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6112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解析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参考答案2014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一)1. A 解析 坐:犯 罪或错误。2. C 解析 是因“多谋略”而被提拔,属间接描写;是他意气用事;是俺答所为。3. B 解析 强加因果, “升任为署都督佥事,又充任宁夏总兵官”是在嘉靖九年。4(1)御史巡视辖地到了庄浪,突遇敌寇。周尚文立即分兵保护御史,而自己带领部下射击敌人,敌寇才逃走。(句意正确 2 分,按、拥、引各 1 分)(2)敌寇抢掠西海,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提议发兵攻击。周尚文没有听从,被弹劾解职。(句意正确 2 分,掠、邀、劾、解职各 1 分)参考译文周尚文,字彦章,西安后卫人。幼年读书,粗略明白大义。

2、多谋略,精于骑射。十六岁时,袭任指挥同知。屡次出边塞作战有功,升任指挥使。寘铄反叛,周尚文堵住黄河渡口,俘虏叛贼丁广等人,被推举掌管防卫事务。关内回贼四起,盘踞南山。周尚文依次平定叛乱。御史刘天和弹劾中贵廖堂,被关入钦犯牢狱,事情连累周尚文。拷打周尚文令他招供牵引刘天和,他始终不承认,很久以后才被释放。过后,守卫阶州。设计擒拿反叛番贼,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充任甘肃游击将军。嘉靖元年,改任宁夏参将。不久升任都指挥同知,任凉州副总兵。御史巡视辖地到了庄浪,突遇敌寇。周尚文立即分兵保护御史,而自己带领部下射击敌人,敌寇才逃走。曾经追赶敌寇出边塞,敌寇来犯的越来越多。周尚文的军队只来了一半,部下都恐慌。

3、周尚文却从容下马,解下马鞍背对山崖力战敌寇,双方死伤相当。部将丁杲来救援,敌寇才退走。周尚文受伤很严重,于是辞职回家。不久官复原职。吉囊多次踏冰入犯,周尚文筑墙一百二十里,浇上水,冰滑不可上。冰融化了就命有力气的士兵手持长竿铁钩,钩杀渡水的敌人。九年,升任署都督佥事,充任宁夏总兵官。王琼筑边防墙,周尚文监督工程,而且挖渠开屯,军民获利。敌寇抢掠西海,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提议发兵攻击。周尚文没有听从,被弹劾解职。很久以后,起用为山西副总兵。敌寇由偏头关赶往岢岚,周尚文转战三百里,破敌,与儿子君佐都受了伤,赏赐银币。不久以总兵官身份镇守延绥。敌寇进犯红山墩,死战击败敌人,受奖赏。吉囊又大肆掠夺清平

4、堡,他因犯罪被夺去俸禄。周尚文是优秀的将才,但意气用事桀骜不驯,所到之处与文官相争。文官往往又使他受挫折,所以更不相容。巡抚贾启弹劾周尚文年老昏乱,不通事理,兵部请求调往甘肃。皇帝没有听从,各自夺取俸禄。二十一年,因人推荐任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佥后府事。当年秋天周尚文以总兵官的身份镇守大同,请求增加军饷及马匹。兵部说周尚文的请求超过标准,正遭受诏书严厉谴责,而周尚文又与巡抚赵锦不合,(于是) 请求退休,皇帝不容许,两人每天相构陷。二十七年八月,俺答在五堡旁设伏兵,诱使指挥顾相等人出兵,在弥陀山包围他们。周尚文转战,驻扎野口,伏兵突起。殊死力战,斩杀敌人头领一人。相持一个多月,敌人才退走。俺答数万

5、骑兵侵犯宣府,万达传檄文与周尚文在曹家庄大破敌军。记功,兼太子太傅,赐予奖赏很多。当年去世,年龄七十五岁。5B 解析 怜:怜爱。6D 解析 表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通过写常梦锡被元宗抚慰勉励,间接表现其品格方正;表现常梦锡虽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7A 解析 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8(1)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规” “挠” “多”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2)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 这一天)!(“去” “恨”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3)但是常梦锡去世以

6、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 “既” “没” “许”各 1 分)参考译文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做豪杰。唯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李茂贞死后,他的儿子李从俨继承了爵位,沿袭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汴。因为被从俨周围的人诬陷,于是投奔南吴。烈祖李昪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他做了大理司直。等到烈祖即位,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于是在中书省任职,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

