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l:9UDC 556+ 550. 8D 14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1 4 1 5 8 9 3区 域 水 文 地 质工 程 地 质环 境 地 质 综 合 勘 查 规 范(比例尺 1 : 50 000)Synth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1 9 9 3- 0 2 - 1 2 发布 1 9 9 3- 1 1- 01 实施国 家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目 次I 主 题 内
2、容与适用范围 . O OOH OOO OOO OOO O . . . . . ” ( I )号 l用标准 ( I )总 贝 Ll 00 000 000 0 000 . “. . . ( 1 )I 设计书的编制 . .” “”.” ( 3 )冒 出在区类型及精度要求 ” ( 3 )6 综合勘查技术要求 . . ”. . ”. ( 9 )7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 . .” ” . (15 )8 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与预测 .”. (18 )日 报告编写 、验收和成果提交 . . ”. (1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国国 家 标 准区 域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环 境 地 质 综合勘查规
3、范(比例尺 1 : 50 000Syntb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bydrogeol 。 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 nmental ge。 logyGB/T 141 5 8 931 主 题 内 容 与 适 用 范 围1. 1 本规范规定了 1 : 50 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 s综合勘查精度要 求 综合勘查技术要 求 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3 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 测 , 报告编写 、 成果 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u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 目 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
4、区的 1 : 50 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 质 综合勘查工作 。其他比例尺水文地 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 质 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 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0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1 : 50 000)DZ 44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 D14 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 : 25 000 1 : 50 000)DZ 55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 总则3. 1 1 50 000 区 域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环 境 地 质 综 合 勘 查 ( 以 下 简 称 1 50 000 综合勘查 是地质工作
5、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 性 综合性的基础工作 应在 1 200 000 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 3. 2 1 50 000 综合勘查 目 的 是 z 提高区域水文地 质 、 工程地 质 、 环境地质研究程 度 为城市地区 、 国家 重点项 目 和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 , 为国土整治 、 城市总体规划 、 建设 、 现代化管 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 议 , 为水文地 质 、 工程地 质 、 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 3 1 : 50 000 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 z 在查明水文地质 、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 上 , 着重研究与 人类工程 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
6、地 质 、 工程地 质 、 环境地 质 问 题 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 的诱发因 素 、 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根据国土整治 、 城市总体规划 、 建 设 、 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挽作出评 价 , 从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出 发 , 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 、 布局及产业结构 。3. 4 1 : 50 000 综合勘查区的确 定 , 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布 局 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 围地 区 重要经济 区 , 国土综合开发 区 农业综合开发区 ,勘查区范围应根据查明地质 问题的需要 , 考虑行政单元的完整性以及与城市有联系的 地 区 同时亦 国家妓术监督局
7、1 9 93蜘 0 2 -1 2 批准 1 9 93-11 01 实施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GB/T 14158-9 3;:e rr 皮 : 50 000 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j. 5 勘查工作内容应针对工作区的特点 、 需要和问 题 因地制宜 突出重 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工作川 气 i“J.包括 :3. 5. 1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各类含水层 组 的富水程 度 并圈出具有集中供水前景的富水区 范 同 e3. 5. :! 裴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 、 排泄条件与运动规律 , 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 。3. 5. 3 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 源 ,
