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2

类型高考语文总复习配套练习: 积累·备考素材 2.2(人教版·福建专用).doc

  • 上传人:无敌
  • 文档编号:427750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格式:DOC
  • 页数:72
  • 大小:18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语文总复习配套练习: 积累·备考素材 2.2(人教版·福建专用).doc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积累备考素材论语解读一、关于“孝”来源:gkstkgkstk【主要思想】孔子以“仁”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并认为“仁”既然是普遍性之人道,那么最具体可行的就是孝悌。因此若想达到国家、天下之太平境界,必须从孝悌上下工夫。 “孝”即爱自己的父母, “悌”即爱自己的兄弟和家族的同辈,然后广泛地爱其他一般的人,这是对“仁”进一步作出的补充。强调实行仁德必须从“孝悌”开始。同时,儒家的孝不仅是成于“礼”,合乎社会环境和文化礼俗,且不可违背礼制规范,而且还要将它归到“敬”上。尊亲是一种恭敬的态度,事亲则是一种

    2、实践的行为。唯有心存恭敬侍奉双亲,方能达到做人做事之根本。因此,奉亲不在薄厚,不重物质,重在精神,故孔子论孝重在一个“敬”字,养而能敬,才算合乎“孝”的内外之道。此外,孝又是为政之本。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是家的扩展,孝是忠的根本,忠也就是孝的扩大,如舍孝以求忠,必不可得,故论语为政云:“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这是说在上位的执政者,若能为人楷模,以身作则孝其老,慈其幼,那么人民自然忠于其上。而在上位的执政者,假使能培养这种社会美德,则社会也自然能以这种美德报其上。这也就是所谓上能行,下必效,欲正人,则先正己。孔子还认为孝是政治的基础,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则是国家政治的保障。 论语

    3、为政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这是说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将这种孝悌之心推展至一国,便能齐家、治国,甚至平天下。所以,若上位的执政者能将这种孝悌之心推展至全国,使全国之为人子女者,皆能善尽为人子女之道,那么国家一定可以大治。故孔子阐明行“孝”为齐家之基础,进而推至政治之效用。【原著再现】1.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1.2)【译文】有子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很少会去犯上;不喜欢犯上,反而去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善于抓住根本,根本抓住了,许多问

    4、题就解决了。孝顺和顺从就是仁的根本。 ”【评析】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孝弟”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它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这一思想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从培养现代公民道德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继续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遵纪守法,以礼待人。1.2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 1.9)【译文】曾子说:“谨慎地思考每做一件事的最后的结果,要深入地研究每做一件事的深远的影响,自然会使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评析】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

    5、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更是把祭祀之礼看做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中时常出现,这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曾子

    6、提醒为政者,应以身作则,重视丧祭礼仪,使民风淳厚。1.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2.5)【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

    7、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约束,依礼而行才是孝。1.4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2.6)【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回答。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 ,历来有三种解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微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

    8、母的亲子之情。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疾病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这里采用第三种说法。孟武伯是个比较霸道无礼的人,孔子用语浅意深、委婉含蓄的言辞,指点他行孝之方,相当耐人寻味。1.5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2.7)【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总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评析】本章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

    9、饲养。这里采用后一种说法。孔子论孝,首重恭敬父母。供养父母,衣食无缺之余,尤需体现“敬”的精神,才算尽了孝道。一般人侍奉双亲,总是以为满足物质的需求,就算实践孝道了。其实根据礼记祭义 ,那只能称为“养” ,算不上“孝” 。就好比犬、马等家畜,受主人饲养,可是主人对它们呼来唤去,毫无敬意;子女侍奉双亲,若只是满足了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却不时时对父母存着恭敬之心,表达出子女的关怀和依恋,使父母感到安慰,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孟子曾以“养志”尤重于“养口体”的道理阐发孝道,或许就是对孔子的主张作的更具体的说明吧。1.6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

    10、是以为孝乎?”(为政 2.8)【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评析】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虽然表现出晚辈的勤快恭让之德,那毕竟只是对待兄长的“悌”道。子女孝敬父母时,不只是要注重表面的、物质的供养,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内心的恭敬和顺之意,那当然要比“悌”道更进一层了。朱熹论语集注认为子夏的个性比较直率,可能缺少温和的表情,因此孔子才针对子夏的个性与缺失,作了“色难”的提醒和叮咛。1.7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1、。 ”(里仁 4.18)【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而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评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劝谏父母时,子女的态度要恭敬和顺,言辞要委婉含蓄,讲究说话的技巧,让父母欣然省悟,从而避免犯错,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假使父母不受劝谏,子女也千万不要气馁,更不宜怒气凌人,唐突双亲。因为规谏父母,完全是本着一腔孝敬之心!此时子女应该以无比的耐心,换一种方式劝说。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 。侍奉父母,这是应

    12、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这就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维护的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1.8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4.19)【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出门远游,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评析】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失去了它的意义。但为人子女,出门在外,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让他们少些担忧,也是一种孝的行为。1.9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4.21)【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

    13、,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评析】其实,孝顺父母,就必须时时将双亲的年龄记存在心,看到父母的年龄与日俱增,身体却相当硬朗,做子女的还能承欢膝下,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但是,眼看着双亲渐渐衰老,怎不教人忧虑惧怕呢?【典例展示】阅读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甲)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乙)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 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 ,曾是以为孝乎?”(丙)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丁)子

    14、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注】御:驾驭马车。色难: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难,不容易。弟子:指晚辈、儿女等。先生:指长者或父母。馔:吃喝。(1)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礼。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少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

    15、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解析】选 D。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答:_参考答案: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就是依礼而行,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是社会文明形成的标志。我们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孝”成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助推器。二、关于“君子”【主要思想】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人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 论语提出了君

    16、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其一, “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法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

    17、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 ;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具有君子的修养。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 “畏” “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总复习配套练习: 积累·备考素材 2.2(人教版·福建专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27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