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动力学2.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427750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力学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电动力学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电动力学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电动力学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电动力学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第一章,(1) 1752 美国、富兰克林实验,1753 俄国、利赫曼 (2) 1779 英国、卡文迪许、电荷吸引与排斥、万有引力定律、确定引力常数、地球质量和平均密度 (3) 1785 库仑定律 (4) 1820 电流磁效应(毕萨定律) (5) 1822 安培作用力定律(电动力学一词开始使用) (6) 1831 电磁感应(法拉第),场的思想 (7) 1856-1873 麦克斯韦方程,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8) 1887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 (9) 1888 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发展简史,本章重点、难点及主要内容简介,本章重点:从特殊到一般,由一些重要的实验定律及一

2、些假设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主要内容:讨论几个定律,总结出静电场、静磁场方程;找出问题,提出假设,总结真空中麦氏方程;讨论介质电磁性质,得出介质中麦氏方程;给出求解麦氏方程的边值关系;引入电磁场能量、能流并讨论电磁能量的传输。,本章难点:电磁场的边值关系、电磁场能量。,1. 电荷和静电场,一、 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描述一个静止点电荷对另一静止点电荷的作用力,1. 库仑定律, 静电学的基本实验定律; Q 对Q的作用力为 ; 两种物理解释:,超距作用:一个点电荷不需中间媒介直接施力与另一点电荷。 场传递:相互作用通过场来传递。,对静电情况两种观点等价,1785年为法国物理学家C.A.de库仑发现。

3、扭秤实验 库仑定律的精确验证,库仑 法国物理学 法国科学院士 ( 17361806) 1777年发明扭秤 1779发现摩擦定理 1785电荷相互作用的平方反比定律,从库仑定律可以导出高斯定理,把高斯定理应用于处在静电平衡的导体,将得出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的结论。因此,测定导体内部是否有净电荷就可以间接检验库仑定律的正确性。,1773年,即库仑定律发表前12年,H.卡文迪什 0.02,1873麦克斯韦在剑桥实验 121600,1936年,S.J.普林顿和 W.E.劳顿的实验给出210-9,1971 E.R.威廉斯、J.E.费勒和H.A.希尔求得 的极限值为 (2.73.1)10-16,2. 点电荷

4、电场强度,它的方向沿试探电荷受力的方向,大小与试探点电荷无关。给定Q,它仅是空间点函数,因而静电场是一个矢量场。,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电场:即任何电荷都在自己周围空间激发电场。,3场的叠加原理(实验定律),电荷系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组成该电荷系的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4电荷密度分布,体电荷,面电荷,线电荷,5连续分布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度,对场中一个点电荷,受力 仍成立,若已知 ,原则上可求出 。若不能积分,可近似求解或数值积分。但是在许多实际情况 不总是已知的。例如,空间存在导体介质,导体上会出现感应电荷分布,介质中会出现束缚电荷分布,这些电荷分布一般是不知道或不可测

5、的,它们产生一个附加场 ,总场为 。因此要确定空间电场,在许多情况下不能用上式,而需用其他方法。,二、高斯定理与静电场的散度方程,静电场对任一闭合曲面的通量等于面内电荷与真空介电常数比值。 它适用求解对称性很高情况下的静电场。 它反映了电荷分布与电场强度在给定区域内的关系,不反应电场的点与点间的关系。 电场是有源场,源为电荷。,高斯定理的证明(不要求掌握),2. 静电场的散度方程,它又称为静电场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 它说明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散度只与该点电荷体密度有关,与其它点的无关。 它刻划静电场在空间各点发散和会聚情况。 它仅适用于连续分布的区域,在分界面上,电场强度一般不连续,因而不能使