8、地下水富水区范围 内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精度应达 到 l D 级以上储i .要 求 。并论证开发利用条 件 。及开采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 测 。3. 5. 4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时空变化规律 。3. 5. 5 初步了解地热 、 矿泉水的形成 、 分布及埋藏条 件 并论证开发利用条件 。3. . 6 调 工作区地质构 造 特别是活动构 造 地震活动 等 , 对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价 。3 5. 7 基本查明地貌形态特征及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 , 发育程度与规 模 对区域地表稳定性进?于 评 f什 。3. 5. 8 基本查明各岩土体岩性 、 成因类型 、 地质时代 、 空间分布规律
9、以及工程地质特 征 划分岩土体工 白 地质类 型 , 分别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 3, s. 9 基本查明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所引 起的环境地 质 问 题 进行综合分析评 价 对区域环境质量作血综合评价与趋势预测 3, 5. 10 初步调查天然建筑材 料 旅游景观资源的分 布 对开发前景作出估价 。3. 5.11 对适宜于生活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3. 6 1 : 50 000 综合勘查应采用综合手 段 尽量使用新理论 、 新技术 、 新方法 从综合研究已有的地质 资料 入 手 遵循地 质 、 测 绘 、 遥感 、 物探 、 化 探 、 钻 探 、 监 测 、
10、 测试等各项工作的施工程 序 相互配合 使用工作量 t-i.根据不同要求与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有所侧重 , 要严格控制勘探工作量的投 放 凡是通 过地面工作可以查明 的 就不使用勘探手 段 凡是物探可以查明 的 就不使用钻 探 有 目 的地布置必要的 勘探钻孔和专门试验工 作 以查明存在的主要地质问 题 。3. 7 1 : 50 000 综合勘查工作 根据地区研究程度的差 别 可采用以下二种形式 z3. 7. 1 有一定的水文地质 、 工程地 质 、 环境地 质 资料 但某一方面工作程度不足 可采用编测结合的方 法 , 充分搜集与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试 编 然后根据需要补充野外调查和勘探试验工作 。3
11、. 7. 2 仅进行 1 : 20 万以下比例尺普查工作或资料很少的地 区 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综合勘 查 规划 近期开发地 区 , 适当提高工作精度 。:,. 8 1 : 50 000 综合勘查工 作 , 应遵循由表及 里 由浅入 深 由疏 J 密 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部署各项E作 工作程序可以缩 短 必要时可以交 叉 但不能超越 “ 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3. 8. 1 搜集资 料 航卫片初步解 译 , 野外踏 勘 编制普查设计书 ,:J. s. 2 开展水文地 质 、 工程地 质 、 环境地质调 查 , 开展物探 、化探工 作 3. 8. 3 进行钻探施工与野外试 验 动态观测工作 。3.
12、8. 4 进行地质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 编制成果图件与综合勘查报告 。:;. 9 1 : 50 000 综合勘查工作应以同比例尺地质 图件作为底图 ,3 O 1 : 50 000 综合勘查工作应结合工作区的特 点 , 可有所测 重 , 并在设计书中应有体现 成果验收知批准的设计进行 。必要时各勘查单位可按本规范的基本原则 结合工作 区 的实 际 制定工作细则或质 业检查验收标 准 , 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3. 11 1 : 50 000 综合勘查成果要体现科学性 、 实用 性 、 针对 性 , 必须根据勘查区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 ,J Jt!,质环统条件作出评 价 。a. 地质环境各组成要素对建设设
13、施的适宜性 ,b. 工程 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GB/T 14158-93 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 。1 : 50 000 综合勘查成果包括报告和图 件 成果图件采用自由分幅出版 3. 12 I 50 000 综合勘 查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 下 加快工作进 度 在研究程度较低的地 区 工作期限一 般不超过三年 。在研究程度较 高 但存在某些不足的地 区 应尽量缩短工作周期 。4 设计书的编制4. 1 1 : 50 000 综合勘查任务 书 , 由主管部门下达 根据下达的 任 由勘查单位编制 1 : 50 000 综合 勘查设计 。设计书必须做到任务明 确 依据充 分 部署合理 方法得 当
14、措施有 力 文字简明扼 要 重点突 出 , 所附图表清晰齐全 。4. 2 编制设计 书 首先要做好调查 研 明确任务要求 后 要有针对性地系统收集气象 、 水 文 、 地 质 、 水 文地 质 、 工程地 质 、 测试 、 物 探 、 化 探 、 地下水长期监测 、 地形图和航卫片等有关资 料 并进行航卫片初步 解 译 , 革编有关图 件 进行野外踏 勘 充分了解工作 区 的工作条 件 、 地 质 条件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与当地 政府的具体要求 4. 3 设计 书 由主管部门组织审 查 、 批准 设计书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 改 应严格按照设计施 工 未经批 准不得施 工 若工作中出现与设计不尽符合
15、的情况 时 勘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 整 并将调整意 见报主管部门批准 4. 4 设计书一般包括下列基本内容和图件4. 4.1 基 本 内 容a. 前言 z包括目 的任务 , 自然地理概况 国民经济建设现状与规划 地质 工作研究程度 gb. 地 质 、 水文地 质 、 工程地 质 , 环境地 质 概况及存在的主要地 质 问 题 $, 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s根据设计的 目 的与要 求 结合工作 区 的具体条 件 确定总体工作部 署 , 详 细说明各项工作的布置 、 工作方法 、 技术要求 、 技术措施 、 工作量及施工顺序 、 时间安排 等 ,d. 预期地质成果(包括专题任务的成果 he.
