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高考语文轻松考过 140 分速成演练之提高篇 26(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王庆其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 内经是一部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
2、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 内经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 “天文” “地理” ,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 ,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基于上述思路, 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
3、” ;内部机能和谐, “形与神俱” ;对外界环境适应,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内经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 ,更要注意生病的“人” ,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肌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内经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
4、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选自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 ,2010 年 1 月 2 日文汇报 ,有删改)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内经 “天人合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要研究清楚了“天” ,也就清楚了解了“人” 。反之亦然。B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可
5、视为内经 “天人合一”理论在诊治疾病时的具体运用。C 内经中“人事”是指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心健康状况。D 内经认为诊断“人” 的病,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还要考察“人”生活的社会、自然环境。E近年医学界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证明内经时代的医学比现代更发达。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 项理解过于绝对与僵化,这一点在文章第二段可以印证。C 项对 “人事”的解释和原文第四段相对照可以看出太狭隘,不全面。E 项的内容纯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个意思。答案:BD2. 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6、”?请简析。_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对本题的解答紧扣文中对应点倒数第二段进行分析概括即可。答案:依据内经 “天人合一”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3. 文章最后说“内经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_解析:本题考查了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作答时要把握住“启示”并且结合全文,从题目中的这句话出发。只要是启示,言之有理,言
7、之有据即可。答案:示例一: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我们要认真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示例二:内经这样的经典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 考点一 根据数据和材料提炼观点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回答后面的问题。博士越多越好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 3 291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
8、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 51.0%、27.1%和 11.2%。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去年 4 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 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 310 所,美国只有 253 所。2007 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 5 万人,2008 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 ,纷纷提高学历门槛。比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学历须为博士;还有的地方
9、,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一国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 ,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上世纪 90 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 10 多年,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 40 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 “一些单位不应唯学历取人。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
10、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 90 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 “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 ”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 。“每个导师最多带 3
11、个人比较合理”有学者用“大跃进” “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 ,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 9 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 ,分别有39%和 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
12、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 。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还有 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 。“现在我们很多博士论文都能上国际前沿杂志,这在 10 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从我个人来看,现在的博士水平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 ”王义遒告诉记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 10 年前的水平,加之现在国内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和国际接轨,博士生的眼界和能力也大大提高, “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
13、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 58 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 2 至 3 名学生的比例。“每个导师最多带 3 个人比较合理。 ”王义遒曾问某高校博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 ,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 “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 ”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 “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 ”(中国青年报2009 年 7 月 26 日,有删节。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跃)1. 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14、,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_答案: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 ,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博士论文抄袭现象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过多。考点二 分析文体特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对中国人民基本生活满意度调查在 2007 年 56 月间完成。样本区分为大城市 5 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中小城市 5 个:保定、宁波、绵阳、锦州、咸阳;农村县7 个,分别位于:荆州、保定、宁波、绵阳、锦州、咸阳和江门。样本在各地区均
15、使用等额给样的方法,每县市的预定抽样总量均为 300 人;使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样本家庭,户内合格受访对象为 18 岁以上且其个人生日离访问日期最近的成年人。本次调查最终获得的成功样本为 5 584 个,其中城市居民为 3 243 人,农村居民为 2 341 人。(调查样本基本构成情况:性别:男占 49.6%,女占 50.4%;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占 7.6%,小学占 15.9%,初中占 31.6%,高中/中专/中技占 26.5%,大专占 10.9%,本科以上占 6.9%)城乡居民中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与未来生活水平预期的乐观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对现在生活比较满意的人,对未来生活质