6、用。 由于电场强度有三个分量,仅此方程不能确定,还要知道静电场的旋度方程。,三、静电场的环路定理与旋度方程,1. 环路定理 静电场对任意闭合回路的环量为零。 说明在回路内无涡旋存在,静电场是不闭合的。,证明(不要求), 又称为环路定理的微分形式,仅适用静电场。 它说明静电场为无旋场,电力线永不闭合。 在分界面上电场强度一般不连续,旋度方程不适用,只能用环路定理。 电场强度有三个分量方程,但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2、旋度方程,四、静电场的基本方程,例题1电荷Q 均匀分布在半经为 a的球体内,求球内外的电场强度,直接计算电场散度。,解 由高斯定理,当ra时 取 如图所示大球高斯面,当ra时 取

7、 如图所示小球高斯面,当ra时,当ra时,第一章第二节,电流与磁场,2 电流和静磁场,一、电荷守恒定律1、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矢量),I 单位时间通过空间任意曲面的电量(单位:安培),2、电荷守恒的实验定律,语言描述:封闭系统内的总电荷严格保持不变。对于开放系统,单位时间流出区域V的电荷总量等于V内电量的减少率。,一般情况积分形式,全空间总电量不随时间变化,一般情况微分形式,二、磁场以及有关的两个定律,磁场:通电导线间有相互作用力。与静电场类比假定导线周围存在着场,该场与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性质类似,因此称为磁场。磁场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用磁感应强度来描述。,3、安培作用力定律,闭合导体,闭合导

8、线,若真空中有两个稳定的电流元 ,则电流元受到电流的作用力为,它反应了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在某区域内的关系,对于某些具有较高对称性的问题可利用该定理求解。,三、安培环路定理和磁场的旋度方程,式中I 为 L 所环连的电流强度,1、环路定理,2、旋度方程,四、磁场的通量和散度方程,毕奥-萨伐尔定律,2、磁场的散度方程,1)静磁场为无源场(相对通量而言) 2)它不仅适用于静磁场,也适用于变化磁场。,1、磁场的通量,五静磁场的基本方程,微分形式:,积分形式:,反映静磁场为无源有旋场,磁力线总闭合。它的激发源仍然是运动的电荷。,注意:静电场可单独存在,稳恒电流磁场不能单独存在(永磁体磁场可以单独存在,且没有

9、宏观静电场)。,第一章第三节,麦克斯韦方程组,3 麦克斯韦方程组,本节学习向导:,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过程,深刻理解理论物理学的特点;了解麦克斯韦方程在电磁场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实验基础;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可以得到那些结果和预言。,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一、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当一个导体回路中电流变化时,在附近的另一个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由此他总结了这一现象服从的规律:,为什么要加负号?,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物理机制动生可以认为电荷受到磁场的洛伦兹力,因此产生电动势;感生情况回路不动,应该是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因为

10、无外电动势,该电场不是由静止电荷产生,因此称为感生电场(对电荷有作用力是电场的本质,因此它与静电场在这一点上无本质差别),磁通变化的三种方式: a)回路相对磁场做机械运动,即磁场与时间无关,磁通量随时间变化,一般称为动生电动势; b)回路静止不动,但磁场变化,称为感生电动势; c)上面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二、总电场的旋度和散度方程,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的关系,感生电场的旋度方程,1)它反映感生电场为有旋场(又称漩涡场),与静电场本质不同。 2)它反映变化磁场与它激发的变化电场间的关系,是电磁感应定律的微分形式。,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感生电场的

11、散度方程,总电场的旋度与散度方程,假定电荷分布激发的场为 满足:,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由于感生电场不是由电荷直接激发,可以认为,三、位移电流假设,变化电场激发磁场猜想,变化磁场产生感生电场,变化电场产生磁场 ?,位移电流假设,对于静磁场: 与 相一致,对变化场它与电荷守恒发生矛盾,麦克斯韦假设存在位移电流,总电流:,类比?,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位移电流的表达式是什么?,麦克斯韦在多方面考虑后取,它仅在产生磁场上与传导电流相同,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四、总磁场的旋度和散度方程,(1) 为总磁感应强度,(2)若 , 仍为有旋场,(3)可认为磁场的一部分