7、中。当时因为枢密院隶属东省,所以很多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自己身边。宋齐丘结党营私,对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判官。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终

8、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又在宫禁以内设置宣政院,让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巳等人里应外合。梦锡整天同他们争论劝告,不能取胜,被罢免了在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以前一样做翰林学士。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希望再回到朝廷。恰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梦锡很有声望,请求让梦锡做长史,于是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拒绝,但没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冯延巳最终玩弄文字罗织罪名,把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梦锡当时因为经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他,就让他留守在东都。周宗努力劝说

9、梦锡戒酒治病,梦锡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渐渐病愈。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交泰元年,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微弱而死,享年六十一岁。去世一月后,齐丘朋党失败。元宗感叹说:“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这一天)!”追赠他右仆射官职,谥号是“康” 。梦锡的文章很典雅,诗歌清雅秀丽,但他很不喜欢让人看。他性情刚强,气量狭小,很少宽容他人,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触犯别人。曾经同元宗努力辩论齐丘这些人,元宗很有辩才,绕着弯子和他解释,梦锡无话可说,就一边磕头一边说:“大奸之人貌似忠诚,陛下如果始终不觉察醒悟的话,国家就会灭亡啊!”等到南唐向后周割地自降尊号后

10、,公卿集会,谈论到后周时,有人认为后周是正统的朝廷,梦锡就大笑着说:“你们这些人曾经说要辅佐皇上,让他成为比肩尧舜的明主,为什么今天我们自己成了小朝廷呢?”众人都沉默不语,悄然散去。每当公卿集会,梦锡就厉声怒喝,让在座的人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缘故他不被当时的人亲近。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即使是仇人,也不敢诋毁他。9. B 解析 知:主持、掌管。10. C 解析 是有关皇帝精简守坟士兵的事; 表现了孙长卿廉洁。11. B 解析 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12(1)下雨毁坏屋子,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句意正确 2 分,雨、败

11、各 1 分, “得无邪” 固定句式,1 分)(2)“现在所实行的,不足补助边境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 ”于是逐条陈奏不利的理由共十五件事,朝廷没有采纳。(句意正确 2 分,什一、用、条各 1 分)参考译文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之故被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镇守雍,( 朝廷) 让孙长卿随同所运取的佛像进京见皇帝。这时仁宗正受权治理天下事务,他欣赏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朝廷下诏升他为掌管楚州粮料院的官员。州中仓库存米五十万斛,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掌管的吏员怕犯法,没有人敢轻易把这些粮食处理掉,孙长卿决定,增补新粮

12、把陈腐的粮食全部除去,吏人得以免去罪名。(孙长卿 )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将要叛乱,洛阳城中喧哗。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屋子,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审讯一个首恶分子,把他杀了,他在这座军营中留宿,众人的心于是安定了。皇帝下诏精简三座皇陵的守坟士兵,被精简的人群聚在官署前鼓噪,孙长卿假托诏书叫他们回去,而上奏朝廷详细说明不可精简的原因,朝廷因此停止精简。任和州知州(时) ,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 ”“家中几人?”回答说

13、:“仅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那是你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服了罪,州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曾) 掌管益州路刑狱,历任开封盐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每年通过漕运把八百万石米运到京城,有人质疑太多,孙长卿说:“我不是贪求粮食有盈余,是(储备起来 )用来预防荒年。 ”有人提议说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直通高邮,孙长卿说:“地势阻隔,群山环绕,功役大难于成功。 ”事情交付都水官。(都水官 )调发几百万役夫,最终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推究祖宗实行茶叶专卖的目的,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军粮之用,而且不需国

14、库出钱,公家私人都把这买卖当做营利的途径。现在所实行的,不足补助边境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 ”于是逐条陈奏不利的理由共十五件事,朝廷没有采纳。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担任庆州知州。庆州地势险要高峻,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引水供城中饮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泉源。泥阳有罗川、马岭,山上构筑高危的栈道,下面是难测的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的旧路,开辟为通道。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为兵部侍郎,留任两届。(任期满后) 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孙长卿没有写下什么诗文,但擅长政

