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好一件事,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43-50分) A.内容: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切 B.语言:语言顺畅 没有语病 C.篇章: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评分细则: 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43-45分)。 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46-47分)。 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48-49分)。,二类卷(35-42分) A.内容: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B.语言: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C.篇章: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 评分细则: 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
2、,酌情减分。 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或材料新鲜,或立意新颖,或结构新巧,可评为二类上,三类卷(27-34分) A.内容:基本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 感受尚真实 B.语言:语言尚通顺 语病不多 C.篇章: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评分细则: 以3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 其中B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四类卷(18-26分) A.内容: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B.语言: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C.篇章:条理不清楚 评分细则: 以2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
3、动: 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五类卷(0-17分) A.内容: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B.语言:语病严重 文理不通 C.篇章: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评分细则: 以1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其他两项尚好,酌情加分; 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说明: 1.漏写题目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字迹工整的加1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4.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 5.凡认为有严重
4、错误的答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童年趣事、家庭琐事、校园故事、游戏活动、社会见闻、难忘往事、交往故事、赛场故事、游览故事、成长故事、亲情故事、爱好故事、发明故事、历险故事等。这些故事大多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成一篇佳作呢?,这也是 里的新鲜事,一篇好的记事作文必须:,紧扣题眼 突出中心 完整叙事 详略得当 环境渲染 生动描写,紧扣题眼,审题时理解关键词语,是写事作文的难点。 这两次作文中,也和新鲜事就是作文的关键点,突出中心,根据题目,选定了某件事后,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
5、出这件事中含有的趣味点,意义或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完整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以及事件的过程等。,详略得当,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环境渲染,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生动描写,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
6、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细节描写示例(一),例: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细节描写示例(二),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
7、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有多“差”?,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把握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示例(三),今天,我刚到学校就看见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我感到很害怕,心里像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我连忙走进教室,不一会,王老师也进来了。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我很担心会有什么事发生,其他同学也一样。我们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一),今天,我来到学校,一眼看见了王老师,他正站在教室的门口。我心中惊呼着,快步溜进教室,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错。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神色不宁,
8、似乎在等待着一件极不幸的事情爆发。一会儿,语文早读开始了。李晓在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王老师一眼,只见王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全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在读语文,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里像绷紧了的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王老师走到前面来了,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我又悄悄地把书本放低一点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
9、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怎样是好。,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点评: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二),修改稿: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
10、语势强烈。,修改稿二: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扩写:妈妈给我送牛奶 添加“动作描写”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悄悄地走到我的桌旁,给我送来了一杯牛奶。 添加“语言”妈妈轻轻地推开门,悄悄地走到我的桌
11、旁,说:“孩子,写了这么长时间的作业,也该渴了吧?我给你送来了一杯牛奶,赶快趁热喝了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行动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
12、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1、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 2、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肖像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画眼
13、睛”的写法。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
14、,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香烟在哪里,“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嘛,香烟藏
15、在什么地方。”“不,妈妈不让。”“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下子就写一大篇。”“爸爸,生活顾问从来没有这样讲过。”“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玄武湖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此类描写的失误是:,1、 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2、 语言无个性。3、 语言拖沓重复枯燥。,借来一双慧眼一天,我与吾母对镜晨妆,我好奇问母日:“我与隔壁之荣荣孰关?”吾母欣然告之:“吾女靓妞也,隔壁荣荣何敢望其项背。”我闻之,喜不自禁。翌日,我于隔壁窥荣荣风采,怅然若失。沮丧回家,再问妈妈,母携我于镜前,惊指镜中,叹道:“吾女绝妍,举世无双
16、,荣荣何足道哉。”听了妈妈的感叹,我被惊得清醒起来,顿觉悟透了一个人间事理:准确无误地辨别是非,须借来一双慧眼,不戴有色眼镜的、不受感情干扰的一双慧眼。,此类描写的失误是:,未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文白夹杂,人物语言脱离生活实际。,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用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
17、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二)时间、地点,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
18、,以设置悬念。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一般地说,平叙只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三)、情节,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
19、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枣核。,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
20、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欲扬先抑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作文框架,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外貌 神态 动作 心理,起因:为什么? 经过:过程如何? 结果:怎么样?,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