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专题四+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4257869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专题四+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专题四+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专题四+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专题四+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专题四+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信息迁移应用题,类型一 文字信息迁移应用 【例1】 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他们通过对胚胎干细胞(ES细胞)DNA进行同源重组的方法,对靶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以消除某个基因的作用(基因敲除);或者对基因进行修饰,使该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基因沉默)。然后将改造的ES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整合到野生型小鼠胚胎中,形成嵌合体小鼠。则嵌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交配就能得到基因被改造过的小鼠。,(1)实验一般采用ES细胞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ES细胞具有发育的 。举出一例获取ES细胞的常用方法: 。“将改造的ES细胞通过显微注射

2、技术整合到野生型小鼠胚胎中,形成嵌合体小鼠”,需采用 和 等技术。 (2)原产比利时的皮特兰猪,如果其某基因的基因型为 nn时,易出现应激综合症,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方法“敲除”了该隐性基因,在此方法中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基因定位,找到该基因所在的 ,然后用设计好的同源片段替代 。 (3)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人类遗传病的基因如囊肿性纤维化基因移植到了小鼠身上,培育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你认为此项工作的意义是 。,解析 本题以诺贝尔奖为材料信息,重在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题目的能力。(1)从ES细胞到嵌合体小鼠的形成,需要用到显微注射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等。(2)基因存在于染色体

3、DNA上,用同源片段可替代靶基因片段。(3)该项技术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在于它可以利用小鼠这个模型动物,进行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答案 (1)全能性 从早期胚胎(囊胚内细胞团)中分离,从原始性腺中分离(任答一例) 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或显微注射技术等) (2)染色体DNA 靶基因片段 (3)在模型动物小鼠身上做实验,进行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攻克人类疾病,解法总结 如何解答新情境题 遇到新情境题,在读题时,首先要设法将其与所学过的知识或原理进行联系,找出适于解决此题的知识,精确地判断出运用哪种原理进行解题,与新科技联系比较紧密的原理有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原理、生态工程原理等;

4、其次要善于从题干中找答案,从近些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在文字信息迁移题中,有时会有个别题的答案就在题干内,要从题干中找出并大胆地填写。,类型二 曲线信息迁移应用 【例2】 在腌制蔬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展开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等量的煮沸过的10%的食盐水,将坛密封,3个泡菜坛均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来作为对照,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问:,(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的第 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

5、值。若要食用,至少要腌制的第 天后比较好。 (2)某小组探究了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请你提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 (3)为了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泡菜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 在1、2、3号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都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在开始腌制泡菜,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有所下降),其中在1月7日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到1月14日亚硝酸

6、盐的含量下降到最低水平,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从图可以看出,图中的三条曲线为三种不同的食盐浓度,用5%的食盐腌制发酵达到10天后食用最适宜。,答案 (1)3 10 (2)用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比较合适,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0天以后食用比较适宜 (3)在泡菜制作、装坛发酵等环节中要防止杂菌的污染;注意腌制的时间,控制好温度和食盐的用量,解法总结 坐标曲线题的解法初探 坐标曲线可用来表示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由于其包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而受到出题者的青睐,此类试题在高考题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解决此类试题:第一、明晰坐标含义,用变量的观点分析坐标曲线,一般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因

7、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要注意看清两坐标的单位。第二、找点析线,曲线中往往有许多“点”,如起点、拐点、落点等,分析这些点的含义,有助于解题,而且试题也大多着眼于这些点的含义分析。第三、曲线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光滑的曲线,是人为加工过的,便于观察;另一种是不光滑的,是依据原始实验数据画出来的,不易观察。后面一种是将来考查的重点。,类型三 表格信息迁移应用 【例3】某同学用含有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该实验还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该实验中 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 来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3)蛋白酶洗衣

8、粉的去污原理是 。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解析 该题考查了实验探究中自变量与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无关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观测等知识点。该实验自变量是洗衣粉所含有的酶与污染物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用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洗衣粉的用量、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水质、pH等都有可能构成无关变量。 答案 (1)酶的专一性 洗衣粉的用量、污染程度、水 质、pH等条件应适宜且相同 A与B、A与C (2)污染物消失时间的长短 (3)用蛋白酶催化污垢中蛋白质的水解 (4)酶可被分解,又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解法总结 对于双自变量的题,解题时应对每一个自变量进行单独分

