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一 抒情方式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 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南园十三首(其五)李 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 书生万户侯?【注】 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 24 人画像以示表彰。若个:哪个。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_解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南园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答案:马诗借物抒情,写出一匹骏马渴
2、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 机 注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 黄机,南宋爱国词人。下片采用什么抒情方式?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下片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若知道作者是南宋的一名爱国词人,再结合最后三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词人直抒胸臆,抒发了心系国事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全
3、词之中,江山易帜、国运不昌之恨同英雄报国无门、功名难就之悲互相凝结,表现了沉重的民族忧患和人生悲剧意识。题组二 修辞手法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残 叶李 靓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上阳 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 人。【注】 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专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天宝中有宫人在叶上题诗,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答:_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句清新,感情真挚。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
4、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祝福。修辞手法不难回答,重点和难点是效果,要联系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不能只有结论。答案:这是一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残叶、日月、泥尘以感知,感情真挚,表达了对残叶命运的同情与关切。本诗还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第三、四句把残叶现今的凄苦情状与往昔盛时的温馨可人进行对比,第五、六句把残叶未落时日月有情与残叶经霜委地后泥尘污染的无礼进行对比
5、,从而揭示了残叶的命运,寄寓了深沉的感慨。4(词见于第二节菩萨蛮) 词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答:_解析:词人开篇就描写了清溪的水色给自己以清心的感受;接着二、三联分别运用衬托和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环境。答题时一要找准“明镜” “屏风”的本体,二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妙处。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题组三 表现手法鉴赏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田 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
6、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全部是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丝毫不带有作者的观点、态度,但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充满在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回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自然会联想到白描的手法。答案: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6阅读下面
7、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 ,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 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雄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词借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迸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首句“寒山几堵”写出山高, “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 “削碎”犹“划破” 。 “秋空”句写出天的空旷、澄碧, “醉袒”句,写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词的上片
8、运用衬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来衬托鹰的威猛、雄健。词的下片, “男儿”句写出自己有才能却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后四句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像雄鹰那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答案: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 答成“烘托”等也算对)题组四 构思技巧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桂州腊夜唐戎 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此诗首联写除夕守岁到三更已尽,但仍离家万里,思归无计。颔
9、联写卧听雪落竹林,梦中没有离开家乡。颈联写终是孤枕难眠,听将晓的号角响起,更漏已歇,长夜已过;看孤灯掉落着细碎的灯花。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全诗充溢着凄苦的思乡之情。答案: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 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下片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一般来讲,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在篇首有总启下文、作铺垫等作用,在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篇
10、末有总结全篇、深化主旨等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位置和诗歌的内容作答。而本题的这两句位于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考生还需要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怎样承上,怎样启下。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下片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 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从词的下片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片却写午梦西湖。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
11、雨的?答:_解析: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是一个角度,上片用的是梦幻的手法,也是虚写的手法,实际上就是想象;下片是实写,实写时运用了比喻手法。答案:作者先用虚写(或想象 )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 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 像珍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清波的水银,突出荷上雨之美。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并结合一、二两句诗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
