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专题十四 第三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4 题。 导 学 号 60791154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 12 月 13 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 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 34 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 ,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
2、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 12 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 5 个县市区 18 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 16 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 200 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 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 874 户 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 80 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
3、就办不成了。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但今年 59 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2013 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 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
4、要难题在于移民。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 162米加高到 173.6 米,水位要从 157 米提高到 170 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 144 平方公里,移民 34.5 万人。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 260 户前后用了 11 年。而按照2008 年 10 月 31 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 20102011 年完成,其中 2011 年要完成近 19
5、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 135 家,淘汰小冶炼炉 32 台,丹江口水库周边 1000 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 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
6、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 工作方案 ,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2011 年 8 月 20 日京华时报)材料三 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61 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十多年前,他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辛
7、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2009 年,他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他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2014 年 10 月 24 日 新华网)材料四 发现工程与施工规范相差 0.1%,立即要求推掉重来, “稽查、巡查、飞行检测”三位一体,始终保持质量监管高压态势,才有了工程的良好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细节上
8、1%的缺陷,能带来 100%的失败。高标准、严把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移民的稳定发展历来困扰全球,创新移民村管理方法、发展模式,13.54 万移民在异乡实现了“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 。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移民干部披肝沥胆,无私奉献,赤子情怀满中原。心中有责方能砥砺奋进,甘于奉献,尽职履责,工作才能越干越好,事业才能长兴不衰。他们把对群众的深情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发展的“活水”汩汩长流。(2015 年 3 月 10 日河南日报)1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六个具体的数字,表达上有哪些作用?请具体分析。_答案 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
9、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规模之大,这些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数据的列举,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都做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报道的重要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_答案 相同: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是主要问题。突出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本次移民规模大、速度快,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不同:材料一以赵久富为例说明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与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政府的努力。材料二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口帮扶问题。3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在丹江口库
10、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_答案 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坚决取缔致污企业;积极开展对口协作,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生态建设;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起生态种养基地。4从四则材料看,南水北调工程相关人员有哪些可敬可佩之处?请作简要分析。_答案 顾全大局( 甘于奉献 ):( 移民)为了国家的发展离开故土,舍小家为大家;积极进取:(移民) 寻找多元的致富出路,摸索发展生态农业;严谨:(建设者) 高标准、严把关,保证工程质量;创新:(移民干部) 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有担当:(建设者、移民干部)尽职履责,做好本职工作。(
11、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导 学 号 60791155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广州日报独家专访林清玄清雅的文字、浅显的表达、古典的意境、佛禅的睿智,这便是林清玄散文带给读者最直观的印象。单只看温一壶月光下酒这样的文章标题,你就会产生丰富的遐想。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林清玄把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融入散文艺术之中,近 40 年来著书百部、本本畅销,作品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由上海博库书城承办的上海徐汇青年讲坛将举办“台湾地区著名作家林清玄欢喜心过生活专题讲座暨新书平常茶非常道新书发布会” ,林清玄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
12、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
13、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 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
14、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
15、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林清玄:10 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 300 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
16、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 10 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 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
17、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林清玄出生于穷人之家,渴望成功,期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之后的拼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让林清玄大受鼓舞。B林清玄 20 多年前写的三篇文章入选小学课文,这让林清玄很是感动,这也说明了付出总将有回报
18、。C茶道和佛教对林清玄的影响很大,常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但并非简单堆砌,而是在感动之余写下的,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D林清玄喜欢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文字,但浅显不等于肤浅,而是从容、泰然,表现对传统的认可。E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这一标题贯穿全文,是整个访谈的线索,把握这一线索,就能读懂林清玄。答案 CD解析 A 项“让林清玄大受鼓舞”不妥,B 项“这也说明了付出总将有回报”不准确,E 项“把握这一线索,就能读懂林清玄表述不准 ”有些绝对。6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 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
19、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7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答:_答案 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答出三点即可)8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
20、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其中,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 赞同。林清玄“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实质是要我们内心持有一种从容、泰然的心态;他的作品和人生心态,究其根本,应该是提倡现代人回归传统,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现代都市的人们,疲于奔命,却忽略了静观内心,从而与宁静、闲适的生活渐行渐远。联系生活能谈出对慢生活的理解,或能反思都市生活的弊端,或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如果不赞同,言之合理即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导 学 号 60791156新华
21、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3 月 6 日下午 2 时 30 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常振明、贾康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记者会的主持人是两会新闻报道组组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张秋俭: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在开始提问。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请问林毅夫委员,您曾经预测过中国经济还能以 8%的速度增长 20 年,我们注意到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下调经济增速目标到 7%左右。请问您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是否有所调整
22、?在传统优势消退的情况下,中国新的动力有哪些?目前发展如何?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我认为中国还有 20 年左右 8%增长的潜力。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 ,不是说中国会有 20 年 8%的增长。 “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 20 年 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我认为中国还有 20 年 8%的增长潜力,
23、这个预测是根据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得出的。当然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它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发达国家靠这个机制,平均每年增长就在 2%3%之间。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是世界前沿之内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如果发展中国家懂得利用这个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两倍、三倍,就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连续 30 多年,平均每年 9.7%的增长,靠的这个机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 8%的增长潜力,应该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 7%左右的增得好,会比 7%还要高。香港商报记者:请问杨凯生
24、委员,在经济新常态下,您觉得金融的风险会不会增加?很多人都会担心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您是银监会的顾问,请问银行业方面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尤其是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么热的情况下,需不需要做一些特别的监管?传统银行业应该怎么应对这个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谢谢你的问题。我知道现在有不少朋友,包括媒体朋友和专家学者、业界朋友都很关心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甚至我注意到你还用了一个词: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美国侨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国有一带一路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又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问一带一路会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中美
25、之间会不会出现一些摩擦关系?厉以宁: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它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供大家来用。所以丝绸之路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之下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贸易和投资是并重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贸易,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投资,适合于投资的就投资,适合于开展贸易的就贸易。第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带实际上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做,我们把基础设施能够搞好,这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如此。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沿线国家更好的合作,更好的谅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在
26、我也考察到一个新的情况,过去老以为连云港是最好的通向中亚、东欧、西欧的路,但是最近发现了,重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利用了长江水道,这条水路使成本大为降低。所以一定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来,这样一带一路一定能搞得好。张秋俭: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林毅夫认为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 8%的增长潜力,应该说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 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们还会做得更好。B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快得多。C丝绸之路适合古代的贸易往来,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天的世界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应运而生。D只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来,一带一路就一定能搞得好。E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