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群文通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2359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群文通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群文通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群文通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群文通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群文通练三 读透一座城南京(散文阅读)微导语 南京,简称“宁” ,古称金陵、建康,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 “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烟笼六朝金陵,灯影一线秦淮,青苔垣墙今安在,月醉歌台徘徊。悠悠古都悠悠情,中华门上的战鼓在擂响,明城墙上的烽烟在燃烧,中山陵上的国魂在飘扬,秦淮河上的灯影在迷离。六朝古都南京,你的悠悠帝王千秋梦,浩浩革命英雄曲,离离秦淮灯影情让人动情,让我们走进你的故事、你的传奇,去掀开你神秘的面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南 京余秋雨六朝金

2、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浸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

3、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阴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

4、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1 000 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 1 000 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外寇血洗全城” “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 ”分别指南京大屠杀和中国人民解放

5、军解放南京、蒋家王朝覆灭的历史。B “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中的“悲剧性体验”不是反语,作者借此引出对今日南京的描写。C 石头城诗中的“旧时月 ”,含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它是六朝繁华的见证,是繁华易逝的象征。D “1000 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中的“气派”是反语,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凄凉” 。答案 D解析 “气派”不是反语, “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是指刘诗意境开阔。刘诗的内容才可谓“凄凉” 。2这篇散文中,南京城市风貌的两大特点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 (1)气魄无与伦比。把历史溶解于自然。(2)一个庞大民族(中华民族)的异质聚汇,或两条大

6、河(南北文明) 的强力冲撞。3这篇散文中,选用北京、杭州与南京作比较有何作用?文章结尾引用刘禹锡的石头城有何作用?答:_答案 (1)突出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的特点。揭示 “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的原因:南北文明汇聚。(2)引发读者对南京由盛而衰的历史的联想。引出对当今南京 “气可吞天”的赞颂。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金陵,春帷掩映的绝代余显斌不用去金陵,一去一断魂。金陵,就那些地名,都鸟语花香的,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那不是地名,那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有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季节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这些地名,如果是女子,也一定有莲花一般的容颜,韵华永远,不会凋谢,不会在秋风中

7、瓣瓣凋零,只会绝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一切,在金陵,都是那么情意婉转,那么风流潇洒。当年的孙权,长剑一挥,在这儿筑下石头城,从此,一方绝世之地,就在历史深处诞生。周郎骑了青鬃马,得得而来,一把剑,一架琴,将江南风流,挥洒成一方儒雅的风景。周郎身边,总有小乔,眉眼一眨,迷醉整个江南,也迷醉了北国枭雄,以至于曹操横槊赋诗,驻马江边,旗帜蔽野,鼓声如雷,发誓要“铜雀春深锁二乔” ,结果,在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样临风披发衣襟带春的男儿,和这样眉眼生花的女子,使得多少年后的大诗人亦向往不已,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时,倾慕不已道:“小乔初嫁了,雄姿

8、英发。 ”那不能忘却的李煜,是金陵的又一幅风景,他袍袖一拂,提笔填词, “别来春半,阶下落梅如雪乱” ,或“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种儒雅,一种多情,一种水木清华,盛开成墙头雨里的一朵杏花,铺展成依约笛声下的月夜。金陵,是江南的一朵荷。金陵儿女,是荷花中洁净无尘的荷蕊。那一轮月,照着扑打空城的寂寞浪潮,照着金陵周遭的绵亘远山。月下,秦淮河水一如千年,静静地流过,流过宋朝,流过大元,再流到明朝。月下的秦淮八艳,长袖在清冷的光中,舞成一片轻盈的云彩;腰肢如一片弱柳,在箫音里幻化为一片翠绿的珠帘。谁在江的那边高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9、国家的灭亡,好像是红颜绿鬓的罪过,好像是朱唇柳腰的结果。当一声鼙鼓响起,当大明朝灰飞烟灭时,当一群衣冠贵族屈下膝盖时,秦淮河边,一群纤弱的女子停止歌舞,站了起来。李香君一曲桃花扇 ,血如桃花,艳丽壮烈;柳如是劝夫殉国,性情如铁。如您不信,请问明月。而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依然月白如玉,依然月光如水。金陵的山水,无论是“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明迷蒙,还是“白下有山皆绕郭”的水光宛然,都是画里江山,水墨山水。山与水之间,是一群江南儿女,或“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 ,华美无边;或“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 ,绮丽富艳;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 ,热闹非凡。因为是帝王都

10、,这儿就有弦管之声,在月夜下悠悠回旋,在白净的水面上浮荡,飘向天边;就有歌舞翩跹的身影,在烛光之下摇曳生姿,花枝乱颤;就有歌喉婉转的采莲曲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飘散在夜空里。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楼台;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边美景,就有万千宫阙,宫女如花。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了日月更替,就有了刀光剑影,就有了千船竞发,就有了金戈铁马。因此,金陵是一座儒雅的城,儒雅中有风骨,有个性,如百炼钢化绕指柔,如青花瓷中的釉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金陵,是王羲之的书法,秀而有骨。金陵,是六弦琴上的曲子,优美中有铁骨铮铮之音。金陵,若是人,在女子,为击鼓金山的梁红玉;若是男

11、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段运用通感、比喻和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陵地名的含义隽永、风格独特、韵华永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出人意料的美。B第段前五句暗引刘禹锡、杜牧的诗句,又采用对偶、排比、反问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宏阔的时空及时代的巨大变迁,引发人深远的思考。C第段首尾呼应,以眼前的明月起,段尾又回到眼前的明月,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言浅而意深,形近而旨远。D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文化散文,有点题,有铺垫,有展开,有深入,有收束,材料充实贴切,情感深沉浓挚,语言生动优美。答案 C解析 “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

12、情”错,从第段的描写来看,月是有情的,故作者说, “如您不信,请问明月” 。5作者是怎样展现金陵的“绝代”的?请从内容组织、手法运用上简要赏析。答:_答案 (1)结构上:由金陵风物引出金陵人物,进而挖掘金陵的文化内涵。(2)材料取舍上:以与金陵有关的杰出人物为主,以金陵的风物景色为辅,表现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内涵。(3)手法上:大量引用古诗词,运用想象和各种修辞手法,使全文笼罩一层深厚的诗意,体现金陵的独特魅力。6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 ,也有人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答:_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理由如下:(1)从内容上看, “金陵”点出写作对

13、象, “春帷掩映的绝代 ”表现金陵的特点。(2)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 “春帷掩映”与下文所写金陵人生活的华美绮丽、热闹繁华形成呼应, “绝代”与下文所写的金陵的儒雅风骨呼应,形成严谨的整体。(3)从艺术效果上看,体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对金陵的推崇。(示例二) 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 。理由如下:(1)从内容上看,意图更为明显。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金陵给人的感受和影响。(2)从结构上看,与开头呼应,又总领全文。 “一去一断魂 ”与下文所写金陵地名,金陵儿女,金陵山水,金陵生活,时代更迭等内容相呼应。(3)从艺术效果上看, “一去一断魂”显得更为含蓄,设置了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