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 5 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艺术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 艺术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对于艺术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请结合
2、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答案 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 “落”“下”分别形容“日” “鸟” ,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 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注 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
3、庐山,浪迹湖海。“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 边唐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 分) 答:_自我反思1在已构建的古诗艺术技巧知识体系中,你认为哪一部分建得最牢固,哪一部分最薄弱?答:_2在具体判断古诗的艺术技巧时,你最擅长判断哪种(类) 技巧?为什么?在答这类技巧赏析题过程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答:_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1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4、 分) 原词见“自学在前”第 2 题现场答案 批语学生甲将表现手法判断为“虚实结合”是不对的。前一句为实写,正确;后一句写“梦” ,好像有“虚” ,但它的意思是“客梦”禁不住“篷背雨”的敲打而醒来,这是实写。而且,把“篷背雨”理解为“梦中之雨”更是置前后语境于不顾,是想当然的理解。答“衬托”手法也是错的。 “衬托”是以次衬主,从这两句所写的景象看不出有明显的主次关系。从后面的解析文字看,该考生好像理解为“烘托”了。最后得分:0 分。学生乙答“拟人”是错误的。 “帆”张开(起)是描写帆的通常用语,未有拟人。把“背”理解为“背负” ,篷在“背负”着雨,把雨挡在了外面,似乎当“拟人”也能讲得通,但此
5、处“背”非动词,而是名词,指船篷背部。该点是从写景角度作出判断的,也是不正确的。 “帆初张” ,肯定是“视”“动” ,但“篷背雨”就不一定是“听” ,因为“客梦”被“雨”惊醒,“梦”中无从听雨,醒来可见“雨” 。至于把“梦不禁”理解为“静” ,实在匪夷所思。作为动静结合的景象,皆是客观的、实在的景象,不是一实一虚的。最后得分:0 分。学生丙该点判断得准确,先析景再说情的分析路子较规范;只是在说所要表达的“情”上不够准确,该“情”是羁旅思乡之情。“对比手法”判断对了,但没有进一步“分析”用什么与什么作对比,而且“手法”的“效果”与该两句及全词的意境根本不一致。最后得分:2 分。总批语该题是考查表
6、达技巧的常规题型,答题要有“手法” “分析” “效果”三项内容。而从众多考生答案看,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判断不准。判断不准的根本原因是读不懂句意。该词为羁旅词,全词写途中所见之景。而所选两句的词意为:在江边苇风的吹拂下,别人归家的帆刚刚张开,而自己客居之梦受不住篷背雨的敲打而惊醒。这样一来, “别人”与“自己”两相对比,再加上“苇边风” “篷背雨”的景物描写,这种羁旅思乡之情更为浓重。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句意,只是任意肢解、曲解,怎能形成一个准确的判断?看来,准确判断表达技巧的使用,不只是建立在对各种技巧特征的准确理解之上,更要建立在对词句乃至全篇意思的准确理解之上。满分答案对比和借景抒情。(1
7、 分)写江风吹拂,芦苇摇曳,恰见归帆初张,将返家乡,而自己却是迎风冒雨,扬帆远行。两相对比之下,更显自己羁旅之伤。(2分)写雨声淅沥,敲击船篷,惊扰了客梦,兼之眼前所见归帆与瑟瑟苇荻,更添感慨,表达了思乡之情。(2 分)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 分) 原诗见“ 自学在前 ”第 3 题现场答案 批语学生甲该答案对尾联“虚写”及“联系全文看”的对比手法判断较准。其表达效果写得不错,只是在说“效果”上要点不全。最后得分:3 分。学生乙该答案同学生甲的答案差不多,说“效果”要点不足。其原因在于对“全文”内容把握不全面。最后得分:3 分。总批语赏析某句某联,这是近几年高考常见题型。像该道赏析题,最
8、大看点不只是在对手法的准确判断上,因为它还是容易看出的,更是在“表达效果”的赏析上,而“效果”是赏析题的一个主要内容。考生对该题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说不全呢?主要原因是未注意“联系全文” 。 “全文”在这里一是指尾联的上文,即前三联:首联写战士的艰苦生活,颔联写气候环境的恶劣,颈联写战事的惨烈。把这三层内容与尾联内容一联系、一比较, “效果”不全都出来了吗?同时, “全文”也是指全诗的主旨情感。这一联在表达全诗的主旨情感上有何效果(作用) 呢,想一想便能想出来。满分答案尾联虚写梦境,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这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反衬了边地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突出了思
9、乡(厌战)之情。( 对比 1 分,对比的内容 1 分,效果 2 分)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一、如何准确判断艺术技巧准确判断古诗的艺术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当然,最基础的工作是构建一套有关它的知识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内容读懂,是鉴赏的前提,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尤其如此,对于判断所用的技巧最为必要。判断不准,不是你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是对所给语言材料未读懂,或未读准。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中的第 1 题的三个现场答案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要做到读懂、读准,除要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外,最重要的是对所给材料的细读问题。这里,尤
10、其要找出写作对象(是景是物是人等)及其行为特征(景、物、人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再把各部分内容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清晰、流动的生活图景。如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那两句,写作对象有:归帆、苇边风、客梦、雨。其行为特征是:归帆初张,苇边风吹着,客梦醒了,雨在下着。合起来就是:在苇边风的吹拂下,别人归家的帆已张开;而“我”在雨点敲打中醒来,而且还要冒雨前行;人归“我”行,风雨交加。读到这一层次,所用技巧便一目了然了。因此,对技巧的准确判断,说到底是“读”的功夫与能力。2切准角度读懂了内容,我们还要善于对所给语言材料切准几个判断角度:(1)从写作对象判断技巧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
11、法;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映衬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手法);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判断。(2)从关系判断技巧诗歌表面上看是词、句的组合,实质上是材料与材料间的组合。就所给语言材料讲,要善于抓住材料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情、事、人之间的关系 )判断。如最常见的关系是景与情、物与志、别人与自己等,另有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关系。多从这些关系考虑,就能判断出好多常用技巧来。(3)从层次判断技巧所谓层次,就是所给语言材料的不同层级,如这一句、这一联、这一片、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便不同。如词、句、联
