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产后尿潴留目的 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住院2009 年 10 月-2010 年 10 月 42 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 lmg 肌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2%,对照组总有效率 80.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 , 具有可比性。均符合 现代中西医妇科学 2 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 产后6 h 8 h 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后残余尿量 100 mL, 并且应用腹部叩诊 尿意法评估3, 4 为尿潴留阳性病人。1. 2 治疗方法 观
2、察组以艾条温和灸三焦腧、关元、三阴交、膀胱腧、中极, 每次每穴灸10 min; 耳埋籽取单耳穴肾穴、膀胱穴,以王不留行籽压之, 每次每穴按压3 min。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 指导病人听水流声, 用热毛巾热敷下腹部及用温水冲洗会阴等。1. 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199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5 中的评定标准: 显效为治疗后1 h内能自行排尿, 且能排尽尿液者; 有效为治疗后1 h 内能自行排尿, 但膀胱内尿液排不尽, 或1 h 2 h 自行排尿且能排尽者; 无效为治疗后2 h 仍然不能自行排尿者。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 0 统计软件包处理。2 结
3、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 17 10 3 90. 0对照组30 9 7 14 53. 3 注: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 0. 05。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 第二产程延长, 胎头长时间压迫膀胱和尿道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 张力减低而引起神经反射的尿潴留; 会阴侧切造成外阴创伤疼痛致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 腹壁于产后发生松弛,腹压下降,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致使膀胱张力降低以及产妇心理紧张, 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都是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 尿潴留属于中医 癃闭 范畴, 中医认为尿
4、潴留是由于三焦气化失力, 膀胱气机受阻, 故导致尿闭。产妇体力过度消耗致使中气不足, 气虚下陷, 从而导致膀胱气化无力而致尿潴留。中医认为艾灸作用于穴位, 通过经络传导而调节脏腑器官功能, 适用于寒热虚实诸证 6 。现代国内外研究证实, 艾灸时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 刺激信号传入中枢, 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 调控机体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 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 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7 。故本研究选穴三焦腧、膀胱腧、三阴交、关元、中极进行艾灸。三焦腧通调三焦而利水道,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 具有补益肝脾肾三经经气, 促进三脏对
5、膀胱的气化功能。关元可补肾壮阳, 增强膀胱气机。中极与膀胱腧为腧募相配, 能疏通膀胱, 促进气化, 通利小便。 中医典籍 灵枢 云 十二经通于耳 , 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 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朱丹溪亦提出 十二经, 上络于耳。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 通过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 通过经络传导, 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本研究取膀胱、肾均为耳穴疗法优势病种的优选穴位8 。膀胱为相应部位取穴, 以王不留行籽压之, 可使膀胱气化得力; 以王不留行籽压肾穴以补肾培元, 通利水道。 与西医相比 , 中医护理的成本低, 而且其护理方法灵活多样
6、, 简便易行, 因此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证实艾灸配合耳穴埋籽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参考文献: 1 李亚君.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 J . 全科护理, 2009, 7( 9C) : 2465. 2 孙文玉, 孙磊. 产后尿潴留20 例治疗体会 J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 5( 5) : 107 109. 3 牛建昭. 现代中西医妇科学 M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79 680. 4 孙婷婷. 腹部叩诊 尿意法评估产后储尿量的研究 J .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 18( 4) : 23 24. 5 孙婷婷. 腹部叩诊 尿意法评估产后尿潴留可靠性研究 J .
