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艺术研究中的伪问题邵 宏在今天的学术评价中,教授的价值是由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次数来衡量的,这无疑标志着学术工业的全面胜利和纯学术的全面贬值。而面临学术工业生产过剩问题的艺术研究本身,其产出则充满了毫无学术价值意义的伪问题。有一类伪问题直接来自渗入语言的、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集合名词。像“话语权” “颠覆” “元叙事” “主体间性”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至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们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至于像“人民性” “文学性” “时代精神”“后殖民主义”等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以牺牲多样性为代
2、价而追求理论表述上的统一。在我们的问题史中,像贸然断言“某某风格”之类的集合名词已经使我们的前辈大丢面子。狄德罗曾有一篇文章被人以“风格不像是他的”为理由从他的全集中删去;但在他的原稿被发现后,这篇文章又被重新收入了他的全集。凡米格伦对维米尔作品一丝不苟的模仿骗过了多少声名显赫的批评家的眼睛。如果不是伪造者的坦白,我们将永远满足于对维米尔风格的高度概括而不会对这个集合名词本身表示怀疑。另一类伪问题来自日益学科化的倾向和对学科发明权的诉求。由于分成各“学科”和“系” ,人文学科的整体性遭到歪曲。西方大学里有一种情形:在意大利语系里学习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比较文学系里学习十四行诗的形式,然而彼特
3、拉克的拉丁文作品却无人问津。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赵孟 的诗由古典文学专业的人士来研究,而赵孟 的书画则由艺术史专业的去研究。赵孟 一经被古典文学与艺术史专业分割,一个代表古典传统综合体的赵孟 也就不复存在了。有头脑的研究者阅读文本都定然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会将他带到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领域。只要不遭到学术的同行保护主义,那么这种研究就一定会有着令人振奋的前景。然而问题就在于以对学科发明权的诉求为指归的学术同行保护主义。事实上,伪问题的来源与 19 世纪以来人文科学竭力比附自然科学的风尚有关。 “文学科学”与“艺术科学”的说法便是明证。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之间作用方面
4、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科学家须在知识的前沿阵地工作,对他的评价最终在于他的发现。人文学科教育的目的首先是知识,人文学家真正不同于自然科学家之处在他对了解与探索两者所持的价值观不同。了解王维、苏轼比对他们进行探索更重要。探索很可能没有新的收获,但是从了解中却能得到欢乐和充实。如果人文学科不必为了维护声誉而生硬地模仿自然科学,那么人文学家的许多麻烦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有删改)1请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答:_答案 首先,提出今天艺术研究的产出充满了伪问题的观点。然后,具体分析伪问题产生的两种主要情况,并揭示伪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指出消除这一现象的方法途径。2文中举出凡米格伦的例子,有何作用?答:
5、_答案 幽默风趣而又深刻地论证了集合名词造成的尴尬与恶果。3艺术研究的正确途径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答案 避免贸然机械地套用无真实内涵和实际意义的行话与集合名词。打破专业分割,从整体进行研究。重在了解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而不追求探索必然的新发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多样性:文化讨论的起点单世联人类和世界的文明化,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更多是一种和平的交流而不是冲突的交流。因此,在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讨论中,不应把尊重和维护多样性当作讨论的结束,而应当视之为文化讨论的起点。一种文化首先应发现并张扬自己的优点和特殊价值。一种文化只有在有了比较和鉴别,能够发现并辨识自己的美时,其存在才
6、是有意义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因此也养成了妄自尊大、坐井观天的文化观。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在遭遇西方的挑战时一败再败,不得已而形成一种“文化失败”的观念,以致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揭发和自我批判。有学者认为,只有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发和批判,中国文化的“美”才真正呈现出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不但没有割断儒家,而且还是儒家新发展的前提条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来说, “五四”批判也是积极的、必要的,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意识也才是清醒的,才可能真正发现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真价值。在文明社会中生活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对其他文化的承认。贺麟在 1947 年说:“我们从一开始,认
7、识西洋文化的方法就错了。直到最近十年来,才渐渐地有一种觉悟,觉得西洋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而在物质文明的背后,有很深的精神文明的基础。 ”综合地看,西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值得中国欣赏学习之处,这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只有全面认识西方文化,认真反省中国文化,才能对西方之“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同文化之间没有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没有自觉的交流和交融,对其他文化的承认也可能是被动的、消极的。但若因此而以为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欣赏来消除文化冲突,显然是不清醒的。就一种文化而言,可以发现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就不同文化而言,可以发现人类精神创造的共同法则。 “共性”或普遍性不是存在
8、于各个文化之外、之上的另一种文化,而是体现、蕴含在各个文化之中的为全人类所实践并能共同接受的文化价值、意义、形式和风格。只有在着眼于文化的个性或特殊性的同时,又能坚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才能进入处理文化多样性的最高境界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倾听、模仿、学习,自觉地取长补短,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识。(选自上海采风月刊 ,有删改)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答:_答案 首先提出观点:应该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维护作为文化讨论的起点。其次从对自我文化和对其他文化两个方面论述文化交流应该具有的认识和态度。最后得出结论:不同文化之间应该自觉交流,互相模仿和学习,形成文化的共识。5文中画线的句子表
9、达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答:_答案 对文化的自我批判不会影响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对文化的自我批判是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缺少自我批判和审视,文化可能会陷入妄自尊大或“文化失败”的困境。6结合全文,你认为在文化多样性时代,不同文化间交流应有什么样认识和态度?答:_答案 (示例) 在认识和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文化间交流。 对自我文化和其他文化持有清醒的认识和认同。既坚持文化的个性或特殊性,又坚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识。(或“不抱残守缺,不完全照搬,在相互欣赏彼此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间交流,互相交融并建立文化共识”)文化互赏、交流,最终形成融合是一个漫长甚至是没有尽头的过程。(答出任意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