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课标要求: 节 课题 课程标准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第三节 城市化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与城市化是第二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本章是前一章中人口迁移内容的延续,与后面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内容密切相关
2、,如城市化会影响郊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会使更多的工业在城市聚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当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的形态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也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及“城乡规划”选修模块的学习等奠定基础。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2)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3)学会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分
3、析:(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内容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内容 有条件学校 一般学校 其他学校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结合资料与地图合作探究法结合地图及资料,引导分析及讲授法结合地图及资料讲授法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结合资料与地图合作、探究法结合地图及资料,引导分析及讲授法结合地图及资料讲授法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资料与地图小组合作、探究法结合地图及资料,引导分析及讲授法结合地图及资料讲授法三、教学资源1本章教材中的表格数据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2多媒体视频资料,
4、如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内容等。3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4相关网站:四、学时建议6 学时。其中第一节 2 学时,第二节 1 学时,第三节 2 学时,问题研究 1 学时。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二、学习目标1、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图 2.1) ,对三个城市进行比较、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形成各自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2、读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举例图(图 2.2) ,说出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区及其位置,结合分析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图(图 2.3) 、纽约 CBD
5、曼哈顿图(图 2.4)和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图 2.5) ,了解并说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区位因素。运用对城市形态及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的理解,读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图 2.6) ,分析并说出香港城市形态、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将北京市主要功能区位置图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 2.8)及北京交通干线分布图结合,理解并说出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一般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北京不同等级住宅区、民族宗教聚集区、历史政治集中区等现象的举例,分析并说出工资水平、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图 2
6、.10) ,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说明原因和修改意见。4、通过上海不同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变化图的比较,了解并说出城市空间变化的的一般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二)教学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四、教学内容安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思路(三)学时建议: 2 学时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为一学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为一学时五、教学资源建议根据教材配套光盘获取相关图片和资料自编课件,尽量利用北京城市地图说明问题。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节设计的内
7、容容易和学生城市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案例尽量选择北京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探究,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总结规律。(二)学法指导本节采用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此图应当和具体空间分布图结合,深化学生对城市地域结构的成因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此图的分析步骤,并用此类曲线图对诸如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和农业地域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中。七、课堂评价建议1、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图 2.1) ,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 2.8) ,说出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一般规律。3、观察北京市区图中功能区分布的特殊情况,说出影响功能区分布的其他因素。4、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图 2.10) ,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说明原因和修改意见。阅读不同城市分布图,了解城市形态与地形、水系、交通线的关系以北京市为例,找到本市的主要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说出其分布特点利用北京市的地域结构图与付租曲线对比,分析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空间分布不同的原因原因以北京为例,分析北京市首钢与北京焦化厂搬迁的主要原因。利用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空间变化图,了解城市空间变化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