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级测试1(2012福建省高考预测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 ,行中虑 ,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微子 )【注】 中伦:符合法度。虑:理智。放言:不谈世事。废中权:弃官,合乎权变。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不可“降志辱身 ”,柳下惠、少连,有了投降的意向,就辱没身子了。B孔子对柳下惠、少连他们言论符合法度,行为合乎理智的做法还是予以肯定的。C孔子将伯夷、叔齐与柳下惠、少连作对举,意在强调做人不可
2、以“降志辱身” 。D孔子虽然对伯夷、叔齐不 “降志辱身”予以肯定,但对他们的隐居也并不完全认可。(2)儒家崇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说你对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的理解。答:_(1)解析:选 A。 “有了投降意向 ”错,应为“降低自己的志向” 。(2)答案: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他的理想。 “异于是”表明孔子不愿做这些隐逸之士,但对这些隐士的洁身清白是赞赏的。参考译文: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他们不过如此罢
3、了。 ”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合乎清高,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 2(2012高考冲刺模拟)阅读下面的 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自己的主
4、子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齐桓公是不仁的。B孔子认为管仲为国为天下老百姓带来福祉,消除灾难,称得上是真正的“仁” 。C在孔子看来,管仲不仅辅佐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而且使中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D孔子认为管仲有大仁,守大信大节,间接批评子路、子贡以小信用论人,目光短浅。(2)你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吗?请结合文本简述你的理由。答:_(1)解析:选 D。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论,并着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路、子贡解释疑问,并非“间接批评子路、子贡目光短浅” 。(2)答案:(示例 )我赞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如果仅仅论公子纠死而管仲不死且为公子的敌人做相国这事,管仲是必遭唾骂的,至少可以称为不义、不信。但孔
5、子却能超越这一件事,从管仲的一生看,从管仲为桓公相之后的功绩和所做出的贡献来评价,客观全面。(如表示不赞同,言之有理亦可)参考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 ”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开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命,反而做了齐桓公的相国。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
6、道呀。 ”3(2011福建高考前模拟)阅读下面的 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 ”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
7、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 ,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D孔子提出,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接受。(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答:_(1)解析:选 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2
8、)答案: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 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 ”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孔子说:“赐啊!现在已经可以和你一齐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就可以推悟出另外一件相关的事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
9、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2011福建高考仿真模拟试卷)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1)从第则文字看,孔子认为“八佾舞于庭”已经是到了 _的程度。(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
10、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段简述这样说的理由。答:_答案:(1)绝对不能容忍(意思对即可 )(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 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 ,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参考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在他家庙的庭中使用了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这等事,他都做的出来,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呀!”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 ”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
11、”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必要吗?您想的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5(2012高考仿真模拟) 阅读下面 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第 4 章)子夏问曰
1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第 8 章)【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倩,笑得好看。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1)孔子总结了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答:_(2)孔子为何称赞子夏, “起予者商也”一句反映了孔子什么品格?答:_答案:(1)循序渐进的思想。(2)孔子认为子夏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礼以仁义道德为基础。称赞子夏“起予者商也”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3、,谦虚好学的品格。(或及时鼓励学生的品格。)参考译文:先生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子夏问道:“美妙的笑靥真美好呀,顾盼多姿真多情呀!素粉描面更娇俏啊!说的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就像绘画一样,不是最后用素粉勾画吗?”子夏又问:“(您的说法使我想到)礼仪制度不是在后来产生的吗? ”孔子说:“给我启发的是卜商啊!如此,是可以和他讨论诗了。 ”二级测试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曰:
14、“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_(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答:_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注意要写出两点来。(2) 此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不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而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2)“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 “乡原”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
15、我炫耀;“乡原”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四点中答出任两点即可,意到即可。答案不在此四点之列,却能言之成理的,也可)参考译文:子贡问孔子:“一乡的人都喜欢某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 ”子贡又问道:“一乡的人都厌恶某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还不如一乡的好人都喜欢他,一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其实是道德的破坏者。 ”2(2012福建高考仿真模拟) 阅读下面选段,然后回答问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注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16、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第 2 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 4 章)【注】 弟:读音和意义与“悌”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有了孝弟,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D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和道
