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21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召唤(zho) 分外(fn) 橘子洲头(j) 挥斥方遒(qi)B. 宁谧(m) 百舸(g) 隽永(jun) 风华正茂(mo)C. 炖肉(dn) 凌辱(ln) 团箕(j) 漂泊(b)D. 花蕊(ru) 琉璃(li) 坍塌(tn) 满载(zi)【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 项,召唤(zho)zho;
2、C 项,凌辱(ln)lng;D 项,满载(zi)zi。故选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隔膜 中流底柱 沧海桑田 凄惋迷茫B. 惆怅 星辉班斓 檐头瓦菲 披荆斩棘C. 长蒿 书生意气 篱墙颓杞 离别笙箫D. 叱骂 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 忸怩不安【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 项,中流底柱中流砥柱,凄惋凄
3、婉;B 项,班斓斑斓,瓦菲瓦扉;C 项,长蒿长篙,颓杞颓圮。故选 D。3.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 “你想干什么?” 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C.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 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
4、言表达的得体。D 项, “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 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 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 。C 项,语体色彩不得体,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点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
5、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B. 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C. 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 ,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D.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 项,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B 项,亦庄亦
6、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C 项,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D 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结合句意内容“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分析,感情色彩不当。故选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截 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C. 毛主席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家,其诗词多是在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吟就。要理
7、解到位,要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魅力与心胸气魄,就不能不关注他的身世经历,不能不关注他写作时的社会局势。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结构混乱,在“是”前加“今年” 。B 项,成分残缺,删去“使得” 。D 项,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 。故选 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
8、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
9、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 “荡漾” 、 “揉碎” 、 “漫溯” 、 “挥一挥”等,_,给人以立体感。(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 (1) (3) (5)B. (1) (4) (6)C. (2) (4) (5)D. (2) (3) (6)【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文
10、段阐述: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第一个空格的上文是写色彩的话语,所以与视觉有关,应填或;但只有能很好地同“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连接。第二个空格的上下文都是举出“视觉享受”的例子,因此此处也应填属于此类例子的或,但只有才是写倒影的短语,而则是描写金柳的句子,因此应填。据此可排除 A项、C 项、D 项。故选 B。7.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本书对历史事实进行真实详尽叙述,绝无虚构。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11、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 ,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 “本书对历史事实进行真实详尽叙述,绝无虚构”错误。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
12、节。B 项,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错误,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项,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错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故选 C。二、文言文阅读(18 分)(一)阅读鸿门宴语段,完成各题。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
13、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8. 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B. 乃令张良留谢 谢:感谢C. 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D
14、. 沛公不胜杯杓 胜:能承受9. 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B.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 常以身翼蔽之D. 项伯杀人,臣活之10. 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 大王来何操C. 吾属今为之虏矣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答案】8. B 9. D 10. B【解析】【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
15、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 “谢”,结合语境内容分析,译为辞谢。句意:就让张良留下来代为辞别。故选 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 ,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 ,这是针对文
16、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撞而破之”中的“破” ,使动,使破;A 项, “间” ,名词作状语,抄小路;B 项, “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C 项, “翼”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D 项,使动用法,使活。故选 D。【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何厌之有” ,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宾语前置句;A 项, “为” ,判断句;B 项, “何操” ,宾语前置句;C 项, “为”表被动,被动
17、句;D 项, “也” ,判断句。故选 B。【点睛】参考译文: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 。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
18、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 (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 ,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
19、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
20、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1. 对下面划横线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B.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C.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
21、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D.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12.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大司徒,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B. 汉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楚国不得不划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 。 “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C. 斋戒,在中国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戒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等。D.