9、析,分析它们对应的因变量和观测指标。在分析其中一个自变量时,要把另一个自变量当作是常量(无关变量)。,类型四 图示信息迁移应用 【例4】 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的离体培养过程,请回答:,(1)对菊花来说,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 养,其原因是 ;对月季来说,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 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 。 (2)在培养嫩枝组织和花粉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 。 (3)两种植物组织培养都需要接种,在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 )接种室要消毒 只要戴口罩,操作时便可说话外植体可预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

1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完毕应立即盖好瓶盖A. B.C. D. (4)月季的花药培养与菊花的嫩枝组织培养不同,从植物产生的途径来说,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除了图中所示处,还可以通过 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发育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 。 (5)图中的B过程都需要 ,因为愈伤组织形成幼小植物后,植物需要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两种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主要因为其分裂分化能力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其中单核期是绝大多数植物花药培养的适宜时期。花

11、药培养中常用的镜检方法为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在组织培养中常要加入一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加入激素的比例不同,对于花药培养来说,还要加入赤霉素等激素。组织培养中要求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为一旦出现细菌或真菌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其要求除题目中提到的项外,还有工作人员即使戴上口罩,也不许说话、咳嗽等。花粉植株的产生也可以通过胚状体诱导而成。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所以当幼小植物形成后,需要光照。,答案 (1)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单核 醋酸洋红法 (2)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3)C (4)胚状体 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5)光

12、照,解法总结 图示信息迁移题的解法探讨 图示信息迁移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图示可分为结构图、概念图、过程(示意)图、装置图、流程图、饼形图等。过程示意类图示能直观地表示一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在解此类题时,应先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快速地进行知识迁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1.经研究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正常植株因自身能产生赤霉素,故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敏感性。请据

13、此回答下列问题:(1)同样是感染赤霉菌,矮化玉米品种会得恶苗病(疯长),而正常玉米品种不表现恶苗病,原因是什么?。,(2)矮化玉米得恶苗病的同时还会出现果穗空粒现象,那么得“恶苗病”和“果穗空粒”的根本原因是否一致?其作用原理是?。,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文字信息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全新的,只有认真分析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才能解答相关问题。解答(1)问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正常植株因自身产生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解答(2)问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答案 (1)正常玉米自身已合成了足够的赤霉素,外来赤霉素对它不再起作用 (2)不一

14、致。疯长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壁伸长所致;空粒是赤霉素促进淀粉酶合成将原有淀粉分解(或一致。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将种子已有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细胞生长过快),2.如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有 ,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 (2)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研究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该病毒

15、的遗传物质是 ;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4)有些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在细胞工程中用于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及细胞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人体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重要中枢,在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机体内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抗原刺激记忆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较不稳定,变异频率较高;该病毒一旦发生变异,机体中原有的相应记忆B细胞将对其无法识别,这就是研制“高致病性禽

16、流感”疫苗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答案(1)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 (2)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 (3)RNA 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3.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

17、别是 。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解析 仔细观察各种分离浓度,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准确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一次分离溶液中各种蛋白质时,可根据表中所示结果逐步提高硫酸铵浓度;蛋白质是高分子物质,一般不能通过半透膜,可利用这一点进行提纯。,答案 (1)20% (2)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3)不能 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

18、度范围有重叠 (4)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浓度38%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5)半透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4.某科研小组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在有若干只妊娠大鼠的笼内点燃1支香烟,并将笼子上下四周封闭,上下各留一个面积约10 cm10 cm的通风口,使孕鼠在半封闭的环境中被动吸烟,每次约10 min,每天4次,连续20 d,在第1

19、 d、10 d、20 d,分别称量孕鼠体重,最后剖腹取出胎仔及胎盘,计算活胎数、死胎数及吸收胎数。得到如下结果表:,(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 。 (2)对照组应如何操作? 。 (3)本实验能得出什么结果: 。 (4)此项研究的意义: 。,解析 本题的实验自变量为被动吸烟,因变量为孕鼠体重和胚胎发育状况(死胎数、吸收胎数),实验目的即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组合,前面冠以“探究”;对照组的处理即孕鼠不作被动吸烟处理;从表格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实验的孕鼠体重减少、吸收胎和死胎比例增高;鼠属哺乳动物,可以作为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的模型运动。,答案 (1)探究被动吸烟对孕鼠及其胚胎发育的影响 (2)所有

20、实验条件相同,只是不作被动吸烟处理 (3)实验组孕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死胎及吸收胎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合理即可) (4)为研究被动吸烟对孕妇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合理即可),5.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 、 的特性。 (3)由图示可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 和 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解析 首先把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然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分别在体外或体内培养杂交瘤细胞,即可获得单克隆抗体。,答案(1)(2)能迅速大量地繁殖产生特异性抗体 (3)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