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麦哨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 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等 8 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
2、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故事。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课前预习: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故事。文本解读: 2麦哨初次接触,这篇课文非常清新,我觉得孩子们也应该喜欢,因为很新鲜。接着,我对文本进行了研读,发现了文本除了表面上的有趣之外,还有这些语言现象值得关注: 1.题目质疑麦哨看到这样的题目孩子们可能会问,麦哨什么意思?用麦秆做的,麦秆可以看看是什么样的?可以听听麦哨是什么声音。2. 课文中对麦
3、哨的描写梳理带着这些问题马上进入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麦哨的句、段。出示描写麦哨的词语:呜卟呜卟、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欢快柔美、你呼我应、此起彼伏 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麦哨吹响的声音来体会以上词语的含义。3.课文除了写麦哨还描写了哪些画面?割草、玩游戏、吃“茅茅针”河畔割草 湖边玩耍 吃“茅茅针”4.文章中大部分篇幅是写孩子们的玩耍,为什么题目要取麦哨?这一点我想不通。不过,那一个你呼我应,我觉得有了一点线索,那麦哨正是他们传递信息的信号,是那一声声的麦哨声,把这些活动、游戏串成了一条线,正是这一声声的麦哨声吹出了他们内心的愉悦,那种快乐无以言表,我想那麦哨声就是最好的答案。5.三件乡村游戏活
4、动,孩子们应该比较感兴趣,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玩游戏时的感受以及体会。用游戏来解读“欢快”,用麦哨的声音解读“柔美”设计理念: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 ”,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3预学单:一、预习检测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读拼音,写词语。h pn y du mi su j ju fi f( ) ( )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麦叶 ( )的油菜花 (
5、)的穗儿 ( )的脸蛋 ( )的萝卜花 ( )的麦芒4、积累课文中关于颜色的词语(三个以上)。5.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二、自主、合作、探究1、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一二自然段在文章的开头,三四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这种写法你们见过吗?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4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7.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8、课文的题目是麦哨,但真正写麦哨的只有 1、2、7、8 四个自然段,那为什么取名为麦哨? 9、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