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频考点训练(十九)时间:25 分钟 分值:100 分每日必练 15 分钟限时训练1(2013广东省六校联合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悼念/倒爷 俘虏/掳掠 非难/难免B蜕化/褪色 蹉跎/嗟叹 果脯/胸脯C炽热/炙烤 诀别/联袂 创伤/开创D歼灭/悭吝 犒劳/蒿草 押解/解差解析 Ado/do, l, nn/nn。B.tu,cu/ji,f/p。C.ch/zh,ju/mi ,chung/chung。D.jin/qin, ko/ho,ji。答案 C2(2013湖北省黄冈市期末测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婆娑 惺忪 学以至用 殒生不恤B磐石 砥砺
2、不假思索 旁稽博采C缭草 倩影 豁然开朗 偃苗助长D斑驳 恶梦 开城布公 骇人听闻解析 A至致;生身。C.缭潦;偃揠。D 恶噩;城诚。答案 B3(2013河南省罗山县第二次模拟)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如履薄冰,危机是显而易见的。B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专家们对这个名胜区的山川结构、地形地貌已一目了然。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D近几年,他用经营养殖场赚来的钱帮乡里兴建了 10 所希望小学,人们都称赞他是位从善如流的企业家。解析 A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
3、为谨慎,存有戒心。B.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C.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新意。D.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答案 C4(2013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 5 月联合考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现实中一些部门预算公开的变味,公众期望预算法修正案在强调公开之外,以更有力的规范,确保公开的“质量” ,如此,才能使预算公开名至实归,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利。B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 ,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C彩虹4
4、 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查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升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这让我们再一次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解析 B成分残缺在“既包括”前加“这本书”或将“创作了”改为“创作的” 。C.句式杂糅“具有能力 ”和“在方面”杂糅。D. 搭配不当将“提升”改为“开拓”或 “拓展” 。答案 A5(2013四川省成都七中热身考试)什么是 “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看法。对老师来说,幸福是看到学生听讲时专注的眼
5、神,是下课时听到学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答案 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是他们的咿呀学语、摇摆走路;对相依相伴携手走过人生的夫妇来说,幸福是相濡以沫,是彼此健康的身体。6(2013浙江省杭州二中 6 月适应性考试) 以“自由”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句间衔接连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棵脆弱的幼苗主要需要自由。答案 自由是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主要需要的,因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这棵脆弱的幼苗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201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6、完成78 题。栖禅 暮归书所见唐庚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注 栖禅:惠州山名。7此诗在炼字方面颇为人称道,请从第三句中找出最为传神的一个字,并结合诗境分析其妙处。答案 “失”字。本来是因为山峦重叠,山深林密,把小寺遮得看不见了, “失”字,表达出小寺好像不存在了,消失了。形象地表现了小寺环境的幽深清静。透露出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8 “好诗全凭结句高” ,请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与前三句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关系。答案 写法上:前三句大处着笔,是面的抒写,是浑然的整体,而结尾则是点的集中,是局部的放大;前三句是长镜头,结尾是特写;前三句是整