17、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2)儒家非常重视孝、弟、忠、信这四种品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答:_(1)解析:选 C。 “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有误,这里的“尽忠”不只是为统治者尽忠,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为他人尽忠。(2)答案:儒家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朋友、对国家尽忠,对朋友守信。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社会了。参考译文:有人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由此产生了
18、。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吧!”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3(2012泉州第一中学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 学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 之不逮 也。 ” (论语 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 里仁)【注】 躬:身。逮:及。(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该追求饮食起居等物质生活,而应当把重心放在做事,放在道德修养上。B古人不轻易说话
19、,因为他们认为言出必行,言行不一致是可耻的。C少说话多做事,尽管显得木讷,但谨慎处事也是相当可取的。D孔子认为为人处事要像古人一样,做事敏捷,言谈谨慎。(2)请结合文段,谈谈你对“言行一致”的看法。答:_(1)解析:选 C。 “尽管显得木讷”说法不妥当, “讷”原意为“迟钝” ,文段中引申为“谨慎” 、 “审慎” 。(2)答案:做人必须言行一致。做事敏捷,言谈慎重,把重心放在行动上,放在切实的道德学问修养上,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素养,也才能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并避免因为夸夸其谈而失信于人,避免沉溺于浮夸的言辞中。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
20、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2012福建省高考语文最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颜渊、季路侍。子曰:“盍 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愿无伐 善,无施劳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公冶长第 26 章)【注】 盍(h):何不。 伐:夸耀,自夸。施:表白。(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
21、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教,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D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2)本章叙述孔子及其弟子各述其志,志愿各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之志的理解。答:_(1)解析:选 C。子路性情豪爽,重朋友情谊,也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2)答案: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较
22、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参考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5(2012福建文化经典阅读模拟)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之武城 ,闻弦歌 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
23、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阳货第 4 章)【注】 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 “割鸡”与“用牛刀 ”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答:_(2)孔子对子游在武城施行礼乐教化的态度如何,请简述?答:_答案:(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2)孔子对子游能在小小的武城施行礼乐之治的感到欢愉,同时也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感到惋惜。参考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
24、说过, 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三级测试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子曰:“道 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注】 北辰:北极星。共:通“拱” ,环绕的意思。道:通 “导” ,引导。齐:整治、规范。格:正,纠正。(1)上面两段文字都主张以_为治国的原则,反对 _。(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请结合上面的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_答案:(1)道德教化 严刑峻法
25、(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就是把执政者的道德品质比作风,百姓的道德品质比作草,强风吹来,草就会随风倒下,这说明用执政者的道德力量能感化征服百姓,这样百姓就能“有耻且格” 。这是孔子“道之以德”的形象说明。参考译文:孔子说:“国君以道德教化来处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着它旋转了。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守规矩。 ”2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26、 ”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注】 御:驾驭马车。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先生馔:先生,指长者或父母;馔,意为饮食、吃喝。(1)孔子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对“孝”的看法,反映了孔子怎么样的教育思想?答:_(2)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 “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 ”,请问难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
27、:_答案:(1) 因材施教,根据各人性格品性进行引导。(2)偶尔为父母做点什么,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难就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并且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孔子认为“孝悌为仁之本” 。而“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这一思想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参考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
28、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父母对于子女来说,孝就是要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心怀崇敬之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 ,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3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29、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 ”【注】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人:好勇之人。(1)孔子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的看法,是因为子路“ _”,而冉有“_ ”。本段对话生动地反映了孔子的_的教育方法。(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下面论语选段,说说孔子何以这样主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 注 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注】 语:告诉;讲话;谈论。答:_答案:(1)退 兼人 因材施教(2)孔子从“仁”的角度出发,按照个人的才智水平而教人,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他们各有成
