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射频热凝结合温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摘 要:目的:寻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结合温针为主要手段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4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温针)23 例和对照组(射频热凝靶点技术)23 例,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5.6,对照组为82.6,两组疗效比较 (0 .05)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结合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温针;射频热凝腰间盘突出症又名“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
2、床表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中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腰部 疼痛伴单侧或者双侧下其肢放射性疼痛,一般腰部功能活动障碍,部分患者有明 显的脊柱侧弯畸形,好发于 2050 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6 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其中男 26 例,女 20 例;年龄1567 岁,平均年龄 43.111.7 岁。病程 321 d, 平 均 7d 。第一次发病 24例,复发病例 22 例。46 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诊断外,40 例经 MRI、6 例经 CT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 L4、5 18 例,L5、S1 8 例,多节段突出 20例。经统计学分析
3、,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发病时间、发病部位、病程长短、 病情轻重等病例构成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 检验,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断 标 准 (1)腰痛伴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 (2)腰椎棘突旁压痛伴有放射痛;(3)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5)患侧下腰部或根 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6)线造影、和磁共振成像 ()检查为腰椎问盘突出或膨出。1.3 纳入(或排除)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所有病例均需经腰椎间盘扫描或腰椎扫描,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征(3)年龄小于 70 岁,男女均可 。 (4)不符合腰间盘突
4、出症诊断者,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滑脱等疾病所致的腰腿疼痛均需 排除。 (5)反复发作患者,如处于缓解期、腰腿疼痛症状不明显者需排除。2 治 疗 方 法 2.1 治疗组 (1)取穴:肾俞、腰夹脊(1 1 ) 、跳环、风市、委中、阳陵泉、三阴交、殷门、悬钟。如大腿后外侧痛甚者取:秩边、殷门;小腿后缘痛甚者取:陵后、飞扬;小腿外侧后缘痛甚者取:阳陵泉、光明等。以上诸穴除腰部穴取双 侧外,余穴均取患肢穴。 (2)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针刺:命门腰阳关、委中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 23min。继之施以艾灸条温 针(1cm 长艾灸条插上针柄柄点燃下方) ,下方垫锡纸以防烬火烫伤皮肤,并确保施灸
5、穴 位有持续温热感,再次施灸 30min,其余诸穴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 ,留针 30min,每日 1 次,10 天为 1 个疗程。 (3)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患者俯卧于介入手术床上,腹部垫枕使腰椎屈曲,加大后侧椎间隙。均采用经患侧小关节内缘入路穿刺法。在 C 臂 X 线机透视下确定小关节内缘穿刺点并标记,以 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国产 R-2000B 射频热凝器射频穿刺针通过标记的穿刺点在 C 臂 X 线机引导下垂直进针,到达患侧侧隐窝,直抵突出物,刺入突出物内。拔出针芯,插入电极,连接射频器;测定阻抗在 150300 之间,分别用高频 100Hz0.81.0 mA 的电流和低频
6、 3Hz1.23.0 mA 的电流进行电刺激试验,无异常反应后依次用摄氏 70。 C、80 。 C 各治疗 1 个周期,用90。 C 治疗 3 个周期,每周期 60S。2 .2 对照组除不采用温针外,射频热凝靶点术操作及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患者治疗 1 个疗程统计疗效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原有各症状消失,腰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治疗改善率75%;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腰及下肢功能改善,生活能自理。并能从事一般劳动。治疗改善率50%0 且75%;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腰及下肢功能有一定改善。治疗改善率25%0 且50%;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改善率
7、 25%;治疗改善率=(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评分项目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腰部疼痛1 无 0 分2 偶尔轻度疼痛 1 分3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2 分4 经常或持续严重的疼痛 3 分下肢的疼痛和/或麻木感1 无 0 分2 偶尔轻度疼痛 1 分3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2 分4 经常或持续严重的疼痛 3 分步态1 正常 0 分2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仍能行走超过 500 米1 分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不能行走超过 500 米2 分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者无力,不能行走超过 100 米3 分直腿抬高试验(患侧直腿抬高角度1 90以上 0 分2
8、 8190 1 分3 7180 2 分4 6170 3 分5 5160 4 分6 4150 5 分7 3140 6 分8 2130 7 分9 1120 8 分10 110 9 分11 0 10 分手指尖距地距离1 5cm 0 分2 15cm 1 分3 25cm 2 分4 35cm 3 分5 40cm 4 分6 45cm 5 分7 50cm 6 分8 55cm 7 分9 60cm 8 分10 65cm 9 分11 70cm 10 分拇趾前伸肌力1 5 级 0 分2 5级 1 分3 4 级 2 分4 4级 3 分5 3 级 4 分6 3级 5 分7 2 级 6 分8 2级 7 分9 1 级 8 分
9、10 1级 9 分11 0 级 10 分感觉障碍1 阴性 1 分2 轻度障碍(非主观 2 分3 明显障碍 3 分膀胱功能1 正常2 轻度排尿困难3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尿潴留项目 容易 困难 非常困难起立 0 分 1 分 2 分翻身 0 分 1 分 2 分持久坐立 0 分 1 分 2 分提重 0 分 1 分 2 分持久站立 0 分 1 分 2 分弯腰 0 分 1 分 2 分总分3.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见表两组疗效统计表:组别 N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对照组 23 12 6 1 4 82.6治疗组 23 16 4 2 1 95.6统计表显示:优化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
10、高于治疗组,经统计学处理(非参数统计方法:秩和检验)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优化方案有效。4 讨论 4.1 射频热凝原理:对突出部位的髓核做射频热凝处理,将突出并致病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达到对椎间盘周围组织如神经根、动脉、马尾神经等的碱压目的。治疗后疼痛等症状可立即消失或减轻4.2 温针作用原理探讨:中医认为肾精亏虚,督脉闭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 病的病机关键。为此,在治疗该病时从温肾填精、疏通督脉、通络止痛立法施治,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认为,疗效的取得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在针刺命门、腰阳关、委中后,同时施以艾条温针灸,借助艾火的温热效应,易于
11、激发 经络感传现象,以实现“气至而有效 ”之目的,一方面可加强其温阳补肾作用, 另一方面,可温通经络、祛风化湿、散寒止痛。 (2)通过针刺肾俞、太溪、三阴交等穴则可温肾补虚,填精益髓,调整机体。肾虚精亏的功能状态。 (3)过温针 灸命门、腰阳关,针刺后溪、腰夹脊等穴以疏通督脉,进而重建督脉统摄诸阳,转输气血精髓之功能,使筋肉骨节濡养充足,疼痛得除。(4)通过针刺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肢体穴位,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改善了腰椎间盘突出病灶局 部微循环,促进局部炎性水肿消除,进而辅助射频热凝术后恢复。1 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 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5(6):43 刘洪强,左金良,吴永波,等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6 例 J中华现代外科杂志,2005,2(15):1374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