15、事,是能干的官员。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的一毫财利。在定州任职时应归他所得的田园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死后,皇帝下诏派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2014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二)1C 解析 沮格:阻挠、阻止。2D 解析 是胡灐对皇帝的劝谏;是他的建议;是皇帝的惠民政策。3C 解析 “严于律己”于文无据。4(1)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 乞归、擢、句意各 1 分)(2)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 戒、遇、句意各 1 分)(3)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 言、扰、罢、句意各 1分)参考译

16、文胡灐,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头发就是白的,一个月后才变黑了。建文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之职。永乐元年任户科都给事中。永乐五年(朝廷)派遣胡灐颁布御制的各种书籍,并探访仙人张邋遢,行遍天下州郡乡邑,并暗中查访建文帝在哪里。胡灐因为这些原因在外面时间最长,到永乐十四年才回来。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没被准许,被提升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又去巡视江浙、湖、湘各府。永乐二十一年才回朝,骑快马到皇宫拜见皇帝。皇帝已经睡下了,听说胡灐到了,急忙起来召他入内。胡灐把听到的所有事情全都报告给皇帝,到四更天才离开。仁宗即位,召胡灐为行在礼部侍郎,胡灐上奏十件事情,极力进谏说在北京建都不合适,请求还都南京

17、,这样可以省下南北转运供给的麻烦。仁宗全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宣宗即位,仍旧任礼部左侍郎。(胡灐)第二年来朝廷,于是留任行在礼部,不久又升为尚书。汉王谋反,胡灐与杨荣支持皇帝亲自出征。事情被平定后,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第二年(皇帝)在长安右门外赐给胡灐一座府第,又赏给他两个看门人,赏赐四个银章。生日那天,又在他的府第赏赐宴席。宣宗四年代理詹事府事。宣宗六年,张本去世,胡灐又兼任行在户部。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总是受阻挠。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宣宗曾在宫中设宴宴请胡灐、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太平无事,

18、是你们四人的功劳啊。 ”英宗即位,下诏节省繁多的费用。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淘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费用节省了很多。正统五年,山西发生灾情,皇上下诏实行宽厚的抚恤,接着又有让山西采购物资用料的命令。胡灐上奏说皇帝的诏令应该有信。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皇上都答应了。行在礼部的大印丢失,皇上不再追究,命令重新铸一个。不久,又丢了,胡灐被弹劾下狱。不久,大印又找到了,胡灐官复原职。正统九年,胡灐七十岁了,乞求辞官回家,没有被批准。英宗被掳到北方去,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有人提议南迁。胡灐说:“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把坚定不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

19、起,朝廷内外才有稳固的心志。胡灐先后侍奉六朝皇帝,接近六十年,朝廷内外称他为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等到他辞官回家,家里还有三个弟弟,都七十多岁了,胡须和眉毛都白了,聚集一堂,因而取名“寿恺” 。又过了七年才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太保,谥号忠安。胡灐生活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能够委身于人下。在礼部时间长了,上表祝贺祥瑞。于是人们称他本性善于接待。南城人龚谦擅长妖术,胡灐推荐他做了天文生,又推荐通晓阴阳兵法的道士仰弥高,让他守卫边疆,被当时人耻笑。5C 解析 济:成功。6C 解析 表明他端庄严肃; 表明他有军事和文学素养;表明他为官俭朴。7B 解析 “认为应趁蜀地人少 ”错,原文

20、“宜乘其人二三”是指“趁他们人心不稳,人心不齐” 。8(1)现在大军正进入险境,人心容易迷惑动摇,正好可以处决他来警示众人。( 涉、惑、徇各 1 分,句子通顺 2 分)(2)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响应他的人。( 介、形各 1 分,“人无唱和者”定语后置 2 分,句子通顺 1 分)参考译文李愚,字子晦。渤海郡无棣县人。李愚童年时期,谨慎稳重与普通的儿童不一样。成年后立志求学,读遍经史。诗文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志向远大,为人端正,神情举止严肃庄重,说话得体讲究礼仪,做事认真严谨。正赶上关中一带战乱,(李愚)离开家乡,与同族人李延光客居山东。梁末帝即位,非常喜好儒士