7、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4) : 250 251.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S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82. 7 马少群, 黄晓春, 孙迎红. 马氏温灸法 M .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7. 8 王磊, 李学武, 张莉.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J . 中国针灸, 2001, 21( 9) : 567 571. 9 蔡晶晶, 李桂兰. 耳穴疗法优势病种之优选耳穴分析 J .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22( 12) : 1 3.作者简介 张菊花( 1969 ) , 女, 江苏省丹阳人, 主管护师, 工作单位:
8、21236 临床资料68 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初产妇 66 例,经产妇 2 例;年龄最小 24 岁,最大 35岁;病程最 短 1 天,最长 7 天。分娩方式:顺产 2 例,难产 66 例(会阴侧切 62 例,剖宫产 4 例)。2 治疗方法2.1.1 取穴:气海、中极为主穴,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为配穴。2.1.2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针刺气海、中极穴得气后,使二穴针感传导到尿道,并有欲 解小便的感觉。随即接通 G6805II 型多功能治疗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时 间为 15min。电针出针后,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 15min。 隔 5mi
9、n 再中等强度行针半分钟。留针的同时用双掌根重叠按揉中极穴,顺时针方向揉动,用 力均匀深透,时间 10min。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痊愈:经治疗后,首次小便能自行顺利解下,以后每次解小便均流畅。显 效:经治疗后,首次小便须费力方能解出,但已不须导尿。无效:小便不通,仍须继续导尿 。3.2 临床疗效 68 例患者,治愈率为 100%,其中治疗 1 次就痊愈者 66 例,2 次痊愈者2 例。4 典型病例郭某某,女,24 岁。会诊日期:1997 年 2 月 17 日,主诉:产后小便不通 7 天。患者因宫内妊娠 40 周,LOA,活胎,滞产,胎儿宫内窘迫,于 2 月 10 日在乡卫生院局麻下行
10、会阴侧切,胎头吸 引 器助产一死婴,会阴切口分层缝合 4 针,总产程 30 小时,第二产程为 4 小时 08 分钟。产后即小 便点滴不通。当地医院给予热敷,诱导等无效,随即改用留置导尿 5 天,2 月 16 日转到本院妇 产科,给予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 1mg 无效,仍行导尿术。逐于 2 月 17 日上午特邀笔者针灸治疗 。刻诊: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小腹膨满,纳食差,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前,先拨出导 尿管。然后笔者给予电针气海、中极穴,电针 15min,出针后,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得 气,并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的同时用掌按揉中极穴,留针 15min,按揉 10min。经 1 次治疗 后,1
11、小时后即能自行解下小便,以后每次小便均能流畅排出。于 2 月 18 日上午痊愈出院。5 体会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尿潴留多发生在产程延长或难产,或术后剧痛患者。由于以上诸多原因 综合 导致膀胱底充血、水肿、尿道水肿;膀胱紧张度、感受性降低,神经麻痹,反射功能暂时消 失 ;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形成尿潴留。临床采用电针、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确能 消除水肿,解除痉挛,恢复膀胱正常的神经反射功能。祖国医学则认为:产后尿潴留多 属“癃闭“范畴,主要是因为产后气血亏虚,三焦及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其相应治则为 :补气血,调气机,利水,通窍。故先采用益气、补虚、调理气机的任脉要穴气海、中极穴 使用电针,
12、再针多气多血之胃经的合穴足三里、足三阴之会的三阴交,针刺同时,配合按揉 膀胱募穴中极穴。诸法合用,共奏补气血、调气机、利水、通窍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调适的好坏,对疗效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心情舒畅,疗 效就快且好;反之,疗效则慢而差。 (文章出处:按摩与导引) 产后尿潴留是指新产后排尿困难 ,甚或闭塞不通为主证 ,伴有小腹胀急作痛 ,坐卧不安。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给产妇造成痛苦和不安 ,易导致泌尿道感染和膀胱炎。多发于初产妇 ,特别是剖宫术产占多数。近两年来 ,笔者采用针刺秩边穴为主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 5 8 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3、 8 例病例均为我院妇产科病房患者 ,均为初产妇。年龄最小 2 2 岁 ,最大 2 8 岁 ,平均 2 5 岁。其中顺产 2 3 例 ,剖宫术产 3 5 例。病程均为产后 8以上不能自行排尿 ,其中 2 4以内者 3 2 例 ,48以内者 1 5 例 ,72以内者 1 1 例。患者均为药物治疗和各种引尿法无效。2 治疗方法 2 。1 针刺法 取穴 :主穴取秩边 (双侧 ) ,配穴三阴交 (双侧 ) ,阴陵泉 (双侧 )。 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针秩边穴时 ,取 0 。3 8 75毫针 ,穴位常规消毒后 ,直刺进针 ,刺入 2 。5 寸左右 ,针尖指向耻骨联合部 ,多捻转 ,少提插 ,使针感传至下腹部及会阴部 ,使下腹有收缩者为佳 ,留针 3 0 ,中途行针 2 3 次。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