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老人沟通技巧培训,松柏之爱,1、老人生理特征,老人主要的改变来自生理,即身体机能上的衰退,使长者在生活上起了变化,老人需小心照顾,减慢其衰退之速度。 形态变化:身高、体重、脂肪、牙齿、皮肤、骨骼。 功能变化:适应力减弱、储蓄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 器官系统变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2、老人常见疾病,糖尿病 关节炎 眼疾(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 失禁 冠心病 脑血管病(中风) 老人痴呆症 帕金森症,3、老人(退休后)的情况,角色 经济变化 生活圈子改变 与家人关系转变 生活目标转移 敬老院老人的情况?,4、老人心理特征及性格,失落感 孤独感 无能感 焦虑感 缺
2、乏安全感 适应性差 趋于保守 回忆往事,面对死亡,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5、与老人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过程,可使两个人互相了解,透过传达及接收资料讯息,给予及接受对方的指示,互相教导,互相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沟通不局限于利用语言,还有手势、动作,来表达出事实、感觉和意念。 如何“沟”?怎样“通”?,同感-设身处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事物,并且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了解予对方,使其觉得被了解和接受,这是给服务对象最大的支持力量。 真挚-用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 接纳-服务对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及接纳,故需以爱心及体谅去接纳
3、他们。 尊重-服务对象常感无用,容易产生自卑,给予明显尊重、支持,增强其自爱和自尊心,提升其自我形象。,主动-服务对象大多是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 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耐心-服务对象多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需要耐心地聆听和处理。 个人化、独特性-每一服务对象都应视为独立之个体,有不同之特质与需要,除基本态度与技巧外,仍要顺应情况,作出合宜之行动和表示,才是有意义地建立良好关系,及大致所期望之效果。,6、沟通的障碍,心理因素: 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 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 心存偏见与误解 自视过高,轻视别人 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情绪障碍: 伤心、喜乐
4、、悲痛等 环境因素: 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 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身体因素: 视力、听觉.衰退 说话能力不足 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 媒介因素: 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去表达 言语不通 缺乏技巧,7、探访前的预备工作,形式:家访、医院探访、敬老院探访 准备工作: 认识探访对象:基本资料、居住情况等。 知识上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特征等 技巧上的准备:掌握沟通、扶抱技巧等,准备谈话内容、所需资料、用具及 时间分配等。 印象:衣着、服饰等。,8、与老人沟通的原则,亲切胜于亲热 态度胜于技术 多听胜于多说 了解胜于判断 同理胜于同情 理喻胜于教训 启发胜于代劳,活动方案:(可灵活调整),内外圈问题: 假如你现在70岁了,你的心理变化是什么? 假如你现在70岁了,你的身体变化是什么? 假如你现在70岁了,你的家庭关系有什么变化? 假如你去敬老院,你如何与多病老人沟通? 假如你去敬老院,你如何与沉默寡言老人沟通? 假如你去敬老院,你被老人拒绝怎么办? 假如你去敬老院,你费力不讨好、受到伤害怎么办? 你以前去敬老院受过哪些委屈? 你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有什么看法? 通过今天学习,你对与老人沟通,有哪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