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高等教育学.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41492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40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高等教育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高等教育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高等教育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高等教育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大全之高等教育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学 1.1 高等教育是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 1.2 高等教育特点: (1)高等性、高深性: 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高等” “高级” “高深” ,都是相对于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相对于所有人力资源中的中初级人才,相对于整个知识大厦的中初级知识而言的; (2)专业性: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其重要本质就是专业性,专业性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特征,而高等教育的任务,正式分门别类地传授这些专门知识和技能、培养某一特定领域的专门人才; (3)正规性、制度性: 高等教育是在一定的形式与机构中实施的

2、,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高等教育活动产生在先,而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在后; (4)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3 高等教育专业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2.1 古代西方古典教育: “三艺” 为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艺” 为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2.2 古代中国教育: “ 六艺” 为礼、乐、射、御、书、数 2.3 太学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 官立大学 制度的确立。 2.4 西方历史上, 独立形态 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标志是 欧洲中世纪大学 。 2.5 洪堡 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他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学术自由的原则 (包含三层意思: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挚肘;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2.6 威斯康辛思想:由威斯康辛大学提出,认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 (培养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发展科学)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服务社会)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特别 强调第三项任务 的重要性。 2.7 1862 年成立的 京师同文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它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开路的作用,并最早采用 单科授课制 。 2.8 蔡元培 北大

4、改革:以囊括大典、 兼容并包 为纲,倡行学术自由;建立 以“学”为本 的新学科体系(于 1919 年实行选科制,鼓励学生跨系选修) ;建立 教授治校 的民主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北大从一个充满封建积习的旧衙门式学堂转变为一所富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学府,成为中国近代大学的样板,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9 中国的高等教育于 1952 年进行了以学科调整为主的第一次院系调整,1955 年第二次。高等教育实现了层次结构的发展、科类结 构的发展、形式结构的发展、分布结构的发展。 3.1 高等教育发展:是指 高等教育制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逐步 优化 的过程(发展是有方向有价值取

5、向的,不同于变化) 。其社会基础是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 3.2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要素,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及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理解高等教育现象的基本前提。 政治基础: 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阶级关系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权力、力量的组合关系,其核心是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直接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偏向或利益追求) ;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本)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建立了国家高等

6、教育体制。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作用的基本性质是政治 直接制约高 等教育发展。 3.4 经济基础: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的完善程度;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3.5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质量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3.6 高等教育影响因素总结:第一, 在实践中,多种要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在时间上是同时的和持续的; 第

7、二, 多种要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在性质和侧重点上是有所区别的( A 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通常具有强制性特征,并铸就高等教育制度的性质; B 经济构成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任何政治制度下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C 科技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并在智能和方向方面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D 文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于观念方面的作用,并具有惯性和潜在性;E 基础教育构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因,具有直接、显性的意义) ; 第三, 多种要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只有为人们普遍意识到,成为人们普遍的要求,这种作用才有获得实现的可能; 第四, 由于多种要素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综合的和

8、全面的作用,因而,高等教育自身应当全面地面向多种要素,而不只是接纳其中一种要素的影响,而忽略其他的要素的制约; 第五, 多种要素之所以持续地、顽强地制约高等教育,其基本原因是高等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强大的社会功能和教育系统内部的引导功能。 4.1 高等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4.2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对基础教育的作用上。 4.3 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也即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表现为 三大方面: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这 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

9、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5.1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质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 5.2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 两 个基本层次, 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本科和专科属同一层次,其差别主要在 性质任务 上,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本科院校的培养

10、目标,则要求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5.3 专才和通才的区别,可以通过 知识面 和 职业适应面 来考察。 5.4 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 任务(目标)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法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它对高等教育目标的规定,是我国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5.5 当代大学生特点? 答: ( 1)从群体特征来看 ,规模扩大;成长背景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 (2)从身心特征来看 ,大学生心理存在过渡性、可塑性、矛盾性,矛盾性的具体表现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

