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 .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22489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离骚(节选),风雅诗斋,课前预习,文本精解,风雅诗斋,三闾庙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注】 三闾庙:供奉祭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内)。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赏读: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又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

2、综成文而回环婉曲。结尾两句化用屈原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点明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作者“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深远的情思含蓄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使人觉得景物如在目前而余味无穷。,课前预习,一、常识整合 1.走近作者,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他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政治兴衰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

3、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代表作有九歌九章天问等。,2.相关知识 (1)骚体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文本节选自离骚。原作离骚长达372句,近2 50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偏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

4、烈追求,常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3)颂屈原的对联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4)屈原名句集粹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

5、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二、背景解读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屈原忧愤而作的离骚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守节操,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6、。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三、字词疏通 1.通假字,答案:(1)错,通“措”,措施 (2)圜,通“圆”,圆凿 (3)反,通“返”,返回 (4)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5)离,通“罹”,遭受 (6)章,通“彰”,明显,2.一词多义,答案:(1)副词,长久 使动用法,使加长 (2)纵然,即使 即使 唯,只是 (3)连词,表示并列 连词,表示原因 连词,表示承接,答案:(4)语气词,表示停顿 语气词,表示反问,“难道” (5)趁着 追赶上 至,到 比得上 (6)美好 整理 修建 长,3.词类活用,答案:(1)认为善,

7、崇尚,爱好。意动用法 (2)为而死。为动用法 (3)使回,掉转。使动用法 (4)使行走,赶着。使动用法 (5)使加高。使动用法 (6)使加长。使动用法,4.古今异义,答案:(1)恣情,放纵 (2)改变措施 (3)把当作,答案:(4)随流水而消逝 (5)修长的样子,答案:(1)被动句 (2)宾语前置句 (3)定语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5.特殊句式 (1)謇朝谇而夕替( ) (2)不吾知其亦已兮( )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4)步余马于兰皋兮(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3.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

8、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四、名句默写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 2.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 ? 3.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 4.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5.屈原在离骚中,用“ , ”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离骚(节选),2.整体把握

9、离骚(节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如“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2)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3)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10、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力量。,二、局部揣摩 1.课文一、二两段分别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开篇,诗人的“哀”“怨”应怎样理解?,参考答案: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甚得信任。后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被流放江南。最后,他目睹国事日益混乱,楚国被秦国侵凌,郢都被攻破,迫近危亡,便悲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所以,前两句抒写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民生、救亡图存的远大政治理想难以实现

11、时的哀伤。诗人着一“哀”字,与前句的“长太息”“掩涕”相呼应,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有形有色,有因有果,引人深思,深刻动人。后两句用“灵修”喻指君心,冠以“怒”字,流露出了对君王的依托和忧愤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因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远大的政治理想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就使诗人的“哀”“怨”不免显得孤独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必然命运。,2.屈原一心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以至被君王流放呢?,参考答案: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坦荡的胸怀、磊落的品性,决定了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张,因此不得君王认可。这是昏庸政治的必然,具体说,

12、原因之一是“余心之所善兮”,爱用香蕙做佩带,又喜采芳芷;原因之二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君王“终不察夫民心”;原因之三是“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兮”。综上所述,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也”,不愿同流合污。“鸷鸟”固然不群,“异道”怎么能相安?屈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遵照前圣所厚,屈志忍辱,保持清白,献身正道。,3.如何理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的含意?,参考答案: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儿

13、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儿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4.赏析“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参考答案:这几句诗表现出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

14、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思路提示一:同意,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战国后期的“合纵” “连横”之争,是中国的内部斗争,因为他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的强大,他们都想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为了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不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他。,三、开放探究 有人认为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思路提示二:不同意,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提示一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两千多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难道这不是爱国的表现吗?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点击进入 课后作业,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