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力的合成基础训练(15 分钟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7分,共 35分。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多选)(2015重庆一中高一检测)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 5N和 2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A.5 N B.4 N C.2 N D.9 N【解析】选 C、D。根据|F 1-F2|FF 1+F2得,合力的大小范围为 3NF7N,故选项 C、D 符合题意。2.(2016绵阳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缓慢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 ,则葡萄枝对重为G的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 )A.Gsin B.GcosC.G D.小于 G【解析】选 C。葡萄枝对蜗牛
2、的作用力与蜗牛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对。3.(2017南京高一检测)一个重为 2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 F=5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 N B.25 N C.20 N D.0【变式训练】(2017乐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左、右两边木板所加压力都等于 F时,夹在两板中间的木块静止不动。现在使两边的力都加大到 2F,那么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将( )A.保持不变 B.变为原来的两倍C.变为原来的四倍 D.无法确定【解析】选 A。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上静摩擦力与重力二力平衡,故静摩擦力大小始终等于木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上,A 对。4
3、.(2017昆明高一检测)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大小分别为 6 N和 8 N,当 8 N的力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两力合力的大小(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D.逐渐减小【解析】选 A。当 8 N的力减小到 6 N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小为 0,若再减小,两力的合力又将逐渐增大,两力的合力最大为 6 N,故 A正确。5.(2013重庆高考)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 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 B.Gsin C.Gcos D.Gtan二、非选择题(15 分)6.有两个大小不变的
4、共点力 F1、F 2(已知 F1F2),当它们同方向时,合力为 7N;当它们反向时,合力为 1N,求:(1)F1、F 2的大小;(2)用计算法求出当两力垂直时的合力大小及方向。【解析】(1)由题意知 F1+F2=7N,F1-F2=1N所以 F1=4N,F2=3N(2)当两力垂直时,它们的合力大小 F= =5N,若合力与 F1的夹角为 ,则 tan= = ,=37。答案:(1)4N 3N (2)5N 合力方向与 F1成 37角【总结提升】计算法求合力的步骤(1)作出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草图;(2)确定表示分力及合力的三角形,一般是直角三角形;(3)应用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形相似(全等)、勾股定理
5、、三角函数等进行定量计算。能力提升(25 分钟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7分,共 28分。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共同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时效果相同C.合力可能大于分力的大小,也可能小于分力的大小D.合力与分力是一对平衡力2.(2017衡水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 F1、F 2、F 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F1F2),它们的合力 F跟两力之间的夹角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90(即 )时,合力 F的大小为( )A.8N B.9NC.10N D.11N
6、【解析】选 C。由图像可得:= 时,F 1-F2=2N;=0 时,F 1+F2=14N,解得 F1=8N,F2=6N,故 =90时,合力F= =10N,C正确。【总结提升】含图像问题的读图要点(1)注意坐标轴的意义,看清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物理量。(2)注意图像特征,观察图像形状,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注意分析纵坐标物理量随横坐标物理量的变化规律。(3)注意坐标轴单位,读取关键点坐标值,作为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小题,共 22分)5.(10分)如图所示,两个人共同用力将一块牌匾拉上墙头。其中一人用了 450N的拉力,另一人用了 600N的拉力。如果这两个人所用拉力的夹角是 90,求它们的合力。6.(12分)(2017郑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 A把物体挂起来,再用一根水平的绳子 B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量是 40N,绳子 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30,则绳子 A和 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答案可保留根号)【解题指南】物体在 A、B 两绳的拉力及其重力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A、B 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设绳子 A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 FA,绳子 B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 FB,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