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2015 德州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 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 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曩
2、(nng):从前。雊(gu):雉鸡叫。天机:天性。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 中“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矣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月上下C复与疏钟相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倘能从我游乎请从吏夜归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 ”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 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 中空。嘐嘐聱聱 ,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4、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释】拊(f):拍。橐(tu):袋子。嘐(jio)嘐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其一犬坐于前 犬: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2翻译下面的语句。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
5、,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4两文均“叙事” 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做简要说明。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乙】光绪十六年 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 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
6、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 叹其技之奇妙。(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注释】光绪十六年:公元 1890 年。蜡人:用蜡做成的人的形象。生人:活人。亟(q):屡次,不断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无不毕肖 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能指其一端 其一犬坐于前B凡有名者 念无与为乐者C往往留像于馆 求石兽于水中D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4下列句子中
7、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1C 【解析】 “夜登华子冈”中“ 夜”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C 项“腰白玉之环”中的“腰”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2D 【解析】 A判断动词/这;B.参与,这里指欣赏 /和;C.相互交错/ 参与;D.跟随/跟随。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4 “猿鸟乱鸣 ”
8、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5甲文作者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之情和隐逸情怀;乙文作者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二、1像狗一样 被 咬洞 在2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3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4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 ,重在“悟理” ,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
9、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三、1夹杂 说出 相像(相似)2D 【解析】 A代词,其中/代词,其中;B.代词,的人/ 代词,的人;C.介词,在/介词,在;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3(客人们) 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瑟瑟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4C 【解析】 A、D 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 项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 项只是客观叙述。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的逼真形象、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