16、组 织 、 管理及经费预算 4. 4. 2 基本附图a. 研究程度图 sb. 工作区建设现状及规划略图 , 水 文 地 质 略 图 ,d. 工 程 地 质 略 图 ge. 工作部署图 。5 勘查区类型及精度要求5; 1 勘查区类型的划分 a. 平原区 gb. 丘陵山区 z 包括部分平原和山间盆地 gc. 滨海地区 s包括沿海岛屿 、 滨海平 原 、 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的山前台地 $d. 岩溶地区 se. 黄土地区 ,r. 冻土地区 5. 2 勘查区复杂程度分区 z5. 2.1 简单地区含水层结构简 单 空间分布比较稳 定 地下水 补 、 径 、 排条件清 楚 不存在突出的环境地质 问 题
17、现代 地质作用不发育 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GB/T 14158 935. 2. 2 中等地区岩相变化明 显 含水层层次 多 具有一定的规 律 地下水化学类型多 样 不存在突出的工程地质 、 环 挠地 质 问 有新构造活动踪 迹 现代地质作用不太强烈 。5. 2. 3 复杂地区合水层结构复 杂 且空间分布不稳 定 地下水形成 、 水动力 、 水化学规律均较复 杂 环境地质问题较 多 市功断裂较为明显 现代地质作用广泛发 育 已建工程常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 。5. 3 各类勘查区应勘查的主要地质 问 可参照表 1执行 。表 1 各类勘查区应勘查的主要地质 问 题地质地貌 水文地质
18、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 第四系厚度 、岩性变 化 , 并确定地质时代 、 成 因类型及其岩相变化规 . 查明不同地层的透水 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 律 并进行含水层 组 坦 l1对 30 米深度范围内土 体进行工程地质类型划 分 分层分段给出各土层1对于因人类工程 、 经济 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地质 问 题 , 如地下水污染 、 地律 g 分$ 的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 评 面沉降等应进行专门调2. 地貌的成因形态类型 2. 获得主要吉水层(组 价地基稳定性 s 查 初步查明其分布 、 规和形态组合类型及微地 的水文地质参数 g 2 要特别重视对软弱粘 模 、 程 度 分析其主控因貌形态特征 、 分布
19、、 组成 3. 查明各吉水层 组 水 性 土 、粉质土胀缩性 土 、 素 作出初步评价预测 ,物 质 、 形成时代 s 侧重调 理性 质 、 水力联系及水化 淤泥质土 、 易液化饱和土 2. 调查地方病的发生及查 自 地形态特征 、 结构与 学变化规律 g 等特殊性质土体调查其 分布范 围 提出防病措类 水文网的发育变 4. 查明局部和区域性隔 空间分布及变化规 律 评 施 s迁 , 古河 床 , 牛辄湖埋藏 水层的分布 、 埋深和厚度 价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建 3. 对天然水质不良区进谷的分布与埋藏情况 e 变化规律 , 筑物地基适宜性 s3. 新构造运动性质与特 5. 威水体空间分布范围 3.
