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加试),板块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加试】(b) (1)背景 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外患: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2)内容 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 工业政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知识排查,考点一 列宁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种探索,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实行实物配给制。 劳动方面: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实质:这是苏
2、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积极: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消极:挫伤农民积极性,违背经济规律,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加试】(c) (1)背景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引起工人、农民不满(政治危机)。 (2)内容 农业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政策: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政策: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3)意义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工农
3、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4)特点: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深化,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标志着苏维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 (3)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根据苏俄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伟大实践。 (5)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
4、了科学社会主义。,对点训练,1.(加试题)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解析 联系所学史实,列宁所说的这一政策是余粮收集制,他强调了因为处于战争环境,所以没有别的办法,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918年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余粮收集制为其内容之一。故选A。,解析,2.(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电影列宁
5、在1918中出现了运粮的红军战士途中晕倒的画面,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全面推广种植玉米,解析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允许资本家经营,并恢复商品流通。故选B。,3.(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解析,知识排查,1.“斯大林模式”【加试】(c) (1
6、)工业化 政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问题: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农民付出代价过大。 (2)农业全盘集体化。 (3)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与戈尔巴乔夫改革,(4)特点 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国家对经济采取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政治方面: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 思想文化方面: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处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 (5)评价 经济:一
7、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政治: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稳定;但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思想文化: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世界:苏联发展为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建设模式的挫折【加试】(c) (1)措施 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 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
8、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重点深化,1.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新经济政策的改变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2)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3)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廉政建设。 (2)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3)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5
9、)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6)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7)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相互借鉴。 (8)苏联改革失败和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9)努力发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10)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3.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10、(1)单纯的公有制,人为的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2)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缺乏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一,质量低劣。 (4)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5)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6)为追求集体化,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为了积累资金,对农民剥削过度,农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 (8)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并造成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对点训练,1.(加试题)(2018湖州学考押题交流)斯大林时期
11、,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答案,解析,解析 首先,A项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故排除; B、C、D三项都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的表现,但无论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还是限制商品货币关系,都是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表现。,答案,解析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逐渐走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政府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能够有效地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故D项正确。,解析,2.(加试题)(2018杭州选考押题交流)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急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苏联得以避免
12、经济危机的波及,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基础落后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实施“中立法案” D.实施计划经济政策,答案,解析,3.(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析 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 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
13、C项错误;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高考考什么?,将会怎样考?,1.时空观念列宁新经济政策 (加试题)(2018镇海选考押题交流)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苏联历史上该现象出现在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
14、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1,2,3,4,5,6,7,8,9,10,2.史料理解道路自信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新经济政策应该“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这表明,列宁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要 A.退之有度 B.以退为攻 C.以攻为退 D.彻底退却,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 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认为资本主
15、义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新经济政策要退之有度,以退为攻、以攻为退、彻底退却不符合材料意思,选择A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 19291932年正是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期,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幅度衰退,苏联通过“一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3.国际视野苏联建设的世界因素 (加试题)(2018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究其外部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2,3,4,5,6,7
16、,8,9,10,答案,解析,4.国际视野国家治理模式创新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大萧条”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这一现象反映了 A.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 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 C.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D.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1,2,3,4,5,6,7,8,9,10,解析 苏联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对经济的控制,避开了市场经济的弊端,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5.历史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加试题)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迈向社
17、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1,2,3,4,5,6,7,8,9,10,解析 题干中的“理想”是指实现社会主义,“现实”是指苏俄(联)落后的经济状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A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
18、0,解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在市场经济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苏俄(联)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故B、C项错误。,6.唯物史观苏联现代化模式评价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为此,他加速推行 A.凯恩斯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答案,解析,1,2,3,4,5,6,7,8,9,10,7.唯物史观对苏联工业化认识 (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选考评估)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
19、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本质属性,解析 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1,2,3,4,5,6,7,8,9,10,答案,解析,8.比较史研社会治理模式多元性 (2018浙江课改联盟选考评估)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将市场与计划
20、相结合 A. B. C. D.,1,2,3,4,5,6,7,8,9,10,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列式法和排除法。将四个选项列成竖式后会发现每个选项都有,故不予考虑。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正确。说法错误,不符合新经济政策。,1,2,3,4,5,6,7,8,9,10,9.史料实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试题)(2018湖州选考交流)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
21、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加速发展战略” B.“更新联盟”的政治构想 C.重视科技的作用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解析,1,2,3,4,5,6,7,8,9,10,解析 “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制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 “更新联盟”是为了防止联盟解体而提出的,不能体现题干中的观点,故B项错误; 重视科技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尼克松的观点,故C项错误;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致使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
22、道路,这与“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相符,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0.历史阐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加试题)(2018杭州选考押题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列宁1921年 材料二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1,2,3,4,5,6,7,8,9,10,答案,答案 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小农经济尚占优势。,(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指什么?有人认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忽视了苏俄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实际情况”又指什么?,1,2,3,4,5,6,7,8,9,10,答案 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允许一定范围内私有制经济存在,但公有制主体不变。,(2)据材料二,苏联(俄)当时实施了哪项经济政策?有何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