12、直接由变化电场激发,旋度 方程,散度 方程,与变化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场比较,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五、真空中的电磁场基本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组,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对方程组的分析与讨论,(1)真空中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揭示了电磁场内部的矛盾和运动,即电荷激发电场,时变电磁场相互激发。微分形式反映点与点之间场的联系,积分方程反映场的局域特性。,(2)线性偏微分方程, 满足叠加原理,它们有6个未知变量( )、8个标量方程,因此有两个不独立。一般认为后两个方程为附加条件,它可由前两个方程导出。,具体求解方程还要考虑空间中的介质,导体以及各种边界上的条件。,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13、 返回 结束,(3)预测空间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在电荷、电流为零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4)方程通过电磁感应定律加位移电流假设导出, 它们的正确性是由方程与实际情况相比较验证的。,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激发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发生。电场与磁场的相互联系,相互激发,时间上周而复始,空间上交链重复,这一过程预示着波动是电磁场的基本运动形态。,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他的这一预言在Maxwell去世后(1879年)不到10年的时间内,由德国科学家Hertz通过实验证实。从而证明了Maxwell的假设和推广的正确性。,六、洛伦兹力公式,洛伦兹假设变

14、化电磁场上述公式仍然成立,近代物理实验证实了该式的正确。,对于运动点电荷,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力密度,4 介质的电磁性质,本节学习向导:,1、介质的极化与磁化 2、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3、介质的电磁性质,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第一章第四节,介质的电磁性质,一、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介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内部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内部存在不规则而迅变的微观电磁场。 宏观物理量:因我们仅讨论宏观电磁场,用介质内大量分子的小体元内的平均值表示的物理量称为宏观物理量(小体元在宏观上无限小,在微观上无限大)。在没有外力场时,介质内宏观电荷、电流分布不出现,宏观场为零

15、。,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分子分类 (1)有极分子:无外场时,正负电中心不重合,有分子电偶极矩。但固取向无矩,不表现宏观电矩。,(2)无极分子:无外场时,正负电中心重合,无分子电偶极矩,也无宏观电矩。,(3)分子电流:介质分子内部电子运动可以认为构成微观电流。无外场时,分子电流取向无规,不出现宏观电流分布。,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介质的极化和磁化,极化使介质内部或表面上出现的电荷称为束缚电荷。,介质的极化:介质中分子和原子的正负电荷在外加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小的位移,形成定向排列的电偶极矩;或原子、分子固有电偶极矩不规则的分布,在外场作用下形成规则排列。,机动 目录

16、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介质的磁化:介质中分子或原子内的电子运动形成分子电流,微观上形成不规则分布的磁偶极矩。在外磁场力作用下,磁偶极矩定向排列,形成宏观上的磁偶极矩。,传导电流:介质中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在外场力作用下,导致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二、介质存在时电场的散度和旋度方程,1、极化强度,2、极化电荷密度,由于极化,分子或原子的正负电荷发生位移,体积元内一部分电荷因极化而迁移到的外部,同时外部也有电荷迁移到体积元内部。因此体积元内部有可能出现净余的电荷(又称为束缚电荷)。,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3)在两种不同均匀介质交界面

