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4674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给了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前87年),政治篇实施推恩,加强监察,思想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篇盐铁专营,平抑物价,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的治国方略,“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什么叫大一统?,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7位皇帝, 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

2、年)。,前156年前87年 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16岁继位的他面临了怎样什么困境?他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一、汉武帝刘彻继位,朕初即大位,坐卧不宁啊。各地诸侯独霸一方,蔑视皇威,甚至公开对抗朝廷;地方豪强横行乡里,多有不法,祸害地方,这如何是好?,汉武帝之烦恼一:,政治篇实施推恩,加强监察,西汉初期“同姓王”分封,刘邦陆续铲除“异姓王”后,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让他们到各地建立王国,历史上称为“同姓王”。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想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起初,各王国服从中央的管辖和安排,后来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服从中央控制。,分析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一,问题一: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中央人口,封国人口,中央辖郡,封国辖郡,单位:个,政治,相关史事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景帝派大军平叛,经过了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并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使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2.彻底解决王国问题(政治上),(1)汉武帝根据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势力(政治上),(2)建立刺史制度,设监察区(政治上),1.背景:,诸侯王独霸一方;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4、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主 父 偃,2、 实施“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你送來的酎金成色不足,對祖宗不敬,削你的爵位!,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汉武帝的“推恩令”与汉景帝的“削藩”相比,妙在何处,能够起到什么作用?,(1)汉武帝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2)得到封地的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

5、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职责:,3、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不法行为,汉武帝怎样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控制?,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作用: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大一统的政治举措,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士人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朕寝食难安哪!,汉武帝之烦恼二:,材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思想),1 背景,2 目的:,3 提出者:,“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 把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使儒家的 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4 主要内容:,儒家学说,忠君守礼,推行儒学教育的措施:,1、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2、选拔儒士进入政府机构。,诗书礼易春秋,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指哪些学派?,独尊儒术的“儒术”是董仲舒以儒学 为主,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而 形成的新儒学。,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实现了

7、思想上的大一统。(3)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影响:,比一比,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专制,打击儒家思想,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的矛盾.,尊崇儒家思想,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地方拥有铸币权,富豪掌握着煮盐和冶铁的权利,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唯利是图,漠视国家大事,无视百姓生计,长此以往,这还了得?,汉武帝之烦恼三:,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经济篇盐铁专营,平抑物价,汉武帝时

8、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得名。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2、盐铁官营、专卖;,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经济举措(1)统一铸造五铢钱(2)盐铁官营、专卖(3)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产生的影响:(1)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五 铢,大一统的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政治:,经济:,思想:,1.颁

9、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2.设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1.统一铸五铢钱; 2.盐铁专营;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本课小结,(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材料分析: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诸侯国势力强大, 严重威胁到中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1.请根据以上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合作共赢,2.相比较秦始皇,汉武帝

10、的这一做法高明在哪里?,避免了因与“焚书坑儒”相类似的暴力统一而激化社会矛盾;把儒家思想定为官学,把读书与做官结合起来,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民众心理的需求,而且壮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维护了大一统局面。,秦坑儒谷,观察右图的钱币,最早下令铸造这种钱币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D,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 A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焚书坑儒,D,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课堂练习,2.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B,D,3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铲币 D刀币,B,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节度使 C太尉 D刺史,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