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专用)2015 届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 3 章 散文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 2(用时:45 分钟 满分:43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_。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_的星空,还是_的灰尘,都是大自然_的艺术品,展示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A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不足为奇 精巧绝伦B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C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不足为奇 巧夺天工D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不值一提 巧夺天工答案 B解析 “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2、 “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 “不值一提”指不值得一提。 “不足为奇”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精巧绝伦”指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为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今年南开大学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加入了体质测试内容,考生须参加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测试。B近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推进先审后播管理制度。C电子商务的技术
3、风险很大,病毒可通过网络快速扩散,一旦某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个互联网交易系统甚至整台计算机都会受到病毒威胁。D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些口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吸系统,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答案 A解析 B 项搭配不当, “推进”与“制度”不搭配。C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病毒威胁” 。D 项成分残缺, “解决”后面缺少中心语“的问题” 。3(2011湖南)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
4、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C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答案 D解析 A 项“特此通知”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单位对职工,在该句中使用不得体。B项“光临”是一个敬辞,对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表示敬意,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该句表达不得体。C 项“欠安”是对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4(2014辽宁)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
5、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A BC D答案 C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分析这几句话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第句是总说,故排除 A、B 两项。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两句应相连;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两句应相连。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C。5根据画面,能够准确揭示漫画主题的一项是(3 分)( )A阳奉阴违 欺世盗名 B口是心非 沽名钓誉C逢场作戏 随机应变 D欺上瞒下 弄虚作假答案 D解析 漫画讽刺了一些人两面三刀、沽名钓誉、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行为。选项中“阳奉阴违”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
6、抗。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逢场作戏”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凑凑热闹。 “随机应变”用在所讽刺的对象身上,不妥。二、名句名篇默写(8 分)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3)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4)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朝搴阰之木兰兮,_。(屈原离骚)(6)不宜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7)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苏轼赤壁赋)(8)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答案 (1)博学而笃志
7、 (2)则凡可以辟患者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夕揽洲之宿莽 (6)妄自菲薄 (7)歌窈窕之章 (8)浊酒一杯家万里三、散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黄 叶孙 犁又届深秋,黄叶在飘落。我坐在门前有阳光的地方。邻居老李下班回来,望了望我。想说什么,又走过去。但终于转回来,告诉我:一位老朋友,死在马路上了。很久才有人认出来,送到医院,已经没法抢救了。 我听了很难过。这位朋友,是老熟人,老同事。一九四六年,我在河间认识他。他原是一个乡村教师,爱好文学,在大公报文艺版发表过小说。抗战后,先在冀中七分区办油印小报,负责通讯工作。敌人“五一”大扫荡
8、以后,转入地下。白天钻进地道里,点着小油灯,给通讯员写信;夜晚,背上稿件转移。在河间,我们常到野外散步。进城后,在一家报社共事多年。他喜欢散步。当乡村教师时,黄昏放学以后,他好到田野里散步。抗日期间,夜晚行军,也算是散步吧。现在年老退休,他好到马路上散步,终于跌了一跤,死在马路上。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人认识他。不知他来自何方,家在何处。躺了很久,才有一个认识他的人。 那条马路上树木很多,黄叶也在飘落,落在他的身边,落在他的脸上。 他走的路,可以说是很多很长了,他终于死在走路上。这里的路好走呢,还是夜晚行军时的路好走呢?当然是前者。这里既平坦又光明,但他终于跌了一跤。如果他是一个
9、舞场名花,或是时装模特,早就被人认出来了。可惜他只是一个离休老人,已经很少有人认识他了。我很难过。除去悼念他的死,我对他还有一点遗憾。他当过报社的总编,当过市委的宣传部长,但到老来,他愿意出一本小书文艺作品。老年人,总是愿意留下一本书。一天黄昏,他带着稿子到我家里,从纸袋里取出一封原已写好的,给我的信。然后慢慢地说:“我看,还是亲自来一趟。 ”这是表示郑重。他要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我拒绝了。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脸沉了下来。我向他解释说:我正在为写序的事苦恼,也可以说是正在生气。前不久,给一位交情也很深的诗人,写了一篇序。结果,我那篇序从已经铸版的刊物上硬挖下来,而这家刊物远在福州,是我连
10、夜打电报请人家这样办的。因为那位诗人无论如何不要这篇序。 其实我只是说了说,他写的诗过于雕琢。因此我已经写了文章声明,不再给人写序了。对面的老朋友,好像并不理解我的话,拿起书稿,告辞走了。并从此没有来过。而我那篇声明文章,在上海一家报社,放了很长时间,又把小样,转给了南方一家报社,也放了很久。终于要了回来,在自家报纸发表了。这已经在老朋友告辞之后,所以还是不能挽回这一点点遗憾。不久,出版那本书的地方,就传出我不近人情,连老朋友的情面都不顾的话。给人写序,不好;不给人写序,也不好。我心里很别扭。 我终觉是对不起老朋友的。对于他的死,我倍觉难过。北风很紧,树上的黄叶,已经所剩无几了。太阳转了过去,
11、外面很冷,我掩门回到屋里。(选自孙犁散文集 ,有改动)7概括文中“老朋友”的形象特点。(4 分)答: 答案 (1)热爱文学,有才华。(2)工作认真,能吃苦。(3)默默无闻,很普通。(4)心胸狭窄,不豁达。(每点 1 分)8简述文章第段的叙述特色及表达效果。(4 分)答: 答案 (1)插叙。(1 分)(2)交代“我”不给“老朋友”作序的原因,使故事更加完整。(1 分)(3)衬托“老朋友”的人物形象,使其形象更加丰满。(1 分)(4)暗示主旨,告诫人们要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且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理解与宽容。(1 分)9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6 分)答: 答案 (1)比喻、象征,凋零的黄叶象征着像“老朋友”一样的为革命献出自己一生的老人一个个孤零地飘落。(2 分)(2)“外面很冷”暗示当时社会的冷漠,社会缺少对这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革命者的关心。(2 分)(3)“我掩门回到屋里”表明“我”内心的悲伤和对“老朋友”深深的愧疚之情。(2 分)10文章叙述了一个老朋友的故事,却以“黄叶”为题,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作探究。(6 分)答: 答案 (1)以“黄叶”为线索。(1 分)(2)点明季节,营造感伤的氛围。(1 分)(3)借物喻人,表达作者对“老朋友”遭遇的遗憾和愧疚之情。(2 分)(4)作者借黄叶表达自己的人生况味。(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