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426091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 30 例临床观察陈卫华 郑晓雅 曹二梅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230038)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30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用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与同期采用针刺疗法治疗 28 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组总有效率 90%,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 71.4%,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肯定。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osted point application allergic rhinitis rhinitis.

2、Methods: 30 cases of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with rhinitis and paste Acupoint Application, with the same period 28 patient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for comparison.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group and 90%, the efficiency of acupuncture control group was 71.4%, the efficacy difference between t

3、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rhinitis pas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llergic rhinitis sure.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中药/穴位疗法 过敏性鼻炎是鼻粘膜反应性增高,对某些过敏原敏感而出现的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以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涕及鼻粘膜水肿、苍白、鼻甲肿大等为其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病可呈季节性或常年性。笔者 2003 年以来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自制鼻炎贴治疗过敏性鼻炎 30例,取得

4、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 例病人均来自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多数患者是在外院接受中西药、脱敏疗法及多种物理疗法未效的情况下前来就诊。58例病人中,男 25 例,女 33 例;年龄最小 12 岁,最大 58 岁;病程最短 3 个月,最长 8 年。1.2 诊断标准 根据 1997 年海口修订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治疗评定标准” 1 制订诊断标准。即常年发作,具有鼻痒、打喷嚏(每次连续 3 个以上)、流涕、鼻塞临床作者简介:陈卫华,男,44 岁,副教授;郑晓雅、曹二梅, 第一作者的学生。四大症状,一

5、年内发作时间累计超过 6 个月,1 日内发作时间累计超过 0.5 小时;病程1 年;有明显吸入物和过敏原线索,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血清 IgE(6212)u/ml;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EC)1%及血液 EC(50300)10 6/L 均高出正常值。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以自制中药鼻炎贴贴敷于印堂、大椎穴及双侧风门穴治疗。鼻炎贴药物组成为白芥子、藿香、细辛、白芷、甘遂、元胡、肉桂、冰片 8 味药(按 2:2:2:1:1:1:0.5:0.5 比例组成)研粉过 100 目筛,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 1cm 大小的圆饼(每贴含生药约 1.5 克)置于大

6、椎及双侧风门穴处,再以 4cm4cm 大小胶布固定,印堂贴敷减少一半(每贴含生药约 0.5 克),每次贴敷 8-10h,以局部皮肤发红为佳。若贴后出现水疱,小者不须处理,多于 2 日3 日后自然吸收;皮肤有破溃者,可局部涂抹皮炎平软膏。治疗期间停服用与抗过敏有关的中西药物。每周一次,4 次为一疗程,治疗 2 个疗程。2.2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主穴取印堂透鼻根、合谷、大椎、风门。操作:令患者仰卧位,取 0.35mm75mm 毫针,针刺印堂透鼻根,要求鼻根部及鼻腔内生产强烈的酸麻重胀感或流眼泪为准;合谷直刺,要求酸麻重胀感;大椎、风门针刺并拔罐。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次 30 分钟,

7、期间行针 1 次,每天针 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3 天,观察 2 个疗程。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根据 1997 年在海口修订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1 判定疗效。痊愈:1 疗程后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2 疗程后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但偶有复发;无效:2 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3.2 治疗结果 经过 2 疗程治疗并随访半年后统计疗效(见附表)附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30 15 12 3 90对照组 28 9 11 8 71.4

8、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SPSS 1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 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 26 岁,2005 年 3 月 19 日就诊。主诉:阵发性鼻塞、喷嚏及流大量清水样鼻涕 4 年。每年冬春两季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持续加重。每年有将近半年多的发作史,每日发作累计超过 1 小时。经服用息思敏等药症状缓解,但遇冷空气刺激后即复发。平时怕冷,易感冒。诊见鼻塞,喷嚏连连,流大量清样鼻涕,面色少华,舌质淡,苔清白,脉细弱。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双侧下鼻甲肿大,粘膜表面增生欠光滑,鼻腔内有大量的清稀分泌物。鼻腔分泌

9、物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临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证属肺卫不固、风寒外袭)。用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 1 疗程后,鼻塞症状基本消失,清水样鼻涕明显减少;两疗程后,鼻甲水肿已消失,鼻粘膜颜色正常,鼻腔分泌物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阴性,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 2 年未复发,临床判定为治愈。5 讨论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失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侵犯鼻窍,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导致本病反复发作。现代医学认为鼻粘膜持续性炎症和高反应性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本病的基本病理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和腺体分泌增加,促进组胺形成,释放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等。组胺能引

10、起毛细血管扩张及 管壁通透性增加,还能促进腺体分泌增加和血浆渗出,大量浸出液在结缔组织内存留,压迫浅表血管,使粘膜呈现白色。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组胺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等类药物治疗,多数患者服药时症状消失,但停药后症状依旧,而且远期疗效较差,加之此类药物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疲乏等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医家都努力探索高效、稳定、低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穴位透皮是我们选择的重点,腧穴方面的作用,大椎穴为诸阳之会,能振奋阳气;印堂位于督脉循行线上,可助大椎统摄一身之阳气,促使药性“气至病所”;风门祛风散邪。白芥子有刺激作用:芥子油的主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引起

11、水泡;白芥子的提取物有祛痰抗炎及刺激皮肤调节神经的作用。细辛提取物可抑制组织胺释放,细辛素、细辛醚可抑制3脂氧合酶活性,从而阻断炎性介质白三烯的释放。现代免疫学研究表明 2细辛、白芷具有抗组织胺及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效应,因而具有明显的抗变态反应作用。肉桂可促进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药物有效成分透皮吸收。以鲜姜汁为引,宣通经脉使诸药之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作用。我们采用鼻炎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其总有效率达 90%。而且远期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是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想疗法。参考文献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23(3):1342.顾瑞金,顾之燕,叶世泰等.临床变态反应疾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1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