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424489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十六章色谱分析法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六章 色 谱 分 析 法 概 论,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一、色谱法(起源),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首次研究了植物叶的色素成分。(如图)分析过程为离线的,即不能连续进行。人们将这种方法称为色谱法,随着色谱法的发展,可对大量无色物质进行分离,但仍沿用了色谱法这一名词。,现代色谱法 的分离、分析 过 程是在线 的,即连续进 行。,二、色谱法特点 分离效率高 选择性好 集分离、分析于一体 灵敏度高(可测10-1110-13g) 分析速度快 易与其它仪器联用,应用范围广,第一节 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一、色谱法的分类 1.按两相(固定相与流动相)状态分类气相

2、色谱法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2.按分离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扩散)、 亲和色谱、络合色谱、热色谱等,3.按固定相形式分类填充柱色谱柱色谱 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纸层色谱薄层色谱,二、色谱法的发展 色谱法的历史 色谱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新型固定相和检测器的研制 2.色谱新方法的研究 3.色谱联用技术 4.色谱专家系统,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一、色谱过程及色谱图,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 色谱流出曲线 1.色谱流出曲线 当试样流经色谱柱后,各组分随流动相的移动 而在两相间反复进行吸附、解吸、或分配、萃取 过程,最后依次得到各组分,将各组分浓度经检

3、 测器转换成电信号而记录下来,得到一条信号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2.基线操作条件稳定后,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 测器响应讯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色谱峰(P339) 4.色谱峰区域宽度它是组分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函数,可反 映出色谱柱的分离效能,度量色谱峰区域宽度常用三种方法:,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半峰宽W1/2 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W1/2=2.354 峰底宽Wb 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Wb=4,保留值保留值是试样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行 为的量度,可反映出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 大小。 1.死时间t0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4、即非滞 留组分(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出现 其色谱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它也是气体流 经色谱柱中空隙所需时间。,2.保留时间tR 某组分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大值的时 间。它取决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是定 性依据。 3.调整保留时间tR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作用所消耗的时 间,是各组分产生差速迁移的物化基础。,4.死体积 V0 指在t0这段时间内通过色谱柱的载气体 积。即色谱柱内载气所占的体积。V0 =t0 Fc ( Fc,ml/min为流动相流速) 5.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到出现某组分色谱峰最大值时 所通过的载气体积。VR =tR Fc,6.调整保留体积 VR 指

5、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 VR- V0 = tR Fc7. 相对保留值r2,1 指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某组分2的调整保 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即,相对保留值仅与柱温、固定相性质有 关。可用来表示色谱柱的选择性。 * r2,1 ,两组分越易实现分离。 * r2,1 =1时,两组分色谱峰重叠。,8.保留指数 I在GC中,把组分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 于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也就是以正构烷 烃系列作为组分相对保留值的标准,用两 个保留时间紧邻待侧组分的基准物质来标 定组分,这个相对值称为保留指数。,色谱峰高和峰面积1.峰高h是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检测 信号,即色谱峰顶至基线的距离。

6、2.峰面积A色谱曲线与基线间包围的面积。,分离度(分辨率)R,柱效能和选择性对分离的影响,柱效 选择性差 差差 好 好 好,因此,单独用柱效或选择性不能真实反 映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需引入一个 综合指标分离度R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 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即,理论证明,若相邻两色谱峰对称且满足 正态分布, 当 R1 两峰部分重叠R=1.0 分离程度可达98%R=1.5 分离程度可达99.7%通常,R=1.5作为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 标志。,色谱从流出曲线中,可得到重要信息: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数目;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定性分析; 根

7、据色谱峰的面积和峰高,可以定量分析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三、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1.分配系数K,式中 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K与温度、压力有关;也与组分性质、流动相、固定相性质有关。条件一定时,K一定。,2.容量因子k(分配比、保留因子),式中 mS、mm分别为组分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物质的质量。,容量因子不仅与温度和压力有关,而且还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比有关。,3.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的关系,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意义:在色谱图上找