7、体的大色块,结句是画中焦点。( 应答出写法上点面结合、场景与特写、整体与局部兼顾的特点。) 内容上:前三句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暮归栖禅山时,看到暴雨来时天地一片昏黑,雨过又满目青葱,处处洋溢着春天归去、初夏来临时山深林密的壮丽,色彩对比强烈,是一种整体的直观感觉,结句的“湖尽”二字不但点明“归”意,补充交代了前三句的景象乃为舟行观察所见,且让全诗画面有层次感、纵深感和流动感,而且“得孤亭”三字将读者视线拉回眼前的特写,由浑茫的整体感觉到集中的焦点画面、特写镜头,圆转自然,给人极高的审美享受。9(2013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第三次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民生各有所乐兮,_。(屈
8、原离骚)(2)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贾谊过秦论)(4)越陌度阡,_。( 曹操短歌行)(5)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6)江间波浪兼天涌,_。(杜甫秋兴八首)(7)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8)羽扇纶巾,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 (1) 余独好修以为常(2)吾尝跂而望矣(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枉用相存(5)羁鸟恋旧林(6)塞上风云接地阴(7)同是天涯沦落人(8)樯橹灰飞烟灭每日必背 5 分钟资料储备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一)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刊之论:比喻不能
9、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修改的言论、文章或著作,说明其质量高。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又
10、形容自然风光美好。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跟“下里巴人”相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例,那些反动文人,除了,替他们的主子帮腔以外,还能干什么呢?( 含贬义)对簿公堂(庭) :对簿,受审时根据诉状核对事实。公堂,旧时审理案件的地方,即今所指的法庭。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大快人心(人心大快)
11、 :快,指痛快。指决议、举动、结果完全符合人心,使人们非常痛快。多用于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的场合。作褒义用。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每日必读 5 分钟素材积累一任顽童十八年2013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千年前,孔老先生面对八佾舞于庭发出无奈感喟。见今日的孩童,我只能学夫子仰天,长吟“童不童,童哉!童哉!”所谓先发制人,枪声未响,我们就要爬着抢跑。为什么?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人讥笑。曾看到一个孩子,也就十岁上下,捧着一本诗经 ,一旁是一本庄子 ,我惊叹他的超前与穿越,内心惊恐地发现自己已落伍。我走过去,问他:“你在背书吗?”男孩口中仍然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2、” ,对我点了点头。 “那你读懂了吗?”男孩摇摇头,一双晶亮的眼睛在镜片后闪出迷惑的光, “为什么要懂,会背就够了。反正别人也不会懂。 ”我哑然。社会的功利原来早已渗入孩童稚嫩的心,而他们像海绵一样的思想是否已经将之消化,而无情挤出功利的毒素,回归孩童的天真?我不禁哀伤。老子曰:“无为而治。 ”而读着“庄生晓梦”的我们毁天性,存人欲,囫囵吞枣似的吞下孔孟儒雅,却吐不出“吾乐故鱼亦乐” 。攀比之下,心存欲望的我们似乎别无选择。可是我们为何要灭童性,提高智力,早早地社会化、成人化呢?为什么我们要疯狂地将十八岁该做的事提早到八岁?因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鞭子在背后犹如一条蛇,紧紧跟随。看着尚在小学的妹
13、妹天天熬夜,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我沉痛呼吁:还我童真。“小学生演讲比赛”的获奖,不能代表“早飞的鸟儿”就可以一帆风顺,一飞冲天。相反,滑溜的官腔,虚假的笑容。只会给心灵糊上纸做的幸福。就像你催熟了一颗葡萄,它光彩而饱满,却没有籽;你成熟了孩童,却收获不到一个真诚的心,只有中规中矩的西装。当孩子疯狂地奔跑,跑到第一又怎么样呢?回首过往童真早已像一朵花,在某个关口枯萎。台湾著名教育家龙应台感喟:“孩子,你慢慢地走。 ”不要把八岁时的童趣推迟至八十岁,岁不我与的感慨古今皆有,不是虚言。当枪声响起,何不慢慢缓行,走过小学的幼稚,中学的情愫,成人的惊喜,升入大学后的稳重。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了
14、你为何而出发。 ”何不修篱种菊,护一片童心,筑一个天国,一任顽童十八岁。到时再别童年?六一之际,我寄给妹妹一张卡片, “何碍众人皆汲汲,一任顽童十八年。 ”她不懂,也许,她懂。回归童真,保护童真,守住童真。阅卷组点评:这是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十岁的孩童,厚厚的镜片,迷茫的目光,手捧诗经 庄子 ,他读懂了先秦人民的善良、淳朴与诗意了吗?他读懂了庄子内心的心境澄明、逍遥自在了吗?本文特写的镜头,深刻的内蕴,反讽的手法,引人深思。确实,放眼现实社会,小小孩子,滑溜的官腔,虚假的笑容,心灵糊上纸做的幸福,犹如催熟的一颗葡萄,没有真诚的心,童真已像一朵花,在人生某个关口枯萎。为此,作者提出的“何碍众人皆汲汲,一任顽童十八年” ,犹如一记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给人留下深刻的思索。核心亮点:正反对比 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