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突破练 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突破练第 21 页 (2017安徽安庆二模)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 ,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 6 000 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潟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第 13 题。1.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2.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
2、河流流程加长 B.湖泊距海变近C.湖泊面积增大 D.河流流速减缓3.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答案: 1.D 2.A 3.C解析: 第 1 题,根据材料提示,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潟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因此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不断向北推进。第 2 题,大规模的海退,使陆地不断向海洋推进,河流入海口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河流流程加长,湖泊距海变远,湖泊面积没有
3、明显变化,对河流流速影响不大。第 3 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多,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人为垦殖、河流改道和泥沙淤积会影响湖泊的面积,但是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2017广东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简称 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 1 示意研究区范围,图 2 示意研究区 20012010 年间年 NPP 的变化。据此完成第 46 题。图 1图 24.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 NPP 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 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 湿地。由此推测,年 NPP 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
4、湖平原 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5.20012010 年,研究地区年 NPP 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6.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 年洞庭湖平原年 NPP 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 D.围湖造田答案: 4.B 5.D 6.A解析: 第 4 题,东南丘陵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洞庭湖平原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农田植被,所以年 NPP 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第 5题,气候决定着植被类型及
5、生产量大小,年 NPP 呈显著波动状态,主要是受水热条件变化影响。第 6 题,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 年洞庭湖平原年 NPP 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A 项正确。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给出的新概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 NPP)”是指在“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类似于“单产”, 要提高“ 单产 ”主要依靠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2017江苏南京模拟)2016 年 8 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第 78 题。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
6、娜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8.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开放性答案: 7.A 8.B解析: 第 7 题,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靠近赤道的南美洲地区气流下沉,海水上泛;而在亚洲东部气流上升,故 A 项正确。第 8 题,拉尼娜现象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密切关联,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且其会对全球局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因此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 B 项。(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
7、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 3 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 19802010 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第 911 题。9.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海浪沉积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10.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生物多样性降低C.围海造陆 D.海岸受到侵蚀11.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A.抗寒 B.
8、抗旱C.抗盐 D.抗病虫害答案: 9.D 10.B 11.C解析: 第 9 题,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 ,由于河水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此淤积形成滩地,D 项正确。第 10 题,读图可看出,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大,而原有的藨草群落、芦苇群落面积不断减小,甚至可能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B 项正确。第 11 题,由材料可知,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滩涂,海水经常入侵,互花米草在此生长良好,说明其耐盐耐淹,C 项正确。12.(2017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 386 千米,南北长达
9、1 700 千米,东西宽约 600 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 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 2 000 万,年增长率为 3%;经济以农业为主,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 5 500 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答案: (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
10、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加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 ;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 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生存环境多样。(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 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非法捕杀狐猴获利; 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解析: 第(1)题,图中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热带雨林景观的成因。第(2)题,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人类活动干扰等分析物种丰富的原
11、因,从远离大陆、环境封闭来说明物种独特的成因。第(3)题,结合文字材料,从人类活动对食物、栖息地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等角度推测该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13.(2016浙江 10 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 3 196 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下面分别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材料二 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 19772010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单位:km 2)变化。土地利用类型 1977 年 1987 年 2000 年 2010 年耕 地 302 419 451
12、454草 地 7 286 7 144 7 098 7 096建设用地 7 13 20 36水 域 4 678 4 568 4 533 4 575(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2)说出 21 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答案: (1)沙源地:河谷及三角洲;湖岸。成因: 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
13、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2)特点:湖面扩大。原因:湖水主要来自发源于北部山地( 祁连山)的河流;全球变暖使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河流补给量增大。(3)风沙(沙尘暴 ),土地荒漠化。(任答一点) 草地被开垦为耕地 ,草原遭到破坏; 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解析: 第(1)题,甲地北、东面有山地阻挡,西、南面有湖泊阻挡,其沙源主要来自甲区域附近的河谷及三角洲和湖岸区域。分析其成因的思路:沙源地西北风日月山阻挡风沙堆积。第(2)题,据表归纳 21 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按照 “气候变化祁连山冰雪融水增加湖面扩大”的思路分析其原因。第(3)题,根据该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判断自然灾害类型,结合表格信息分析风沙、土地荒漠化加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