20、 注意天然斜坡或人工征 根据地震活动性地形 及咸水体与淡水体的接 边坡可能对建筑物的影变特 征 地貌差异及水热 触关系 8 响 评价其稳定性 s6. 基本掌握地下水动态 4. 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变化规律$ 震地质资料基础 上 对区7. 查明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 、 排泄条件和地下水系平 原 区活动等判定活动构造统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价行划分GB/T 14158-93续表 1地质地貌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丘酸 1 查明不同地层的岩性 1. 查明不同地层岩性的 1. 查明不同地层岩性组 1. 着重调查由于人类工组合与变化规律 , 透水性 富水性及变化规 合的工程地质特 性 特别 程经济活动
21、引起的环境2. 判定测区所属构造体 律 划分含水层组 、 带) 要着重查明软弱夹层 、 含 地质问题 , 地下水污操 、系类型及所在构造部位 和地下水类型 , 膏盐地层的成分 、 工程地 水土流失崩精 、 滑坡 、 泥和各类构造的形态特征 、 2 找出各类构造对地下 质 性 质 、 厚度与分布 , 石 流 、 蹋 陷 、诱 发 地 震产 状 、 性质规 模 、 分 布 、 及 水埋 藏 、 运移与富集的控 2. 调查各类岩体结构面 等 查明分 布 、 发展程度其组合关系 , 制程 度 、 区域储水构造 或规 模 产生条件 、 原因3. 着重调查不整合丽沉 断裂带和裂隙密集带的 3. 根据岩体工
22、程地质特 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积间断 面 玄武岩孔洞发 导水性 青水性和富水地 性 、 物理力学指标和岩体 和评价 ,育 层 围岩接触 带 、 红 层 、 段 。 结构类型 进行岩体工程 2. 调查地方病分布范围 、岩溶层等的特征与分布 , 3. 详细调查风化带的蓄 地 质 类 型 划 分 , 病 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 ,4. 着重调查各类岩层和 水条 件 层间水的埋藏条 4. 查明崩 塌 、 滑坡泥石流 3. 对天然水质不良区进各类构造的不同部位裂 件与补给来源以及岩体 等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隙发育程度与特 征 以及 岩脉在围岩接触带的储 布 、 规 模 、 发育程度与稳断裂破碎带的充填股结 水
23、 条 件 z 定状况 分析其形成诱发情况 3 4. 中新生代红层广泛分 的主控制因素 ,5. 不同岩 层 不同地貌形 布区应着重调查岩榕层 5. 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态风化壳的发育特征与 的分布与富水性 地下水 震 地 质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对风化带的划分 , 在垂向上水化学分带和 区塌地壳稳定佳作出评6. 查明新构造运动的分 威泼水界面及其水化学布与特 征 根据地震活动 异 常 注意是否有盐卤水性 、 地貌差 异 、 水热活动 分布 ,5. 注意山区河谷平原及山间盆地内第四系槽水及承压水的调 查 查明主要含水层组的分布水量 、 水 质 、 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 基本查明地表水山区等迹象 判
24、定活动构造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价行划分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GB/T 1 4 1 58 9 3续表 1且 L质 地 貌 水文地质 工理地质 环境地质苦 ? 溶 l 查明碳酸盐类地层的 1裸露岩溶地区要查明 1 1 对各类碳酸盐岩层及 J. 着重调查重要矿山大 地区 岩性 、 厚度及夹层 s 地下河的分布和其它各 其夹 层 , 研究其单层厚 型遂道等地下工程产生2 查明月 1咨岩与非可榕 种岩溶水点的水位 、 流量 度 、 风化程度 、 岩溶发育 变形层位 、 高程构造条件岩界线及分布范围 p 动态变 化 圈定地下同补 情 况 构造破碎程度对岩 与岩溶水活动的作用 p3 着重调查不
25、同向造单 给和分水岭位 置 选择有 石力学性质的影 响 并对 2. 调查地下河洪水可能 元内岩 溶 :;, ; 育 的差异性 s 代表的岩溶水点进行连 基础和边坡稳定性作出 对建筑物的影响和淹没 4. 查明各种岩溶地貌形 通试 验 确定岩溶水在各 评价 。妇在有利构造条件 范 围 z态特征与规 模 , 研究岩溶 通道之间与地表水之间 下 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的 3 对水库渗漏条件作出 发育规律与地层岩性及 相互转化条件和补给关 页岩夹层对防掺效果也 评价 s地质构造的关系 系 , 应进行研究 , 4 岩榕矿区应研究供排育 带 圈 叫 行评价 g2 覆毒室型地区要查明主 Z, 着 重 调 查 由 于
26、 水 动 力 水结合的可能性 ,地下通道位置及埋藏情 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外 s. 对岩静地下水污染进力富水地 段 对水质水量作 地 裂 、 滑 坡 、 岩崩等的发 6 对天然水质不良区进 出评 价 还应了解覆盖层 育程 度 、 规模及其发展趋 行划分 中吉水层与下伏岩溶吉 势 ,水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水 3 调查由于矿山开来 、 地 力联系及岩溶地下水的 下水开发所引起的岩溶 承压状态 F 地质灾害 s3. 埋藏型地区应查明各 4. 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 岩洛吉水层的埋深 、 厚度 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 对 及水量水质 p 分析补给与 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 排泄方式相范围 固定隐 价伏储水构造滨海