30、就。参考译文:子路问:“是不是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呢?”孔子说:“你还有父兄健在,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做呢?”冉有问:“是不是听到就做呢?”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是不是听到就做,您说还有父兄在上面 ;冉求问是不是听到就做,您说听到就做 。我感到很迷惑,冒昧来问个明白。 ”孔子说: “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仲由呢,他胆子大,敢作敢为,所以我要约束他。 ”孔子说:“才智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才智在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可能向他讲高深的学问。 ”4阅读文化经典选段,然后回答问题。(1)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31、礼者也。”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学而第 15 章)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用成语概括)(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里仁 第 5 章)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贫富”的理解。答:_答案:(1)举一反三(2)(示例 )人要努力改变贫穷状态,追求富贵无可非议,但须取之有道。(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
32、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 ”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孔子说:“赐啊!现在已经可以和你一齐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就可以推悟出另外一件相关的事来。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看待它,就不会摆脱的。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
33、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阳货)(1)结合选段、,谈谈君子该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非。答:_(2)选段中孔子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量大能容人的德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对众人的好恶应留意分辨,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君子能赞美人的好,也会斥责人的恶。不能善恶不分,一律赞美。(2)不矛盾。因为君子能容人的先决条件是对方虽有小错,但是或由于无心而犯错,或者是犯了错而知错认错,对这些人当然要给他们改过向善的机会。但是,对那种“称人之恶者” 、“居下流而讪上者” 、 “”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等不知道自己德行有缺陷,反而到处攻击人、陷害人的人,就是君子也
34、会讨厌的。参考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这种人一定要仔细考察他;如果大家都说他好,这种人也要仔细考察他。 ”孔子说: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公正得当的) 喜爱某人,憎恨某人。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孔子说:“有。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以下谤上的人,厌恶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一意孤行而顽固不化的人。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
35、!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 论语 子路)【注】 果:果断、坚决。硁硁(kn) :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斗筲(sh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 “士”可以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最低一等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B孔子认为,行事能有知耻之心,奉令出使各国能不辱使命,可称得上是最合乎标准的士。C在孔子看来,能够孝敬宗族中的长辈,能够尊重同乡里的同辈,仅能算作次一等的士。D孔子认为,由于执政的人器量过于狭小,所以尽管他们身居高位,但也够不上士的标准。(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6、,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结合选段中的相关内容,请概述孔子对“信”的看法。答:_(1)解析:选 C。C 项错在次一等的士不是指“能够孝敬宗族中的长辈,能够尊重同乡里的同辈”之人,而是指“被宗族中的人称赞能孝顺父母,被乡党们称赞能尊敬兄长”的人。(2)答案:在孔子看来,讲信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没有这个立身之本,就会行之不远。同时,孔子认为,讲信用需要懂得道义,合乎道义,在不合道义情况下不懂变通,仍一味讲信用,那也是不可取的。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
37、“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那是像石块那样坚硬(固执己见) 的小人物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7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士而怀居 ,不足以为士矣” 。(宪问篇)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路篇)【注】 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38、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请结合以上文段谈谈你对这句活的理解。答:_(1)解析:选 C。该项对“不辱君命”的理解有错,应该是“完成君主交代的任务” 。(2)答案: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有所担当,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士应为国家效力,不能仅停留于个人的世界,这体现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同时,士也要注意个人的品德修养,不做有损国家、君主的事。参考译文: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
39、活,就不配做士了。 ”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8阅读下面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孟子 离娄下)(1)第、两则文字体现的儒家所倡导的
40、道德修养方法是_。(2)结合第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一方法的看法。答:_答案:(1)反求诸己(2)“反求诸己”是自我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要求人们严以律己,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首先寻找自身的原因,不为自己找借口,不怨天尤人。但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已经做到仁、礼和忠了,却依然遭受对方的蛮横,就可以把他当作与禽兽无异的狂妄之人,不必过分与之计较以免自己受侮辱。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对别人要求严格。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这就需要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
41、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假定有个人,他以蛮暴无礼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 一定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这种态度为什么冲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省后有礼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依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对他) 一定没有尽心竭力。经过反省,做到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那样,君子就会说:这不过是一个狂人罢了,像他这样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9阅读下面的论语 孟子选段,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