11、盾,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等; ( 3)从思想、行为来看 ,影响思想、行为的因素存在多样性,学生思想关注的分散性,价值取向多样性,思想行为的反哺性; (4) 身心方面存在特殊性: 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整体而言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面对的压力较大,心理成熟度还不够。 6.1 专业是 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学业门类) 。 6.2 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质: 职业性 和

12、学科性 。 6.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了 11 个 学科门类, 249 种 具体专业。 6.4 就专业口径而言,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可以分为 大专业模式 和 小专业模式 。大专业模式对应通才教育,业务范围和口径比较宽,对于职业的适应性也较广;后者对应专才教育,口径比较小,对具体职业或产品的针对性很强。 6.5 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6.6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分 纵向结构 和 横向结构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是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实质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 6.7 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

13、括 教学计划 和 教学大纲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 7.1 教学是 教的人引导学的人学习、实现学的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7.2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性质的活动过程向另一性质的活动过程的“过渡的阶段” ,具有 过渡性 。 7.3 高等学校 教学过程的性质 典型地表现为: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7.4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P131-138,最重要的是关注: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8.1 教学 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8.2 绩点制(积点制)是与学分相配套的、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制度,能显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

14、劣高下。 10.1 教师是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0.2 高等学校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群体性 10.3 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表现在 学科专业 和 教育专业 (双专业性) 10.4 教师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11.1 高等学校是兼有 教育性 和 学术性 的社会组织,具有松散结合系统的组织特征。 ( 教育性、学术性、松散性 为高校组织的特征) 。采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 11.2 高等学校管理存在两种性质的权力: 学术权力 与 行政权力 。 12.1 高等教育制度是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性质、范围

15、、机 构、活动方式、培养目标和运行原则的规定。可以分为 三大模式: 集权模式、分权模式、集权分权并重模式。 12.2 我国现行的 高等教育招生制度 是:统一考试招生制度(高考选拔制) 13.1 高等教育大众化指 一个国家适龄青年中接收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至 50之间。 13.2 高等教育 多样化主要表现 在:培养目标多样化、教育对象多样化、培养方式的多样化、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经费来源多样化、社会职能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学是旨在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和意义 的一门新兴教育学分支学科。 02、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

16、活动,是 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 03、高等教育的本质特性: 1、高等性。最本质特性、属性 2、专业性。最突出本质属性、特性 3、正规性。 04、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三艺、四艺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六艺 06、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07、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08、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的是:德国教育家洪堡 09、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 和研究所,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的是:德国柏林大学 10、第一次提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是:美国威斯

17、康辛大学 11、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 富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是: 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2、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13、 211 工程: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 100 所高校和重点学科 14、 985 工程:即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 15、高等教育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制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逐步优化的过程 16、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基础教育 17、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政治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 : 1、政治制度的方向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2、阶级关系制约高等教

18、育发展的利益 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18、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性质是:政治直接制约 高等教育的发展 19、政治力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特点大致分两类: 1、指导和领导 2、咨询和参谋 20、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 : 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决策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20、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 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 的调节。 21、基础教育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 1、基础教育

19、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2、基础教育规模制约高等教育规模 22、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 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 2、推进社会政治生活 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23、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 1、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24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知识和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25、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新文化 26、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服

20、务社会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27、高等教育的对象(高校的教育对象) :大学生 2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归宿 29、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层次: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本科和专科属同一层次,两者没有层次之分 30、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 1、培养方向 2、使用规格 3、规范与要求 31、专业:是高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 在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 高校专业的双重性质:职业性、学科性 33、专业的层次结构: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分为 11 个学科门类(科) 、 71 个种类(类) 、 249种具体专业(种) 34、专业口径:指专业范围的覆盖面,也

21、可以说是专业培养人才的职业适应面。 35、课程:可以简捷地理解为高校的教学科目及其内容 36、课程的主特征:专业性、 探究性、前沿性 37、高校课程文件: 1、课程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主要教学形式、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2、课程标准 38、教学:教学生学 39、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40、大学教学过程在整个学校过程中的地位十分独特,它 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一种性质的活动过程向另一种性质的活动过程“过渡的阶段 ” 。 41、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高校教学原则中重要的两条 42、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1、是