17、上的一个很薄的层内,由于两种物质的极化强度不同,存在极化面电荷分布。,(1)线性均匀介质中,极化迁出的电荷与迁入的电荷相等,不出现极化电荷分布。,(2)不均匀介质或由多种不同结构物质混合而成的介质,可出现极化电荷。,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3、电位移矢量的引入,存在束缚电荷的情况下,总电场包含了束缚电荷产生的场,一般情况自由电荷密度可知,但束缚电荷难以得到(即使实验得到极化强度,他的散度也不易求得)为计算方便,要想办法在场方程中消掉束缚电荷密度分布。,它仅起辅助作用并不代表场量。它在具体应用中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由实验或计算来确定。,4、电场的散度、旋度方程,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18、返回 结束,三、介质存在时磁场的散度和旋度方程,1、磁化强度,2、磁化电流密度(矢量),当介质被磁化后,由于分子电流的不均匀会出现宏观电流,称为磁化电流。,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3、极化电流密度,在介质交界面上的一个薄的层内,存在磁化面电流分布,4、诱导电流,5、磁场强度,实质是电场变化率,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6、关于磁场的散度、旋度方程,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四、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2、12个未知量,6个独立方程,求解必须给出 与 ,与 的关系。,1、介质中普适的电磁场基本方程,可用于任意介质,当 ,回到真空情况。,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19、结束,五、介质中的电磁性质方程,1、电磁场较弱,首先讨论非铁磁介质,均呈线性关系, 各向同性均匀介质,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各向异性介质(如晶体),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2、电磁场较强时,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对于铁磁物质,一般情况不仅非线性,而且非单值,在电磁场频率很高时,情况更复杂,介质会出现色散现象。即使在电磁场较弱的情况 表现为频率的函数。,3、导体中的欧姆定律,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第一章第五节,电磁场边值关系,在电动力学中,我们关心的场量 、 是一个矢量,要想确定区域V中的 和 ,必须知道V中每一点 、 的散度和旋度,以

20、及在边界面上的法线分量 、 。本节主要是讨论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Maxwells equations 的形式,亦即电磁场边值关系。大家知道, 由于在外场作用下,介质分界面上一般出现一层束缚电荷和电流分布,这些电荷、电流的存在又使得界面两侧场量发生跃变,这种场量跃,变是面电荷、面电流激发附加的电磁场产生的,描述在两介质分界面上,两侧场量与界面上电荷、电流的关系,是本节的主要讨论内容。然而,微分形式的Maxwells equations不能应用到两介质的界面上, 这是因为Maxwells equations对场量而言, 是连续、可微的。只有积分形式的Maxwells equations 才能应用

21、到两介质的分界面上,这是因为积分形式的Maxwells equations对任意不连续的场量适合。因此研究边值关系的基础是积分形式的Maxwells equations:,1、法向分量的跃变(discontinuity of normal component),0,2、切向分量的跃变(discontinuity of tangential component)平行边界作一小扁回路,并令此回路与分界面正交且其长边与界面平行。由于回路短边h0,所以 对回路的环流为:,第一章第六节,电磁场的能量与能流,6 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能量守恒与转化,能量密度、能流密度矢量(重点),机械功与场能的变化关系,内

22、容提要:,电磁场能量守恒公式(重点),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一、能量守恒与转化,能量: 物质运动强度的量度,表示物体做功的物理量。 主要形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磁能、原子能。,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电磁能的特点:电磁场作为一种物质,具有能量和动量,电磁场弥散于全空间,电磁能也应弥散于全空间。,认识一种新物质的能量从能量转化入手热能:从机械能转化认识热能并得到热能的量度。电磁能:从电磁场对带电体系做功来认识电磁能。,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二、机械功与场能的变化关系,1、电磁场对运动带电体系所作的功,带电体受电磁场的洛

23、伦兹力(力密度),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电磁场对整个带电体单位时间所做功:,电磁场对物体所做功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或转化为热能(改变速度或焦耳热),2、功与场量的关系,利用,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三、能量密度与能流密度矢量,1、能量密度,带电体能量的增加率,电磁场能量 减少率,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因此w 为单位体积的能量 -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能量的增加率,称为能流密度矢量(玻印亭矢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用来描述能量的传播。,均匀各项同性线性介质中的能量密度,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四、电磁场能量守恒公式,电磁场单位时间对带电粒子做的功等于V 内电磁场能量的减少率与单位时间流入V 内的电磁能量之和。,对于全空间电磁场对带电体做功的功率恒等于电磁场能量的减少率。,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五、电磁场能量的传输,电磁场的能量不在导体中传播而是在场中传播,习题:书中例题,思考题:导线的作用?能否不用导线来传递能量?,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