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韩非在喻老中说“千里之堤, _”,刘备给儿子阿斗的遗训是“勿以善小而不为,_”。2苏轼定风波中表达从容、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 “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的句子是“_,_,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 核舟记里核舟两边窗上刻有苏轼前后 赤壁赋 中的四句写景佳句“_,_”“ _,_ ”。 5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借 “_,_,可乎?”来表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答案】1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4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5 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易错成语勤温习1蛇年春晚上,国际巨星席琳迪翁与中国民歌天后宋祖英合唱了中文版的 茉莉花,可谓鸾凤和鸣,让所有观众得到了高稚的、美的享受。(鸾凤和鸣,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妻和谐。此处使用对象不当。)2他们熬着通宵买回的只足一张薄薄的车票,虽然筚路蓝缕,但那张薄薄的车票承载的不仅仅是在外一年的乡愁,更多的是对于团圆的期盼。(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不合语境。)3 “先贤古墓”是 40 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 1300 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
3、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此句应用“名副其实”。)4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官员抓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切 忌朝令夕改,“先算好任期,再做出政绩”。(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与此句语境不符。) 5当中产阶级以暴力应对房产跌价、文人以暴力对待观点分歧时,要求小贩和城管相敬如宾,就显得有点儿幼稚了。(“相敬如宾”比喻夫妻相互尊敬,用错对象。)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懂得满足经典素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
4、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但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的境况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 苏格拉底说
5、:“ 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啊!比如,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玩也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很多乐趣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 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而他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苏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乐乐。那人又问他:先生,住七楼又有哪些好处呢? 苏格拉底说: “好处多着呢!比如说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时新素材: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
6、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清词丽句背一点1满足是豁达的气度。懂得满足的人容易快乐,因为他们计较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丰功伟绩,不是流芳千古。他们在乎的是活出真我,只要实现自我的价值,那么名利算得了什么。人生苦短,求平凡者得灿烂;学业涩长,倾毕生者获辉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劳动者,那些在实验室里孜孜不倦的科学家,那些为了祖国荣誉吃苦耐劳的运
7、动员,他们都很满足。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手,滴自己的汗,走自己的路,即使头顶没有光环,他们的心底充满阳光。正是因为这种豁达,无数英才孕育而生,谱写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2满足是宽容的胸襟!也许你身怀绝技,却只得到少得可怜的收入;也许你才高八斗,却还是名不见经传的职员;也许你有凌云壮志,却无处施展所以你抱怨,你愤世嫉俗,你感慨命运的不公。噢,不,不要这样,你要学会满足。认认真真得过好每一天,不愧对自己就是真正的精彩,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用灿烂的笑脸告诉世界,我很满足,即使我很平凡,即使我很普通,我生活着,我努力着,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我奋斗的轨迹,拼搏的汗水里浸润着我无悔的人生! 3满足是美丽的心情。山
8、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面对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太阳只有一个,如果你不是太阳,那么面对太阳吧,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到满眼阳光。不要苛求自己达到最好,因为永远都不会是最好,让我们学会满足,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成与败,荣与辱,让我们真诚的祝福比我们强的人,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学会满足,抛开那些世俗纷扰,抛开那些尔虞我诈,抛开那些追名逐利,学会满足,收获平和的心情,收获乐观的态度,收获真实的自我!满足,是智慧的沉淀,是人生的哲理,是无法掩盖的光芒,即使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我已经很满足,因为我真的飞过!享受生活中的阳光,雨露,享受你拥有的一切。只要你学会满足,“
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俗话说:”知足者常乐“ ,我想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重要的是心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现如今很多人总是不停地在为金钱名利地位奔波劳累,他们可曾想过放慢脚步,去欣赏路旁的小草的坚强,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去拥抱头顶那方广阔的天空有时候人应该学会满足,学会取舍,学会倾听心灵的声音。5很喜欢佛学中的一句话:”吸进去,呼出来“,一个如此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无限的禅意。人生路上我们在不断地赶路,不断地想远处遥不可及的目标前进,可是为什么不会放下自己的贪欲,做一个宁静祥和的人呢?陶渊明正是因为可以放下尘世间的繁华,才可以在田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净土。技能再提高一、考点综述评价文章的
10、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11、。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12、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13、,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14、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七)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二、应试技巧指南角度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一)考向探究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
15、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二)解题方法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风格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2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
16、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打上烙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着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词、宋诗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的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3要利用暗示信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
17、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三)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 句(联)写了 XXX”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角度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考向探究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
18、,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的思想感情。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更是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二)答题要领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
19、两类。5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6抓住注释(三)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角度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20、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
21、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二)答题要领1体悟要深入 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
22、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4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三)答题步骤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23、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1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4 分)(2 )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1 ) 伤春之情。作者“病起 ”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
24、,无法挽留,只能用 “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 分;其中 “情感”1 分,“分析 ”1 分)。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2 分;其中“情感”1 分,“分析”1 分)。(2 ) 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
25、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6 分;答出 给 3 分,答出或 给 3 分;其中“手法”1 分,结合诗句具体解说 1 分,表达效果 1 分) 【解析】(1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光消逝、景色惨淡的画面,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复国的向往之情。起句的描述,即为忧伤的气氛所笼罩。词人卧病枕上
26、,夜夜倾听五更钟声。今病起晨望,则见晓色中风卷落红,扫地以尽。春天在词人卧病时悄悄地过去了,这对“病起”的词人来说,不不啻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里的“病”字,不仅指体内的病痛,而且更是词人心灵创痛的真切流露。紧接着,词人不禁向苍茫大地发问:“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春色无情,衬托的正是词人对故国的多情。作为一名爱国志士,陈子龙曾向南明政府献计献策,四方奔走,结果一切努力都化作流水,复国之梦日趋遥远。感念及此,词人不觉泪下,“留不住,苦匆匆”。一个“苦”字,包涵了词人从希望到失望、多少痛苦难言的情感。下半阕词人的笔触落在了“楚宫吴苑”上。“楚宫吴苑,指一度建都南京、旋即覆亡的南明弘光朝的故宫。
27、这里虽然已是花落春去,杂草丛生。而游蜂仍留恋芳丛,飞绕其间。这 “恋芳丛”的“游蜂”,隐包括作者在内的爱国志士;一个“绕”字则说明了他们对故国的依恋和对复国的无限希望。【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
28、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
29、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
30、可感、形神兼备。为意境服务,能营造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3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释: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1)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3 分)(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3 分)(3)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案】(1 )比拟(1 分)为诗歌营造了一个沉重的氛围(1 分)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1 分)(2 )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夜色降临、旷野辽阔的湘江秋景图(3 分)(3 )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愁,报国无门的慷慨不平之气,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之情。(一点一分,答满三点得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