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二物理噪音.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425584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噪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噪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噪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噪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噪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噪声1、噪声的定义:从物体学角度:发生物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音:各种交通工具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工业噪音:工厂各种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声音。施工噪音:建筑工地各种机械运转和工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社会生活噪声:娱乐场所、商店和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急停噪声。3、噪声是一种污染。4、噪声等级的划分噪声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它的响度,即声音的强弱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分贝时人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30 分贝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2、超过 50 分贝就会影响人的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分贝,突然暴露在 150 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5、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产生、阻断传播和防止它进入耳朵。6、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就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障碍物离声源较近,原声与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 0.1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屋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响亮就是这个缘故、7、回声测距离:已知声速 v,再测出声音从发出到返回到发出点所用

3、的时间 t,利用公式s=vt/2 可求出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8、混响: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9、超声的特点和应用10、次声的危害及预防2练习1、有一山峡宽 1200 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 5 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 v340 米秒) ( ) A1025 米,175 米 B600 米,600 米 C1000 米,200 米 D850 米,350 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一声 B最多 声 C3 声 D4 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 01s,所

4、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 17m B大于 34m C小于 17m D小于 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而产生的 () 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 秒 B01 秒 C001 秒 D0001 秒 8、 (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 A.敲打在

5、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 (10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发生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秒以上 12、一架在 3015 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35 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 14、东城小学的

6、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产生的,再通过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 12s 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m (m/s)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 17、声音是靠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1.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及其他组织传给_, _把信号传给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2.人失去听觉是_,_或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

7、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耳聋和_耳聋两种;前者_治愈,后者_治愈. 6.实验表明骨_(填“能”或“不能” )传导声音.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有关当声源的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 2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8、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 ,这里的“高” “低”指的是_;而“引吭高歌” 、 “低声细语”里的“高” 、 “低”指的是_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决定的,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有关系,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这是由于_ 7张平同学学了“

9、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的_不同 4一、填空题 1.噪声是发声体做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和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人们

10、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其声音的强弱为_dB_dB. 4.长期生活在_ 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街道上的汽车声 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 C.建筑 工地的机器声 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 6.经过实验,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声音强度为 A.40 dB 以下 B. 40 dB70 dB C.70 dB 以上 D.90 dB 7.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要求声音的强度不能超过 A.70 dB B.50 dB C.90 dB D. 30 dB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强度不能

11、超过 A.90 dB B.70 dB C.110 dB D. 30 dB 9.(多选)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阻断噪声的传播 C.减小噪声的振动频率 D.防止噪声的产生 10.(多选)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 B.在耳朵里塞棉花团 C.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 D.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凡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凡是敲鼓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2.当夜

12、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从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你认为它是乐声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3.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 0.1s 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m。 (声速取 340 m/s)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这说明了_。 5

13、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1.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 150dB 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7、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