教的真实情况,实地考察补充史料。关于司马迁青年时代漫游东南的材料散见于史记的太史公自序 、 孔子世家 、 魏世家 、 、 淮阴侯列传等等。司马迁在广阔的地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大大地拓展了他的视野,为史记的创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真实资料,他在游览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亲身感受后来也一道写入书中。三、外因与内因的完美结合,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前文丛外、内因两个角度着重论述了司马迁与史记创作的关系。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外因与内因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必要

11、条件。司马迁渊源流长的光荣世系给了他无穷的自尊与自豪,培养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自信心;大汉强盛帝国的历史背景,以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无疑开阔了司马迁的眼界为其创作史记准备了条件;受李陵之祸的株连而遭受宫刑以及司马迁忍辱求生的目的把司马迁与史记创作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使之成了司马迁生命的全部。聪明好学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先天条件;博览群书、漫游交往的自身行为为司马迁创作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巨著史记的崇高历史地位的获得是自然而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 2004;2张大可.史记研究集成第一卷 司马迁评传M.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5;3韩兆琦.司马迁自请宫刑说J. 北京大学学报,1998;4李会昌.司马迁忍辱求生的原因J. 汕头大学学报,198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