22、否有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 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是否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3、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能否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 2、能否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环境 3、能否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44、高校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 3、远程授课 45、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小规模化 2、短学程化 3、多样化 46、高校教学制度:选修制、学分制、绩点制 47、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 活动,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50、教师:

23、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51、教师角色: 1、教师是一种具有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 2、教师是一种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角色 3、教师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职业角色 5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群体性 54、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技能、教育情意 56、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3、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5、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 57、教师权利: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证,并为法律法所确认和保护。 58、教师义务:指法律规

24、定的对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59、教师权利的内容: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60、教师义务的内容: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61、 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高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度。 62、教师资格的获得,必须经过法定机

25、构 的认定 63、教师职务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 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等方面的规定。 64、高校组织特征:教育性、学术性、松散性 65、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6、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指高等教育管理机关设立、管理 规则制定、管理人员配备、管理过程运行及其关系的总和。 67、高等教育学校制度: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以及其间关系的总称,简称高等教育学制。 68、高等教育大众化:指一个国家适龄青年中接收高等教 育人数的比例,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15%至 50%之间。 论述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在由工业经济

26、 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发 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 15%以下时, 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在 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 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 20 世纪中期,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先后达到 15%,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入 20 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少数 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 50%,又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化。在新经济即将到来的时刻,各国都已将发展教育及高等教育作为重

27、要 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是因为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迎接新经济到来的迫切需要,是发展新经济对知识的社会化和人力素质的要求所决定的。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机构的 改革。不但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学校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之间在学科及研究的数量、科研的质与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同时,各层次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 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高等院校呈现出小型、中型和庞大三级规模,学校的规模与学生和职工的数量相一致。 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一是继续促使现

28、存的农、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学科朝着更综合的学科方向发展。二是学习 层次的多元化。三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在社会中进行,而不是在传统的校园中。 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私人资助和学费,只是比例不同。对于发达国家的高 等院校来说,私人资助和学费在总的运行经费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而发展中国 家政府拨款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各个国家的高等院校正 致力于开展与私人企业及社会各行业的科研合作,以扩展资金来源。 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高等院校中学生的成分呈现着日益增强的多元化倾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 究生、可获学士学位的

29、本科生和无学位的学生,以及半工半读、再培训和工作几 年又返回校园寻求更高学位的学生混合成了今天的学生群体。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接受, 并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运作:一是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开展合 作,二是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 援助计划。三是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四是进一步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 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 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

30、 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 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具有多样 化的特征,教学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和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不同。 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是我们确立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主 要是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即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高等教育是否能促进社会经 济、政治

31、、文化发展,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整体的质量观。 论述 2: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构建 现在大学的基本理念,择其要者,主要包 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 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前提,学术自 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靡。大学只有秉持学术自由、思想宽容的理念,才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学术自由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学术权利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完全超越社会的影响而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只能最终丧失学术自由。任何时代,从未有无限制的学术自由。 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

32、念,应当使社会 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 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 2、大学自治理念 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 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理念的确立,是使大学免遭外界干扰而专 注于自身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 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 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的权 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 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 的观念,

33、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 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大学在增强自主办学的同时,要学会自觉地接受政府的宏 观管理和调控;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 。要贯彻大学自治理念,需要明确实施这一理念的活动主体,这一主体的核心就 是教授。教授治校理念是依靠教师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 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 活环境;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力削弱、行政权

34、利增长的陈旧习俗,积极探索调动 教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机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国际影响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 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 益的增强,均有赖于大学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有机统一。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 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 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但现代大学的理

35、念又不限于此,随着社会 发展以及大学自身的发展,大学会不断生成新的理念,如面向社会理念、高等教 育的全球化理念、恢复失落的人文精神理念等正在成为符合时代变化与需求的新 的大学理念等,以满足大学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论述 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 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 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和归宿;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管 束为旨趣

