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博士杯初二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4236719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杯初二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博士杯初二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博士杯初二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博士杯初二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博士杯初二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卷(牡丹江市) 第 1 页(共 8 页) *试卷(牡丹江市)第 2 页(共 8 页)考 号姓 名 装订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八年级物理试题温馨提示:各位考生请把选择题的选项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否则无效!(本试卷满分 10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8 分)1.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向青天 D霜叶红于二月花2 .如图所示,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根据他们飘动的方

2、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3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旁边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过的汽车4.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5. 我

3、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直升机从高空拍摄到的画面,若用镜头焦距为 60mm 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 A、大于 120mm B、恰为 60mm C、小于 60mm D、略大于 60mm6. 在城市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 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的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格的是 ( )A身高约为 1.5m B两臂侧平伸直时两个中指间的距离约为 1.5m C脉搏跳动约 60 次/min D手指甲的宽度约为 1.0mm8. 下列关于

4、声音产生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敲打物体发出的B响尾蛇遇到危险时会响尾,发出“兹兹”的声音警告对方,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坚硬的鳞片震动而发出声音的C物体停止震动后,声音立即消失D只有固体震动才能产生声音9.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的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0.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

5、播是否需要时间11. 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得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12 . 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 ) A熔化一部分 B完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13.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震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播能量*试卷(牡丹江市) 第 3 页(共 8 页) *试卷(牡丹

6、江市)第 4 页(共 8 页)( 装 订 线 内不 要 答 题 ) 装订线14 . 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熔化 C液化 D。凝华15. 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 ”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 ) 16. 一个人晚上沿马路散步,经过一路灯,此时灯照射人时所形成的影子长短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

7、。先变短后变长17. 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A 、凸透镜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 C、凹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18. 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子中进水了,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这其中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9. 2008 年北京

8、奥运会全面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 0.51.2m 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0.5 米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0.1 米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0.5 米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0.1 米 二 双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每题多选或有错选的答案均不给分,选对但不全的给 1 分)20. 2010 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

9、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减少了地面上方空气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21 .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22、在水深 1 米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鸟停在岸边的柳树距水面5 米高的树杈上婉转的“歌唱” ;在距岸边 2 米的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地游动,静观湖面, “小鲤鱼” 、 “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副

10、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 ) A 、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 1 米C、站在岸边看见“小鲤鱼” 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大于 1 米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 ”和“小鲤鱼”都是虚像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23暑假,小明准备去上海看望外婆。他在网上搜索到了北京南至上海的一系列快车次,最终决定乘坐“和谐号”动车组 D231 次列车,该车的部分经停车站的信息如下表所示。则北京南到上海的路程为_km ,动车组从北京南到南京的平均速度为_km/h(保留整数)站名 到达时刻 发车时刻 停留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北京南

11、09:45 0兖州 14:06 14:07 1 分钟 4 小时 21 分 642 千米南京 18:00 18:02 2 分钟 8 小时 15 分 1153 千米苏州 19:37 19:39 2 分钟 9 小时 52 分 1370 千米上海 20:21 10 小时 36分1454 千米24 .中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的听到夜袭的敌人马蹄声。其原因是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中的声音传声速度_。25 .雷雨时,小明看见闪电后 2s 听见雷声(光速很大,传播所用时间不计) ,则小明距打雷处的距离是_(气温为 15 摄氏度)26.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 ,是指男

12、同学声音的_低,这时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27.远处的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试卷(牡丹江市) 第 5 页(共 8 页) *试卷(牡丹江市)第 6 页(共 8 页)考 号姓 名 装订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28.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他们都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29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_(填写

13、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30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的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 A中,试管 A 在装冷水的容器 B 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 A产生的现象是_,同时看到温度计 C 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热量。31.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所熟悉的符号,他们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雾属于_现象,霜冻属于_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的共同点是,他们在形成的过程中都要_热。32 .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汽,这是_现象;过一

14、会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热量。33 .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质;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选填“升高”或“降低” )34.如图所示,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是根据_的道理。35 .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饰,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光污染主要原因是由

15、于光在玻璃便面发生了_反射四 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4 分)36、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以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37.某人在木架上,眼睛 P 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 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 3 米,现在人面前 2米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 MN,如图所示,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 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_米。五 实验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38.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

16、使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_,你的理由是什么?_。39 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他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装在内罐中,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 _ (2)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试卷(牡丹江市) 第 7 页(共 8 页) *试卷(牡丹江市)

17、第 8 页(共 8 页)( 装 订 线 内不 要 答 题 ) 装订线_ 40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和假设】通过观察如图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的高低、液体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入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

18、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41 .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侧观察(选填 A 、B)(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 )像。4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

19、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是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移动。六 问答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43.在一场大雨之后,云开日出,风和日丽,一座栽培苗木的塑料大棚如图所示,突然失火了,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没有造成大的灾害,事后,人们分析火灾的原因,百思

20、不得其解,是谁放的火呢?44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为什么?七、应用题(每题 3 分,共 6 分)4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 1m 长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 0.5cm/s 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以后,以 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爆炸地点 600m 以外的安全地区?*试卷(牡丹江市) 第 9 页(共 8 页) *试卷(牡丹江市)第 10 页(共 8 页)考 号姓 名 装订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46 .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 1.5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后,改用 2.5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