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血吸虫病知识讲座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报告,2003 年 1 月至 11 月,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人 1113 例,其中中小学生为 568 名,占发病总人数的 51%。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在我校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同学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同学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在让同学们来了解一些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一、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肠炎、肝硬化,
2、并导致腹泻、消瘦、贫血与营养障碍等疾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据国家卫生部疾控司官员透露:中国血吸虫病疫情近年来出现反复,钉螺扩散明显,新疫区不断增加,血防形势异常严峻。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受血吸虫威胁的人口已近亿。广东境内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血吸虫病例,但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输入大省,外来疫情侵入的危险不可小觑。 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与体征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 3 种。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 1-2 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潜伏期:平均 40 天,多数在 3 周-2 个月
3、。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起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各种抗生素对血吸虫病发热均无效,而经抗血吸虫治疗后,发热可迅速消退。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一是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急性血吸虫感染多发生于 5-8 月份,但在湖区,9、10 月份因捕鱼捞虾而发生急性感染亦不少见。二是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畏寒、发热、多汗和肝脏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及腹泻等。重症病
4、人可出现腹水和肝功能损害。三是粪便检查找到血吸虫卵,或血清学检查发现(血吸虫)抗体或(和)抗原,且滴度很高,这都是确诊的依据。急性血吸虫病容易与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相混淆,要由医生来鉴别。三、血吸虫的一生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 6 个阶段。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了水,虫卵被带进水中,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水中的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子胞蚴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人们因生产劳动、生活用水、游泳戏水等各种方式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
5、体皮肤,进入皮肤后即转变成童虫,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熟,成为成虫。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二三千个。这样一个周期即是血吸虫的一生,即生活史。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四、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
6、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在一般的流行区,5 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5 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
7、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由以上可以看出,人们是否感染血吸虫完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尾蚴数量的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有关。五、什么地方最容易得血吸虫病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作易感地带。一般是指人畜常到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此外,也有大量尾蚴随水流扩散到无螺地区造成感染的情况。不同类型的疫区其易感地带的地形、地貌也不相同。在水网地区,易感地带常常位于居民点附近。如居民因
8、生产生活常去的地方,或船民、渔民经常停靠船只的码头附近,或牛棚及耕牛过河渡水的渡口附近,或排灌渠道内。在湖泊沼泽地区,易感地带大多是地势低洼、地形复杂、感染性钉螺密度高、人畜活动频繁的江湖洲滩、孤岛或新围堤垸尚未开垦的地段。丘陵和山间平坝地区的易感地带常在居民区附近的池塘、沟渠和小溪。高山型地区的易感地带主要为梯田,其次是家畜放牧的草铺和坑、塘、沟等。六、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 4-10 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在冬天,当天寒地冻,河水、湖水、塘水结冰或干枯时,感染性钉螺极少甚至不逸出尾蚴,形成较长
9、时间的血吸虫非易感季节,感染不容易发生。但在某些血吸虫病流行区,冬季气温不一定很低,仍有可能发生感染。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最适宜钉螺活动。加上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多。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另外,在洞庭湖、鄱阳湖湖滨和长江沿岸等一些地区,洪水季节到来时,由于抗洪抢险突击下水人数增多,因此,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秋季温度也适宜钉螺活动,且又是捕鱼的好季节,鄱阳湖、洞庭湖等沿湖地区居民纷纷下湖捕鱼、捉虾,常常发生急性感染。因此,秋季同样是感染血吸虫的一个重要季节。七、预
10、防血吸虫病的措施面对疫情,我们需要的不是惊慌,因为:血吸虫病可防可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1、 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牛以控制传染源;2、 灭螺以切断传播途径;3、 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卫生(提倡用井水。可疑用水消毒:饮水先用明矾沉淀,再以漂白粉消毒。每担水加漂白粉 1 克漂白粉精一片,15 分钟后即可安全取用);4、 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防蚴笔(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加 2氮硝柳胺和 10松节油制成)具有强大杀灭尾蚴的作用,涂擦皮肤可耐久不脱。此外有 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亦有杀灭作用。为了切实搞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下面几句话:血吸虫,害人精;水中游,看不见;人下水,它就叮;不觉中,就得病;血吸虫,危害重;发高烧,肚如鼓;长不高,身体瘦;到晚期,会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