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2-8-4a分析概括.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704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2-8-4a分析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2-8-4a分析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2-8-4a分析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2-8-4a分析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2-8-4a分析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2015陕西宝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点击观看解答视频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2、。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 注 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

3、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注 繇:读 yu,古同“由” ,从,自。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 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 /顷之/改右补阙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 /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

4、归台 /顷之/改右补阙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 年老政弛/又徙若拙/ 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 /顷之/改右补阙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 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 /顷之/改右补阙答案 B解析 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标点为: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字” ,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B

5、“故事 ”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 “昆,兄也。 ”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答案 C解析 文中的意思是前一种“兄弟”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

6、许。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答案 A解析 “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 “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译文:_(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译文:_答案 (1) 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

7、冶。(2)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任命,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参考译文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

8、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若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

9、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任命,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

10、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 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达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 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二、2015河北唐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

11、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

12、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13、确的一项是( )A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B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 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C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D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 皆笑之/ 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答案 B解析 标点为: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艰” ,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14、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B “夺情 ”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C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答案 A解析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

15、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 ,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 ,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答案 D解析 “在他的影响下”错。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译文:_(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译文:_答案

16、 (1) 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与民休息。挑选谨

17、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以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转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

18、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 ,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任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

19、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百姓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三、2015唐山三

20、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徙居河东。父琛,仪同三司,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长更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 ,通三礼 。解褐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 ”其后问礼于沈重,受汉书于刘臻,二人推许之曰:“吾弗如也。 ”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及高祖居相,引知兵事,迁掌朝下大夫。高祖受禅,赐爵平乡县伯,邑二百户。历尚书司勋、兵部二曹侍郎、秦州总管长史,名为明干。迁尚书左丞,坐事免。后历荆、洛二州长史,每听政之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数年,高祖谓谏议大夫王达曰:“卿为我觅一好左

21、丞。 ”达遂私于汪曰:“我当荐君为左丞,若事果,当以良田相报也。 ”汪以达所言奏之,达竟以获罪,卒拜汪为尚书左丞。汪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炀帝即位,守大理卿。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岁馀,拜国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大业中,为银青光禄大夫。及杨玄感反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师御之,战不利,弘策出还,遇汪而屏人交语。既而留守樊子盖斩弘策,以状奏汪,帝疑之,出为梁郡通守。后李密已逼东都,其徒频寇梁郡,汪勒兵拒之,频挫其锐。炀帝崩,王世充推越王侗为

22、主,征拜吏部尚书,颇见亲委。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 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B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 /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C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 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D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 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答案 C解析 原文句读: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

23、余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B “高祖 ”是古代帝王的谥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C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答案 B解析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汪浪子回头。年少时杨汪好与人打架,长大后知错即改,开始勤奋学习,专心研究左氏传 ,通晓三礼 ,并积极向人求学。B杨汪颇受器重。高祖即位后,让他掌管军事,封他为平乡县伯;炀帝时,担任过大理卿、国子祭酒等,所作所为颇受皇帝赏识。C杨汪为人耿直。王达想借推荐杨汪做左丞之机,向他索取良田,杨汪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把他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因此获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