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5大题 ⅰ 考点3 分析表现手法.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2536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5大题 ⅰ 考点3 分析表现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5大题 ⅰ 考点3 分析表现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5大题 ⅰ 考点3 分析表现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5大题 ⅰ 考点3 分析表现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5大题 ⅰ 考点3 分析表现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三 分析表现手法(2016山东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

2、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

3、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节选自裘山山 琴声何来 ,有删改)分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 分)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

4、肖像描写。通过描写小女孩湿漉漉的头发、埋在吴秋明怀里和沐浴在阳光下的半个脸,表现了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1 分该生表现手法判断错误。从“趴”“摇晃” “埋”等动词可知,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而不是肖像描写。 (短 板 一 :不 能 准确 判 断 常 见 的 描 写 手 法 )学生乙画线句子运用“趴”“摇晃” “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和谐的画面。1 分该生不明确小说表现手法题的答题步骤。一是没有点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即细节描写;二是没有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答出表达效果。(短 板 二 :不 明 表 现手 法 题 的 答 题 步 骤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

5、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画线句是一段描写,分析其表现手法就是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分析表达效果就是指出通过这种描写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和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头发湿漉漉的” “趴” “摇晃” “埋”运用了细节描写, “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运用了神态描写,展现了一幅志愿者和孤儿相拥的温馨画面。整个画面温馨而惬意,充满温情,令人感动,表现了孤儿对吴秋明的依恋,也展现出吴秋明对孩子的爱。【答案】 细节描写。(1 分)用“趴” “摇晃” “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1 分)一、知晓并准确判断常见的描写手法

6、(针 对 “短 板 一 ”)1常见的描写手法分类标准 描写手法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内容分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按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分正面(直接 )描写、侧面 (间接) 描写、场面描写按特征分 白描、工笔描写(细描)2.准确判断描写手法如何判定一段文字所用的描写手法呢?主要从描写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人物大类上判定。确定好之后,如是人物描写,再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侧面描写较为特殊,需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描写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细节描写与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都有关系,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有时又合二为一。二、突出表达效果, “3 步骤”分析小说描写艺术 (针 对 “短

7、板 二 ”)步骤 1:指出描写技巧(有时不止一个)步骤 2:分析技巧的运用(在何处运用或怎样运用)步骤 3:说明表达效果。不同类型的表达效果分析的角度不同(1)人物描写效果(作用)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人物(内容),看它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收到怎样的效果(如具体形象等) 。情节(结构),看它推动了什么样的情节发展,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等等。主题,看它突出了什么样的主题。(2)景物描写效果(作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切入。专 项 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20332038】冬 夜何君华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

8、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村庄霍地胖了一圈。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

9、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娘说:“儿,回来吧。 ”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11 没买着。 ”娘说:“儿,回来吧。 ”12 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13 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14 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15 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16 心情也降到了冰点。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17 娘。

10、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18 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19 起来:“怎么面对娘呢?”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20 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21 色的雕像。“娘,是我。 ”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22 “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23 “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着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24 抖。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11、 ”25 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6 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27 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28 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29 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0 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1 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2 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33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6 年第 2 期)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 分)(1)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3 分)_(2)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

12、一座白色的雕像。(3 分)_【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表现手法,其次要分析表达效果。如(1)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盼望着早点到家”写出了徐刚归家心切, “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写出了徐刚因为包工头跑了没有拿到工钱不敢回家的心理,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的矛盾心理。(2) 运用外貌描写(比喻修辞), “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写出了母亲在雪中等待的时间之久,表现出了母亲盼儿子归家的心切。【答案】 (1)运用心理描写,(1 分) 刻画出徐刚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2 分)(2)运用外貌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1 分) 形象地写出母

13、亲等待之久、盼儿之切。(2 分)综 合 练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5 题。(20 分) 【导学号:20332039】养鸭人筱 敏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般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地痉挛一下。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

14、掌拢在眉际,并非为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

15、很健壮的自身?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忽然他开始喊叫“啊!啊,啊啊”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鸭群被惊着了。呼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11 池塘依旧惺忪。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窗就此张开,

16、回应他的嘶叫。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12 事。此刻,那故事必定栖在夜色之中。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了。13 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14 于池塘的梦。这位曾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草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余下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17、?15 (选自 血脉的回想 ,有删改)2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请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其作用。(4 分)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前四段的内容如“苔草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 “桥架起来了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 “公路切割了远方的山脚” “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等,可知乡村环境的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其作用是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答案】 乡村衰落:受城市挤压侵扰,被公路切割得破碎,生态遭到破坏。渲染氛围,为下文写养鸭人的活动和心理做铺垫。(每点 2 分)3.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第段的文字。(4 分)_【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

18、品内涵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三段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裂帛似的回声”则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表达了养鸭人内心的迷茫,也表现了其内心的呼唤。 “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侧面写出了养鸭人内心的孤独。【答案】 人物语言描写:喊叫既凸现了养鸭人心中的迷茫,也表现了养鸭人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回声的响亮,表现了静夜的空旷,烘托养鸭人内心的孤独。(每点 2 分)4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卢森堡的故事?(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叙写卢森堡的故事是因为她和养鸭人同样热爱池塘和放牧,热爱自然,追求梦想,向往远方。同时,卢森堡的故事写在结尾处,

19、拓展了文章意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答案】 养鸭人和卢森堡都爱池塘和放牧,爱自然,向往远方。写卢森堡的故事,说明人类无论处于何地,都有对梦想的向往。拓展文章意境,深化主题。(每点 2 分)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 段画线句子的意蕴。(6 分)12 _【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或许”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表达了人们对乡村重归宁静、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必定”蕴含着对拥有理想和信念的人们的肯定。【答案】 虽受现实困扰,但人们相信远方还有完整美好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蕴含了人们对乡村重归宁静、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也蕴含了对生活中拥有理想、信念的人们的肯定。(每点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