21、,李延光一向诚恳地侍奉皇帝,得以在宫中为皇帝或太子讲学,曾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愚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皇帝召见李愚,(谈话后)对他赞叹良久,提拔为左拾遗。不久又充任崇政院直学士,有时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仍旧庄重严肃,不惧怕豪强、有权势的人。衡王入朝,重臣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唯独李愚行拱手之礼。末帝责备他说:“衡王是我的兄长。我尚且行跪拜礼,崇政使李振等人都行跪拜礼,你为何这么傲慢呀!”李愚回答说:“陛下用家人之礼对待兄长,李振等人是您的家臣。我居于朝廷为官,与衡王平素不交往,怎敢谄媚侍奉。 ”他刚毅就像这样。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犯法律,没收某户百姓的家产,那家百姓告到朝廷,皇帝派遣的使者检举揭

22、发他的罪状,华温琪认罪。梁末帝认为华温琪是先朝开国之臣,不忍加以刑罚,李愚坚持查办他的罪过。梁末帝下诏说:“我如果不赞同彻底审讯、追查,会认为我不顾念平民百姓;如果按法律执行处置,会认为我不顾念有功之臣。做你们的君主,很难啊!”等到庄宗迁都洛阳,召李愚为翰林学士。三年,魏王继岌要征讨蜀国,请李愚做都统判官。当时众人议论认为蜀地险要难攻,不可长驱直入,郭崇韬向李愚问计,李愚说:“如今听说蜀人憎恶他们的君主放纵恣肆,战时一定不听蜀王的调派。应该趁着蜀人人心不稳,快速进攻,他们一定会吓破胆,怎能守住他们的险塞呢!”等到先头部队到达固镇,收缴敌军粮草十五万斛,郭崇韬大喜,对李愚说:“你料事如神,我军成

23、功了!”招讨判官陈乂到宝鸡,称病请求留在后面。李愚厉声说:“陈乂见利就前进,害怕困难就止步不前。现在大军正进入险境,人心容易迷惑动摇,正好可以处决他来警示众人。 ”从此军中将士没有敢拖延滞后的。此时,军事文书,都出自他手。明宗即位,授予李愚中书侍郎、平章事。 长兴末年,秦王放纵专横,权贵重臣自己逃避祸患还来不及,国家的存亡,无人敢过问。而李愚性情刚烈、正直,常常表现在言辞上,然而没有响应的人。李愚当初不置办府邸,被任命为相后,借延宾馆暂居。曾经有疾病,皇帝派宦官到他的住处看望传达皇帝的问候,李愚请宦官到正室,宦官看见只有一条破旧的毯子和席子,四壁空空荡荡。明宗知道后特地赐给他帷帐和被褥。清泰二

24、年秋,李愚已经疾病缠身,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没有答应,最后死在任上。9C 解析 遂:成全。10C 解析 说的是刘殷的性情; 说的是刘殷妻子的口碑; 不是直接说明。11C 解析 “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原文中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 ”12(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谢、直、相、酬各 1 分,通畅 1 分)(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 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姿识、虑、遽、妻各 1 分,通畅 1 分)参考译文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

25、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

26、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 ”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 ”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户,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到的事。 ”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 ”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侍奉曾祖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

27、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囧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 ”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2014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

28、专练(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三)1(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2 分)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3 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这里的“景象”略同于“意境” ,即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及作用,这是该类题目答题的一般套路。所谓“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每点一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解析 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读懂诗歌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

29、 “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2(1)可分为两层。(1 分)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对往昔戎马生活的回忆;(2 分) 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回忆后的悲愤心情。(2 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行文思路。从题目“忆昔” ,我们就可以大致把握诗歌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往昔生活的回顾,二是由这种生活产生的感想。通读诗文,作者确实是从这两个方面写就的。即前四句写往昔的生活,首句写出关,次句写关中慰问宋军,三、四句写在那里的生活。后四句写忆后的悲愤心情。(2)比如, “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

30、意,写尽了北方遗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第三句用“栖”字,第四句用“上”字,把两句联系起来,一个不辞劳苦的忧国忧民的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第六句用“逡巡”写现状,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每分析一例给 3 分;举两例即可)解析 对于炼字,应明白炼字其实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和美学化。对炼字的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炼字一般是五言炼第二(三、五 )字,七言炼第二(五、七) 字,有时是同时炼两个字或三个字。答题时应指出哪个字用得好,好在何处。3(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