27、 J. 调查滨海地区的海岸 J. 查明威淡水分界面以 J. 各类岩石的节理裂隙 J. 海水倒灌对水质的影 地区 地貌 第四纪地质以及新 及谈水含水层或透镜体 发育程度 风化程度及风 晌 g树造运动$ 的分布范围 埋藏 、 补给 、 化厚度 g 2. 地下水污险情况和原2 三角洲的形成与变迁 , 径 流 、排泄条件水质水 Z,滑 坡 、 崩塌 、 泥石流 、地 园 ,海成阶地特 征 海岸线性 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等 ; 面沉 降 、岩溶塌陷等分 3 地方病的分布 、 病因及 质 $ 2. 地下水 、河 水 、 海水之 布 、 规 模 、 程度等 g 防治措 施 s3. 河流冲积层和海相沉 间的水力联
28、系和补给排 3. 查明淤 泥 、 流沙层及 召 4. 地下水过量开采与区 积层的空间分布位置 5 泄关系 z 泽的分布与工程地质特 域降落漏斗形成发 展 地 4. il!i丰 、洼地的形成与分 3 在岛屿和海岸带地区 征 g 面沉降与蠕陷问题的影 布 $ 应调查海水入侵范 围 潮 4 确定各类岩土体的力 晌及预防措 施 35 确定高潮和低潮时期 沙对地下水的影 响 查明 学强度及土体的边坡稳 5 对天然水质不良区进 的 潮 f夕 界 线 及 影 同 范 围 地下淡水富集带 定性 g 行评价5. 在分析地震活动及地 震地质资料的基础 上 对 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 价地质地貌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29、环境地质黄土 .对黄土 、 黄土状土及其 1. 分析地貌 、地 质 结构的 1. 从研究黄土区的区域 1 注意地方病的分布范地区 第四纪沉积物划分成因 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类型 工程地质条件入 手 着重 国与地 质 、 水文地质环境类 型 , 确定地层层序和地 的划分$ 调查研究黄土的湿陷性 曾 关 系 探讨致病水的水质时代 g 2. 黄土丘陵区 着重调查 和水土流失问题 s 化学标志 F2. :l 400 Z 稳定50 400 l 5 J.4 口 , 15 o. 50 1 2 基 本 稳 定17标准资料 rxJ WWW.PV265 COMGB/T 141 58-93续表 5计算强度 干容量(
30、t/rn)lkPa) 砂土 粘住土卓越周期(s)纵波速度(km/s)稳定性评价0 35 o. 70 o. 3 l 较不稳定“ 80 150 ). 4 ! 6I o. 6 128 城 市 发 展 规 模 地 质 论 证 与 预 测8. 1 在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 上 从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角度深入研究工作区经济 建设发展的规模和布 局 , 为规划提供依 据 , 使建设发展的规模与当地的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及发展潜力 相适 应 , 探求符合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合理开发条 件 , 经济上又较为合理的规模和布局 。8. 2 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分两步进行8. 2. 1 进行现状评
31、价 对工作区现有人口 、 用地状况 、 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的 现实需求和相应建设的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相关分析 。研究地下水资 源 、 地质环境利 用程度与合理性及其存在的潜力或问 题 , 探讨潜力充分发挥的途 径 , 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调整布局或采 取治理措 施 , 工程措施加以补救或消除 。s. 2. 2 进行预测评价 。依据工作区 的发展规划 , 包括人口增长 、 用地扩大 、 产值和产业规模的发展与现状评价阶段所得出的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绕的开发潜力进行相关分 析 评价其适应 性 提出合理的布局 和调整产业规模 、 结构的建议 。8.3 从
32、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的角度论证工作区经济建设发展规模 。8. 3. 1 收集与工作区经济建设规模和布局有关的现状和规划资料 。包括建设范 围 、 人口 、 耕 地 、 工农业 总产值 、 产业结构 、 产业布 局 、 产业规模和港口吞吐 量 , 建设对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需求程度 、 污染物质 的排放 量 、 排放浓度 、 排放物质成分等资料进行分区(行政区域)统计 s. 3. 2 分区评价地下水资源 、 建材资 源 、 土地资源及港口资源等的数量 、 质 量 、 开采条件 。8. 3. 3 评价地质环境条件 。 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区域地壳稳定性 、 地面稳定性 、 地基稳定性)环 境污