8、出tR、t0,则可计 算出k,即可以直接从色谱图上求得分配比 (容量因子)k。反之,分配系数不同的组 分具有不同的保留值,因而在色谱图上有 不同位置的色谱峰。,见P343,色谱分离的前提由上式可见,若使tR0,必须KA KB, 即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的前提。,第三节 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一、分配色谱(见P345页) 1.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 2.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洗脱顺序由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溶 解度的相对大小而决定。 二、吸附色谱法,第四节 色谱法基本原理,一、塔板理论(半经验理论)(P351),该理论是1952年马丁(Martin)等人提出,从热力学

9、角度讨论了流出曲线形状与分离效果关系。,塔板理论将色谱柱假想为一个精馏塔。 即色谱柱(柱长L)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相等 的水平塔板组成,每一块塔板高度为H,在每 一块塔板上,溶质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分配平 衡,然后随流动相按一个一个塔板的方向向 前移动。,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为:1)色谱柱内存在许多塔板,组分在塔板间隔(即塔板高度)内完全服从分配定律,并很快达到分配平衡。2)样品加在第0号塔板上,样品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可以忽略。3) 流动相在色谱柱内间歇式流动,每次进入一个塔板体积4) 在所有塔板上分配系数相等,与组分的量无关。,虽然以上假设与实际色谱过程不符,如 色谱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很难达到分

10、配平衡; 组分沿色谱柱轴方向的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塔板理论导出了色谱流出曲线方程,成功地解释 了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大点的位置,能够评 价色谱柱柱效。,n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经验公式)为:,由此可以看出,组分保留时间越长、峰宽度越小,则n越多,色谱柱效能越高。,塔板理论贡献:,分配系数不同,最终可分离。 平衡次数n (50),曲线接近正态分布 曲线。 给出了n与Wb的关系式(由此关系式可得 出流出曲线与分离效果关系)n ,柱效 。若两组分K相同,则无论n多大,都无法分离。,塔板理论不足:,无法解释峰扩展原因。 (为使n,则Wb应 ,如何使Wb ?) 无法解释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 (L一定

11、,n1/H,如何使H ?),二、速率理论,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人吸收了 塔板理论的概念,并把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 学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 理论-速率理论。它把色谱过程看作一个动态非平衡过程, 研究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对峰展宽(即柱 效)的影响。,速率理论的简化方程式:H=A+B/u+Cu 影响塔板高度(柱效)的动力学因素 涡流扩散: A=2dp由于色谱柱内填充剂的几何结构不同,分子在 色谱柱中 的流速不同而引起的峰展宽。dp为填料直径,为填充不规则因子,填充越不均匀 越大。HPLC常用填料粒度一般为310m,最好35m,粒 度分布RSD5%。但粒度太小难于填充

12、均匀(大),且 会使柱压过高。大而均匀(球形或近球形)的颗粒容易填充 规则均匀,越小。总的说来,应采用细而均匀的载体,这样有助于提高柱 效。毛细管无填料,A0。,纵向扩散: B=2Dm由于进样后溶质分子在柱内存在浓度梯度,导致轴向 扩散而引起的峰展宽。u为流动相线速度,分子在柱内的滞留时间越长(u 小),展宽越严重。在低流速时,它对峰形的影响较大。Dm为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由于液相的Dm很 小,通常仅为气相的10-410-5,因此在HPLC中,只要流 速不太低的话,这一项可以忽略不计。是考虑到填料的存在使溶质分子不能自由地轴向扩 散,而引入的柱参数,用以对Dm进行校正。一般在 0.60.

13、7左右,毛细管柱的 1。,传质阻力由于溶质分子在流动相、静态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传 质过程而导致的峰展宽。溶质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扩散、分配、转移的 过程并不是瞬间达到平衡,实际传质速度是有限的,这一 时间上的滞后使色谱柱总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工作,从而产 生峰展宽。液相色谱的传质阻抗项Cu又分为三项。 流动相线速度对塔板高度的影响 见P353页,从速率方程式可以看出,要获得高效能的色谱 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进样时间要短。填料粒度要小。改善传质过程。过高的吸附作用力可导致严重的峰展宽 和拖尾,甚至不可逆吸附。适当的流速。以H对u作图,则有一最佳线速度uopt,在此线速度时,H 最小。一般在液相色谱中,uopt很小(大约0.030.1mm/s) 在这样的线速度下分析样品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来说都选在 1mm/s的条件下操作。较小的检测器死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