12、归家的思想感情。 “北雁来时岁欲昏” ,是写季候、时节,也暗点思归之情。 “北雁”南来,是写眼前景,但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所以下句接以“私书”,表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语双关。 “岁欲昏”即岁月将暮之意。岁暮正是家人团圆的时节,而诗人不但不能与家人团圆欢聚,反而要远行异地,这怎能不引起悠悠愁绪?“私书归梦杳难分”是对思归之情的具体刻画。欧阳修与妻子伉俪情深,如此情深的夫妻,离别之后,怎能不“私书”不断?怎能不梦寐以思?心有所思,夜有所梦,真乎幻乎,梦耶非耶,两实难分。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 棠宋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
13、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答:_解析: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花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诗人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 。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喻人。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_千古长如白练飞:_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 ,运用夸张的手法,
14、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 ,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 “白练”写出了瀑布的形状、色彩, “飞”字写出动态之美, “千古”在时间上拓展和延伸,有较强的表现力。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注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
15、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_(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两个问题,分别涉及了“拟人”与“夸张” 。分析修辞必须侧重运用的效果,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6阅
16、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出 关 徐 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 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 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 注 ,照管鹅儿与雏鸭。【注】 莳(sh)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7、?答:_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 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扬州禅智寺杜 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 ”“反衬” “对比”) 。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元周
18、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答:_答案:(1)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2)前面的“渡口” “江头”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头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 过此坟。词客 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 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
19、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 学从军。【注】 飘蓬:喻指诗人身世飘零,如枯萎的蓬草,随风飘荡。温庭筠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长期被压抑,终生不得志。词客:指陈琳,先后受何进、袁绍、曹操的重用。石麟:墓前的陈列品石制麒麟。书剑:指文武才能。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抒情方法的把握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解答此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陈琳的身世。温庭筠是大家熟知的诗人,通过注释可知此诗写作时作者的处境。陈琳是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总结答案时,要抓住借古讽今的主旨,不必去紧扣字眼分析。答案:这
20、首诗借古讽今,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区别,表面上寄托了对陈琳际遇的欣羡,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暗含着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的时代的不满。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淮上与友人别郑 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 “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描写手法的把握能力的题。题目上已经点明让简要分析“虚” “实”的手法,难点是分析两首诗写法的不同。王诗前
21、两句是写的实景,由“忆”字引出虚景;郑诗前两句从视觉写,第三句从听觉写,都是实写离别。答案:王诗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情景,表现惆怅别情。郑诗从视、听两个方面实写离别,借眼前景依依杨柳、蒙蒙杨花、凄怨笛曲,抒发绵绵离愁别绪。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答:_(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1)从结构和内容(色彩
22、)两方面分析,属于以美景衬哀情。(2)注意前两句实写离别时的情状,后两句虚写分别后的情景。答案:(1)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 “窗暗” “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与“红” 、 “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2)下片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泛舟明湖申涵光女墙倒影下寒空,树杪飞桥渡远虹。历下 注 人家十万户,秋来俱在雁声中。【注】 历下:济南的旧称。(1)首句“寒”字有怎样的效果?答:_(2)
23、赏析本诗所用的艺术手法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_解析:第(1)问对“寒”的理解可从时令和心理感受两个层面理解。第 (2)问理解重点在“秋来都在雁声中”一句,这里写大雁的叫声,既是衬托,又是借景抒情。答案:(1)首句“寒”字,既点出时令,更写出诗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在浩渺如镜的秋水里倒映着阔远的寒空与黛色的城墙,给人一种威压与寒彻的感觉。这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2)第一,衬托。作者借长空过雁引发出意中之景,以寒秋鸿雁哀哀长鸣的声音,渲染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第二,借景抒情。作者避开胜景常境,以冷峻、独特的视角来展开画面,所选意象,多为特定的肃杀之景,通篇写景而感情色彩非常强烈。14阅读下面这首元
24、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驻马听吹白 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1)开头两句写出了笛声的什么特点?答:_(2)这首曲子写笛声非常精彩,请具体分析是用什么技巧来写笛声的?答:_答案:(1)写出了笛声激越高扬的气势,写出了笛声中透露的清正之风。(2)衬托或侧面描写。听到笛声,鹧鸪欲坠,梅花惊落,侧面烘托笛声的优美动听。通感或移觉,笛声是听觉反应,通过“霜天”之触觉、 “沙漠” “梅花” “明月” “白雪”等视觉画面,表达笛声所传达的奇幻意境和艺术效果,突出笛声的美妙。拟人,梅花“惊” ,写出满树梅花竟然在笛声中化作黄昏雪花。夸张,一声吹落江楼月,悠扬的笛声竟使月落高楼,可见笛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