36、的外在的硬性干预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是为具体的而 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 ,加强智能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指挥充盈的场所,成为一个塑造人的精 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有吸引力的地方。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 等教育的普遍追求。大学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实而饱满的智慧训练,这是保障他们 提高生活的力量的主要源泉。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义的职业教育。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

37、取向的 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沼,从而使高等教育由 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如不祛除文凭与就业之间的机械联系, 其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就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善。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 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狭隘的专业学习或就业准备的习惯 性思维必须扭转。祛除单纯以就业为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应把塑造学生整 全的素质、完备的能力、创造性的个性作为贯穿教育过程的、的核心目标,从而 培养一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完整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

38、 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 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 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论述 4:如何理解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 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大学在社会经济生活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 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高等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越来越要求大学在社会中承担起更大职责,发挥更多的职能。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 命。首先,培养专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 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

39、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 ( 1)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 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 学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态势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所独有的人才优势、科研 优势也对科研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3)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 21 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 21 世纪的大学,

40、特别是研究性大学,应该既是高水平的教学中心,又是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中心。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智能的延伸。 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 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代高效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 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效的职能 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效的根本使命,无论是哪一类类型或层次的高校, 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 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

41、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 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但不同 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只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 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论述 5:试述应如何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与渠道? 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 因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自有其 自身局限性。科学教育发展了人的智慧与知识,使人在征服、开发自然的过程中 解放人性、体现人的价值,使人自身得到肯定,从实质上讲,它在一定意义上表 现为实现教育最根本目的的手段;人文教育重视人性的完善,努力提升人的道德精神

42、价值,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 目的之所在。简言之,不重视教育根本目的的教育和忽视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的教育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教育。 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 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但都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是否能正确对待自我、 他人、社会和自然,这和科学精神的要求是相通的。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

43、缺。 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 ,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 。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比如通识课程是进行人 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基础。在基础课和某些专业基础课中,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 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五是选修 课程。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 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因此,必须提升广大 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使之带着人文的觉醒从事教育教学和科

44、学实践,并在教 育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启发人文的觉醒,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自然的而不是 勉强的甚至是强加的、丰富而生动的而不是单调枯燥的人文与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论述: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 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 等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形成一个两级管

45、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营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 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办学 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体制改革着手,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参与办学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应实现政治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 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 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

46、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力的下放,最终 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现办学者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包括一定的招生权;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 织与实施的自主权;“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的权利及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利;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 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 贴调整和工资分配权;“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助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 ”的权利等等。 高等教育法的

47、颁布,使我国高校的办学自 主权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得到了法律的保障,这对高校的办学活动的全面 开展,无疑将具有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但是在此还必须加以说明的是,高校 的办学自主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权力权限和范围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力来自国家的法律、政策、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利益集团力量的控制等 。没有约束或约束机制失灵的权力,其运作的结果必然走向其反面。 以上分别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角度分析了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并试图表明:在当前及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

48、主办学三个维度来 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牵动面广难度 大的复杂性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持慎重态度,从我国的国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过程。 论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学术管理,也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行政管理与 学术管理的结合,这是由高校慙学组织与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学支管理与行 政管理相结合原则要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教授等学者专厶群体在管理 中的作用,注重教学管理中的学性内沵。高校教学管理只有把学术管理与行政 管理结

49、合起来,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科学、有效、合理地运作起来。 (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只有正 确处琂好公平与效率这一对范畴,才能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融合,才能 使整个组织协调发展。在遵循“效率先,兼顾公平 ”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一方面,要在教师群体中适当分层,以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自身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获得相关人员的支持。 (三)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处理好权利与权威的关系,坚持权力与权威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四)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对于高 校这样一个人才、知识度高度密集的组织来说,进行教学管理时必要的集权是需要的,但实行分权是主要的。 (五)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 则。现代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任务。 (六)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好的管理,应当时把维护组织成员的行为自由与组织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既有规范,又有自由 ” 11、高等教育 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三大属性:高等性、专业性、正规性。 2、高等教育特点: (1)高等性、高深性: 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