31、凄切,(2 分)借以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3 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题目为“鹧鸪” ,诗歌的内容主要围绕其啼叫声展开,尤其是颔联、颈联和尾联,表现出声音的凄切。而由后两联也可以看出诗作抒发的是一种思乡之情。(2)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2 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2 分) 鹧鸪的啼叫是天涯游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 (2分)解析 此处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从侧面来表现鹧鸪声的凄凉的,从“征袖湿”和“翠眉低”可以看出。 “征袖湿”写出游子听到鹧鸪声,就以袖拭泪;“翠眉低”写闺妇听到鹧鸪声,把眉眼低下。以人的感受烘托出

32、鹧鸪啼声之悲。4(1)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清澈,泉底沙子显露。颈联写遥望,是远景,先动后静。雨罩千峰,幽暗空蒙,一条山径曲曲弯弯,通向烟云深处。(总说 1 分,分析各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描写技巧一般从方位角度、动静角度、虚实角度等方面分析,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颔联写的是路上所见,是近景,而且前句是静景,后句是动景;颈联写的是所望的远景,且前句是动景(雨在下) ,后句是静景。景物描写上远近结合,动静结合。(2)表现了处士卢岵清奇古朴、超脱凡俗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的景仰、

33、敬慕、向往之情。( 情趣 3 分,感情 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由卢岵居所的环境特点可以看出卢岵高洁清雅的志趣,表达的是作者对卢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是对那种生活的追求。5(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词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强”字的解释 1 分,分析 2 分,感情 2 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要先了解其本义,然后结合词性,理解其修饰关系和修饰效果。(2)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所写之景是虚景,上下两片

34、是虚实结合;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词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景情分析 3 分,效果 3 分)解析 此题考查对景情关系的准确理解。要能准确判断写景和抒情句子,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6(1)开篇点题, “聊凭危堞望”紧扣题目“边城独望” ; (1 分)总领全诗,引出后面独望中所见异乡景物的具体描写;(2 分) 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无处排遣的独处异乡之情。 (2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从整首诗歌的结构安排和内容情感上进行分析。首联和题目以及下文内容的关系,既照应了题目,又引起了下文“望”的内容;同时这一联又是全诗的情感基调,登高望远,身处异乡的凄凉之苦蕴

35、寓其中。(2)动静结合,诗歌描写了蒹葭、独树等静态景物,又描写了山生雾露、雁落河滩等动态景物;有声有色,诗歌描写了蒹葭上的白霜、独树残存的秋色,又描写了戎垒传来惊心动魄的鼙鼓之声。(答出一点给 3 分,其中手法 1 分,分析 2 分)解析 诗歌的描写技巧,要从诗歌的第二联开始分析,这是描写的内容。颔联前句为静景,后句为动景;颈联主要是后句从听觉角度描写;尾联前句从色彩角度描写秋景,后句是抒情的。7(1)作者一反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2 分)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鲜艳明丽;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秋景如画,自然会使诗人逸兴遄飞,顿生

36、灵感,欣然而叹“秋景堪题” 。(3 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情感态度。作答时要明白第一问是建立在第二问基础之上的,抓住元曲中的景象“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由景物的色彩,我们自然可以明确作者对秋天的态度。鲜丽的色彩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2)值此绚丽宜人的秋景,正该是让清樽斟满、开怀痛饮的大好时机;难得与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举觞相劝叙怀畅饮。(3 分) 表达了对归隐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 “清樽”“泼醅” “白衣” “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3 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作答时,明确“景”“红叶满山溪” ,

37、 “黄菊绕东篱”等;“物”“清樽” “泼醅” “酒杯”等,由此看出,清秋畅饮,布衣互酌,再结合最后几句自然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8(1)示例 1:“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本为不动之山, “帆迎”描写了船迎上前去,是动态描写。(2 分)“山色来还去” ,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 (2 分)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1 分)示例 2:“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本为不动之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2 分)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滩上又呈静态。 (2 分)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1 分)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提示“

38、动静之妙” 。 “帆迎山色来还去”句中, “迎” “来” “去”几个动词反映的是“帆”与“山色”的关系。帆迎,船迎上前去,是动态。 “山色来还去” ,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离船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 “橹破滩痕散复圆”句要注意“破” “散” “圆”这几个动词。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2)示例 1: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 杭州)。(3 分) 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抒发了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3 分)示例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