33、染和地质灾害等 。8. 3. 4 对生活和工业废物处置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a. 4 论证的工作要求和方法 8. 4. 1 水资源的论证要从整体规划出 发 , 要考虑全流域上 、 中 、 下游用水的合理性进行地表水 、 地下水 综合评价的方式 。 按照工业用水 、 农业用水 、 生活用水的现状和预测将来的需求情况 ,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 区平 衡 固定出水资源有潜力的地 区 , 供需基本平衡地区和需跨区调水地 区 , 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 使工 业布局按客观地质条件来考虑 。18GB/T 141 58-9 38. 4, 1. 1 对耗水量大或污染程度严重的行业应分类统计 , 对其它耗水量不 大
34、 污染程度不严重的工业 可集中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用水部门 、 历年用水量 、 万元产值用水量 、 重复利用率 、 污染状况 、 水量供需平 衡状况 、 供水水源及用水存在问 题 等 并根据工业发展规划分区分别采用不同方法预测将来用水量 。 8. 4. 1. 2 生活用水在历史和现状分析基础上 根据人口增沃率 采取合理提高用水定额的办法作出预 测 。8. 4.1. 3 农业用水量应根据当地水资源丰富程度和紧缺情况 考虑灌溉技术改 善 灌溉定额降低或考 虑农业结构的改变 等 结合发展规划进行预测 。8. 4. 2 分区对各类建筑材料资源的数量 、 质量 、 开采条件作出初步评价 , 并与建设发展规
35、模的需求量进 行平衡。但对于留作旅游地质资源的部分资源和埋藏于建筑物下部的 不能统汁在可开发利用之列 。8. 4, 3 在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 上 , 对工作区不同地段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规划建设布局对地 质环挠要 求 , 作出适宜性评 价 , 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 。8. 4, 4 在对环境基础评价或现状评价的基础上 , 依据经济发展规 划 , 预测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对 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危害 g 并对不同地段岩土体抗污染和自净能力作出评价 , 为垃圾处置场地选择提供规 划依据 8.5 在分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 , 最终作出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并 提出既符
36、合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合理开发条件 经济上又合理的建设规模 、 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具体建 议 e9 报告编写 、 验收和成果提交9.1 编 写 报 告 的 基 本 要 求 :g, 1. 1 充分综合利用普查所取得的资料 ;g, 1.2 阎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 、 工程地质 、 环挠地质特征和规律 , 作出正确的综合评价$9.1. 3 突出工作区的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特 征 , 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 发 对建设区人口 、 用地 、 产 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等规划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g 并对建设区的规划建设提出有关建议 , 以提高成果的社会 经济效益 ;g, 1.4 报告的内容要简明扼 要 , 重
37、点突出 论证充 分 结论明 确 附图附件齐 全 , 主要图件符合编图要 求 , 文图表统 一 , 无错误和矛盾 。g, 2 综合普查报告的内容要求 :g, 2.1 序 言 概要阐明综合普查的目 的任 务 概述经济地理及经济建设发展规 划 地质研究程 度 , 勘查 功法及完成主要工作 量 所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及质量评述 ;g, 2. 2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述 z 概述工作区的地形和地貌条件 , 气象和水文特 征 , 叙述地层和主要地 质构造的分布及特征 s9. 2. 3 区域水文地 质 条件 叙述地下水形成与分 布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的划 分 , 含水层 组 的空 间分布及其水文地 质
38、特 征 , 阐述地下水的孙给 、 径 流 、 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 律 叙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 征及水质评 价 论述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g9. 2. 4 区域工程地质条 件 : 叙述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与特 征 外动力地质现 象 , 新构造运动与地 震 , 概 述建筑材料的储量 、 质量及开采条件等 。g, 2. 5 环境地 质 问题论述 : 论述人类的 工 程 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 使之产生一些新的 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的分布 叙述其形成 、 规模 、 类型 、 分析其诱发机制 、 活动规律以及发展趋势 g 特别应 着重论述某些地质作用和现象产生的地质 灾害 。g, 2. 6 地质环境评