16、量的提高同样会更有信心,但如果对现在生活不太满意的人,他们对未来生活改善的信心也低(参见表 1、2)。交叉分析显示,性别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受教育程度、目前生活水平的档次、个人生活感受和预期的相关性影响则极为显著:小学文化程度对未来生活持悲观预期者为 8.6%,持平预期者为 23.8%,乐观预期者为 42%,不确定预期者为 25.6%;而在大专文化水平者中,悲观预期仅为 4.2%,持平者为 15.7%,乐观预期者为 70.1%,不确定预期为 10.0%;在自己报告属于低档生活水平者中只有 34.7%的属于高乐观群体,而在自己报告属于高档生活水平者中达到 77.1%的人属于高乐观群体。表 1:
17、受教育程度与对未来生活变化预期间的关系(单位:%)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 本科以上悲观 10.8 8.6 6.9 5.3 4.2 2.1持平 21.0 23.8 20.1 17.5 15.7 15.2乐观 37.1 42.0 53.8 63.8 70.1 74.1不确定 31.0 25.6 19.2 13.3 10.0 8.5表 2:自我报告的个人生活水平与对未来生活变化预期间的关系(单位:%)低档 中偏低 中档 中偏高 高档悲观 15.1 7.9 3.8 3.4 0持平 24.3 22.7 17.5 12.2 11.5乐观 34.7 51.7 62.1 73.2 77,1不确定 2
18、5.8 17.9 16.4 11.1 11.5情绪指标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在低于小学文化程度者中茫然(无聊/发愁)者与快乐(愉快/兴奋/浪漫/温馨)者之比为 24.3%8%,小学文化水平者中为 26.3%8.7%,初中为20.5%9.5%,高中为 13.5%12.4%,大专为 10.3%15.9%,本科以上为 44%16%。在生活水平方面,自认属于低档生活水平者中茫然者与快乐者之比为 36.4%47%,中偏低档生活水平者为 18.8%9.3%,中档为 11%12.9%,中偏高档为 9.3%16.4%,高档为 38%23%。在城乡居民总体中,每 10 个人里大约有 4 个人感到平静满足,有
19、1 个人感到愉快浪漫温馨,有 1 个人平淡冷漠,有 2、3 个人会无聊、发愁、焦急和紧张,还有个别的会随遇而安。如将所有的情绪大致划分为积极的、中立的和消极的三种,则此三者间的比重约为551.5。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人群在平静满足、平淡冷漠、紧张感方面的差距不是特别大,而最能体现差异的两类情绪是:无聊发愁与愉快浪漫温馨,这也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及的茫然与快乐这两类情绪。在所有的情绪中,女性(46.2%)比男性(39.4%)更具平静满足感。城乡之间比较,更可见农村居民的平静满足感稍低于城市居民,而无聊发愁的人群者差不多 2 倍于市民(参见表 3)。这与我国当前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差别是相
20、关的。 表 3:城乡居民当前情绪主要分类选项分布(单位:%)总体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平静满足 42.9 45.7 38.9无聊发愁 16.5 13 21.1平淡冷漠 1.2 2 10.9愉快浪漫 1.1 1 10.8焦急紧张 7.7 5.4 7.2随遇而安 4.4 5 3.5调查结果说明: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2. 这份调查报告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的?是怎样整理、归纳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_答案:调查报告是通过抽样调查法来进行调查的。抽样时能关注到样本的典型性、区域性、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因此,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整理与归纳所得的材
21、料时,作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列表,筛选出相关数据说明问题,结合调查的目的,最终得出调查的结论。考点三 鉴赏评价文本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人类的代价美 蕾切尔卡逊现在我们主要关心的已不再是那些曾一度在全世界引起疾病的生物,卫生保健、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新式药物已经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传染性疾病。今天我们所关心的是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这一灾害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发展起来之后由我们自己引入人类世界的。环境健康的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各种形式的辐射,二是由于化学药物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杀虫剂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这些化学药物正向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蔓延开来,
22、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单个或联合地毒害着我们。这些化学药物的出现给我们投下了一个长长的阴影,这一阴影并非吉祥,因为它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这一阴影令人担忧,因为简直不可能去预测人的整个一生接触这些人类未曾经验过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物的后果。杀虫剂与环境疾病分布的相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已经看到它们现已污染了土壤、水和食物,它们具有使得河中无鱼、林中无鸟的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现在这一污染已彻底地遍布于我们整个世界,难道人类能够逃脱污染吗?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与这些化学药物单独接触,只要摄入的总剂量达到一定限度,他就会急性中毒。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农民、喷药人、航空员和其
23、他接触一定量的杀虫剂的人员的突然发病或死亡是令人痛心的,更是不应该发生的。无形污染我们世界的农药,被人少量吞食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因此为全体居民着想,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倍加重视并研究解决。负责公共健康的官员们已指出: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可以长期积累的,并且对一个人的危害取决于他一生所获得的摄入总剂量。正因如此,这种危险很容易被人忽视。人们一贯轻视那些看来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危害的事物。一位聪明的医生莱因达宝斯博士说:“人们平常只对症状明显的疾病极为重视。正因如此,人类一些最坏的敌人就会从从容容地乘隙而入。 ”这一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正如同对密执安州的知更鸟或对米拉米琪的鲑鱼一样,是一
24、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生态学问题。我们毒杀了一条河流上的可恶的飞虫,于是鲑鱼就逐渐衰弱和死亡。我们毒死了湖中的蚊蚋,于是这些毒物就在食物链中由一环进入另一环,湖滨的鸟儿们很快就变成了毒物的牺牲品。我们向榆树喷了药,于是在随后而来临的那个春天里就再也听不到知更鸟的歌声了,这不是因为我们直接向知更鸟喷了药,而是因为这种毒物通过我们现在已熟知的榆树叶蚯蚬知更鸟一步步地得以转移。上述这些事故是记录在案的、可以观察到的,它们是我们周围可见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反映出了生命或死亡的联系之网,科学家们把它们作为生态学来研究。不过,在我们身体内部也存在着一个生态学的世界。在这一可见的世界中,一些细微的病原产生了严
25、重的后果;然而,平常似乎不易看出这种后果与那些病原之间的联系,因为病原出现在身体的部位离最初出现损伤的地方很远。有关当前医学研究动态的一个近期总结说:“在一个小部位上的变化,甚至在一个分子上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并在那些看来似乎无关的器官和组织中引起变化。 ”对一个关心人类身体神秘而又奇妙功能的人来说,他会发觉原因和后果之间很少能够简单、容易地表现出联系来。它们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完全脱节。为了发现发病与死亡的原因,要依靠将许多看来似乎孤立的、相互无关的事实耐心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通过在广阔的、相互无关的许多领域中进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我们习惯于找寻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影响,
26、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这一影响以一种无法否认的明显形式急骤地出现,否则我们总要否认危害的存在。(选自寂静的春天 ,有改动 )3. “于是在随后而来临的那个春天里就再也听不到知更鸟的歌声了”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该怎样防止“寂静的春天”的到来,请说出两种方法。_答案:(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重视化学药物的危害,而将要付出沉重代价、将要出现毫无生机的可怕世界的极大忧虑。(2)防止“寂静的春天”的到来的方法。示例一:加强人类对于化学药物危害的认识,学会长远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不要忽视化学药物给人类带来的一些潜在的危险。示例二:人类社会要通力合作,以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与方式,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某一方面的利益而损害了长期的全局的利益,不要只顾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