39、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 。(3 分)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3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 或作者的感悟)。这两句的意思是,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 杭州) 。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整首诗从情感基调看,表达的是闲情逸致之趣。而在这种意趣中,又掺杂着某种人生感悟。表面上写的是船行迅速,实质上是感慨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9(1)羁旅愁思,思归之意。( 答“思乡之情”也算对)(2 分)原因:悲秋思乡,颠沛一生,不被重用。(3 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十二阑干”是家中的庭院回廊,

40、也代表家人的温馨。 “故国三千里”用典,本是抒发宫女背井离乡、禁锢深宫、长期不得与亲人团聚的孤苦情节的。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世与宫女命运有相通之处。 “南去”句写自己宦游一生,南北奔波颠沛,垂垂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述说着欲归未能归的愁思。 “紫蟹黄柑真解事”句用典,方岳诗云:“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 ;黄庭坚句:“尘思黄柑洞庭霜”都是秋令节物。词人又活用晋代张翰睹秋风起思故乡的佳肴美味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王粲”句中“寥落”二字语意双关,既写王粲又写自己,抒发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愁闷之情。(2)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相生。(2 分)上片中所写的“柳” “亭” “阳”无不融入

41、词人的主观情感,说成“衰柳” “短亭” “残阳” ,用景烘托出羁旅愁思;(2 分) 下片写紫蟹黄柑,西风劝人,秋水雁飞,移情于物,把思归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的确使情与景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2 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句描绘出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词人抑郁、悲凉的心情。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况青苔满地!羁旅他乡的词人面对如此凄凉的荒野,越发眷念故土家人。 “衰柳” “短亭” “残阳”等意象均融入词人的主观情感。下片写紫蟹黄柑,西风劝人,秋水雁飞,移情于物。全词句句有景,句句有情。10(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2

42、 分) “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2 分)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1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炼字。赏析用词,首先要理解词语本义和它在语境中产生的特殊意味,然后结合所使用的手法具体分析。(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 “别泪” “去国” “投荒” “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3 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瘴” “云” “春” “水” “梦” “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3 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对抒情手法的掌握情况。应注意抒情无外乎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

43、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本诗两种手法都使用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2014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四)1(1)全诗写了登楼所见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四野空旷无人,小舟任意停泊;(2 分)黄昏时分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流水、渡船、炊烟、流莺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物的怀念。(3 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答题步骤是先概括写了什么景象,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景象时要结合题目“春日登楼”和首联的“望”字。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则由见闻而怀归,这一点答题时要注意。(2)全诗首尾的“聊”与“惊”二字用得极妙。(

44、2 分)首句“聊”字,表明他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是由登楼见闻引发出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2 分) 末句“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初入仕途乍离家乡的青年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 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按照答题步骤答题: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2(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2 分)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心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

45、,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3 分)( 其中总述 2 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 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答题时要先概括出诗人的总体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答出任意一点给 3 分,其中 “手法”1 分, “赏析” 2 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有

46、没有技巧,有的话指出表达效果和情感。3(1)分别是“覆”和“唯” 。(2 分)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2 分) 这两句充分表现出秋天一片清寂、荒芜的景象: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1 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答题时第一要注意审题,应先指出是哪两个字,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步骤:释字义;明手法;点效果;述情感。(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2 分) 诗人借助对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

47、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4 分)解析 若答动静结合( 整个氛围的“静”中,听到细微的泉声;结尾处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都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或用典手法 (用典意在表达:我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在低于 4 分情况下酌情给分。4(1)“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 (1 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 分 )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 分)也暗

48、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 分) 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 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叠音词的答题步骤是:解释词语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富有音韵、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但这首词首句中 “丝丝”出现了两次,这就要求答出分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 ;另外答完字面意思之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答出深层含义。(2)比喻。(1 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 ,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 ,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 分)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

49、拟物或拟人均可, 1 分) 作者让 “愁”几度“和云飞” “觅归舟” ,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2 分)对比。(1 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 分)( 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两种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本题第一要注意审题, “请选择其中两种” ;第二答题步骤是先指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是如何来体现这种手法的。5(1)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唯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 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 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