12、的判断,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如是片(几联) 、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 ,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看。(4)从位置判断技巧就是从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上判断技巧。且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放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5)从手法特征判断技巧凡是表达技巧,总有其表现特征。如借景抒情,表现语言中总少不了景物描写;想象虚写总有“想” “念” “忆” “梦”等词语;对比,总有两个相对的内容存在;视听结合,总是要有声音描写,等等。要善于抓住语言材料中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去判断。3审准题意艺术技巧赏析题的题干总在规定着赏析的角
13、度、技巧的数量、答题的步骤,不少考生判断不准,问题有时也出在审题不准上。如要求你答修辞手法,你却答成了表现手法;要你答一个,你却答成了两个等。这一点在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中有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水仙子 渡瓜洲 注赵善庆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注 瓜洲:长江岸边渡口。该曲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答案 对偶。前三句鼎足而对,句式工切,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比喻。 “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 “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
14、比拟。 “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行香子题罗浮 葛长庚 满洞苔钱 ,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注 罗浮:据传说,浮山原为蓬莱岛的一阜,唐尧时,浮海而至,与罗山并体,故称“罗浮” 。葛长庚:南宋道士,能诗赋,长于书画,晚年隐居著述。苔钱:因苍苔形圆如钱,故名。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罗浮山的自然风光?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 比喻。把形圆如钱的苍苔直接称为“苔钱” 。想象。面对满洞风烟,词人想象是苔钱“买断风
15、烟” ,其实洞中的风烟并非人为买断,而是以此形容洞中风烟之多,似乎别处的风烟都专聚于此。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 “以声衬静”) 。看到的是洞中风烟迷蒙,苍苔遍布,片片桃花随溶溶川水流出;听到的是声声猿啼。视听结合,客观地描绘了罗浮山清寒的自然风光。答“互文 ”“排比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也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西湖苏辙 注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注 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颍昌,自号颍滨遗老。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
16、要赏析。答:_答案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 ,赋予鱼鸟人的性情,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哭刘司户蕡 李商隐路有论冤谪,言 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 ,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注 作者当时在长安,闻好友刘蕡客死异乡,写下此诗。言:指刘蕡应试所作的对策。迁:升迁。贾谊:贾谊曾被贬长沙,后汉文帝召他回京问政。孙弘:即公孙弘,才学卓越,汉武帝时一度免归,后受重用,官至丞
17、相。比较分析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答:_答案 颈联是直接描写自己的痛哭情状。遥隔大江,诗人只能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死不复生,诗人惟有捶胸痛哭。尾联是借景抒情。去年送别好友的地方,春寒料峭,大雪满地,阴冷的氛围烘托着诗人的悲凄心情,传达出对好友的无尽的追忆和哀思。特别提醒:判断艺术技巧要避免两个误区:先入为主。如只要看到句子材料中有景物,就判为借景抒情。其实,仔细品味一下材料,如虽写景,但景与情关系不一致,这时就要考虑为“反衬”或“乐景衬哀情” ;如写了景,更写了人,则要从人物描写角度考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考虑到材料中的只言片语,而不把整个材料合起来看,更不把
18、材料放在全文中看。二、如何赏出效果几乎所有的艺术技巧赏析题,都要有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只有把表达效果分析到位了,才算真正地完成了赏析,才能真正地看出你的欣赏水平。那么,如何赏析效果?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1)紧贴表达目的赏效果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 “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
19、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得具体细致深入。(2)紧扣位置赏效果效果就是作用,所赏析的语言片段在古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试以句子为例。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2紧扣技巧本身赏效果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
20、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3可以适当地套用一下“效果套路”赏析表达效果本无什么答题套路,只要能把效果说准、说全、说清楚即可。有时适当地套用一下套路,能使表述更流畅,答案更规范。 这个套路有两个要点,一是两种语言表述大致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景象技巧自身效果 诗歌自身效果a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使这种情感更加哀婉动人诗歌自身效果
21、 技巧自身效果二是注意“效果术语”的精当使用。边练边悟5(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意境。 “谷静风声彻”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 “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之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戏 题吕思诚典 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蹰。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不敢妄为些子 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注 典:典当。些子:一些,某些。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答:_答案 尾联使用了象征(双关 )手法, “严霜” “烈日” “春风 ”既实指自然环境,也象征作者的个人遭遇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艰难生活的淡然,对严酷社会的蔑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