39、价 z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 环绕水文地 质 分区与评价 、 环境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 9. 2. 7 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与预测芝 在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 上 依据各地区 段 气展规划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程度和规划建设对地质环挠的要求 作出资源保证程度和环境适宜性的19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GB/T 14158-93评价和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进行预 测 , 并应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的具体 建议 ,9. 2. 8 结论 2 阐述本次普查工作所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 地质环境 出发 对工作区经济发展规划 、
40、建设 、 管理提出建议 指出本次工作 的不足和存在 问 题 。9. 3 综合普查报告应多采用插图 、 插表说 明 , 尽可能减少文字阐述 。9. 4 综合普查报告书应与图系配套 , 图系也是普查工作的主要成果 它综合反映工作区的地质环境条 件 , 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地质依据 。编制图系应力求科学性 、 针对性 、 目 的性 图系的组成要根据工作 区特点有所区剔 , 大致可分为三类 29. 4.1 基础函件 a. 实际材料图 gb. 第 四 纪 地 质 图 寻 地貌及外动力地质现象图 ,d. 水 文 地 质 图 $ 工程地质图 sf. 环 挠 地 质 图 。9. 4. 2 专门性图 件 根据经
41、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的某些专门用途需要 以及特殊岩土和环境地 质 问 题等有 针对性地编制专门性图件 。9. 4. 3 评价图 件 具有综合性和预测性的特 点 , 为建设规划布局提供地质依据 。 如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分 区供需平衡评价图 、 环境水文地 质 分区评价 图 、 工程地质环境分区评价图 、 土地开发潜力图 、 建筑地基评 价图 、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图等 9. 4. 4 必编图件为 z 水文地质图 、 工程地 质 图 、 环境地 质 图 比例尺为 1 : 50 ooo.其他图 牛为选编图 件 , 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酌情编 制 , 依据实用选定比例 尺 。 有的专门性图 件 也可 作为必
42、编图件的镶图或综合普查报告的插图 9. 5 综合普查报告应附下列原始成果资料 za. 钻孔综合柱状图表 z b. 抽水试验成果表 , c. 水质分析成果表 ;d. 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ze. 野外原位测试成果表 ,f. 岩 土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试 验 成 果 表 ,g. 其他 。9.6 野外资料验收由勘查单位负 责 主管部门派人参 加 签署验收意见书后方可转入报告编写工作 若 野外资料有重大缺 陷 , 必须责成勘查单位补作相应的工 作 , 野外资料验收内容包括 z 设计执行情况 ,b. 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sc. 原始资料质量及其完备程度 ,d. 地 质 、 水 文 、 工 程
43、 、 环绕地 质 问题解决的程 度 9. 7 最终成果资料验收由主管部门负责 主要审查 a. 各项实际资料的综合整理程度 ,b. 各项工作成果是否符合设计的规定 , 报 告 、 图件与实际资料是否相符 gd. 报告 中 的结论是否论据充 分 , 内 容是否简明扼 要 重点突出 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的建议是 否合理 g20GB/T 14158-93e. 各种图件的内容 、 要素是否准确齐 全 图 西 结构是否合 理 , 图式图例是否规 范 9. 8 凡进行 1 50 000 综合普查所提交的最终成果资 料 符合设计要求 的 予以验收 由主管部门签署 验收决议书 最终成果资 料 , 经审查发现有较
44、多的质量问 题 通过补作仍达不到设计所规定的要 求 不 予 验收 对验收决议书提出的各项 问 题 勘查单位应及时组织专人修改补 充 经复审下达批准书后方可安 排 清 绘 出 版 一艘要求在验收后半年内避厂 9. 9 综合普查文字报告要铅印出版 必编图件以国际分幅为基 础 按自由分幅彩印出版 选编图件可 彩印也可素色印刷出版 最终成果向主管部门 、 委托单位或使用单位提交 。 基础图件 中 的实际材料图以 及各项原始成果资料由勘查单位归档不汇交 附加说明g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由地质矿产部地质环绕管理司 、 中 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培善 、 张 梁 标准资料 1 xJ WWW PV265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