22、坛场,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史记封禅书:“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 ”汉书高帝纪上:“於是 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13. 下列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是(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A. B. C. D. 【答案】11. A 12. C 13. C【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奇”的主语是“何” ,不应该断开,排除
23、B 项、C 项。 “行道亡者数十人”修饰“诸将” , “度”的宾语是“何等已数言上” ,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D 项。句意: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 (刘邦的部队)到达南郑,行军路上逃跑的将领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推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故选 A。【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斋戒说法反了。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
24、。 “斋”来源于“齐” ,主要是“整齐” ,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 ,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 ,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故选 C。【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信息筛选的能力。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萧何” ,品质是“重视韩信” ,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主要讲行军路上的状况,的主语是上,指的是汉王;是萧何和大王的对话,问的是大王的计划。故选C。【点睛
25、】文言文阅读信息筛选题解题技巧:审清题干,排除干扰。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回归原文,揣摩用意。选项所给的信息句都是孤立的,但我们绝不能孤立地去妄加揣测,一定要把信息句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去揣摩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其实,在阅读时就应该对文章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去粗存精;然后就可以将信息句在文中迅速准确地定位,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其信息指向,以便我们筛选出正确的信息。比较遴选,去伪存真。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
26、,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从而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参考译文: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 (刘邦的部队)到达南郑,行军路上逃跑的将领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推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亲自追赶去了。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自己的左右手。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要追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各位将领逃跑的有好几十人,
27、你都没有追;只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啊。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如果只想长久的做个汉中王,那就不必重用他;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是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汉王说:“我也打算向东发展啊,哪能苦闷的长久呆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您的心思如果是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他,韩信终究还是要逃跑的。 ”汉王说:“我因为你的原因,就让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个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 ”汉王说:“(那就)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太好了。 ”于是汉王就想把韩信叫来让他做大将
28、。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今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啊。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 (就该)选择个良辰吉日,自己先斋戒,搭设一座高坛,完全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办理,才行啊!”汉王答应了。各位将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拜将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三、 (32 分)14.翻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答案】 (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
29、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3)大王素来傲慢无礼, 现在照会大将如同召见一个小孩(一样), 这就是我(信,应该是指韩信)离开的原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若” ,假如;“以为” ,把作为(古今异义词) ;“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0、(古今异义词) ;“行李” ,秦国使者;“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共”通“供” ,提供;“其” ,代词,他们;“乏困” ,外出缺少资用叫乏,家居缺少食物叫困。指食用等供应不上。 (2) “且” ,尚且;“安” ,怎么;“辞” ,推辞;“之” ,助词,的;“举” “胜” ,都有“尽”的意思。 (3)“素” ,一向、平素;“拜” ,拜会、照会;“如” ,如同、像;“此” ,代词,这;“所以” ,的原因;“去” ,离开。【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
31、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15.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下句。(1)看万山红遍,_;漫江碧透,_。(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3)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又前为歌曰:“ _,_。 ”【答案】 (1). 层林尽染 (2). 百舸争流 (3).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4). 揉碎在浮藻间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3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尽” “舸”“婉” “揉” “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前两句描绘
33、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 “柔蓝”极言水色清碧, “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B. 上阙“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 “茅屋” “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C. “欹眠似听朝鸡早”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 ,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D. “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E.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答案】B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
34、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 项, “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理解有误, “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C 项, “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感情分析不准确。联系上一句“午枕觉来闻语鸟” ,可以看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欹眠”一句,写诗人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 ,恍如隔世。故选 B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
35、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致 橡 树(节选)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进行比喻?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36、。【答案】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诗人认为,爱不应该是带着功利目的的,也不仅仅意味着对爱人的奉献。真正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不能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题干问题,立足全诗内容分析。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 ,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其次,痴情的鸟儿,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
37、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理想的爱情:应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中的重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描绘的核心内容进行思考,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从诗句角度分析,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四、现代文(14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清刘建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
38、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
39、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
40、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 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
41、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
42、,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
43、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1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B.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C. 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 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D. 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他只是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44、。19. 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20. 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答案】18. A 19. 临危授命,办事利落:在花费紧缺的情况下,接受村主任让他弄化肥的任务,他立即搭车进城,三五天拉回一车尿素;在遭遇干旱时接受村主任让他找人帮村里打井的任务,他立即进城不到两天就带回儿子的五万块钱。热情大方,关心村里: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机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有虚荣心,胸无城府:经常说自己儿子当大官,要坐儿子坐的小车回家;在回答村里人及媳妇们的问话等情节中显示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 20. 采用插叙。小
45、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化肥,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即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对民生关切的人文情怀。运用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解析】【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
46、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原因解释有误,是因为村委主任怪基德及其儿子没有帮助他解决化肥问题;C 项, “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的话”说法错误,村委主任就信过一回。D 项,概括不够全面,除了证明自己没有吹牛外,还有虚荣的原因。故选 A。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
47、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 “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
48、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表现了基德老汉有虚荣心;“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表现了基德老汉临危授命,办事利落的性格。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机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可以看出他热情大方,关心村里。以此类推即可。答题时要求一定要联系文章内容分析。【2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此题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考生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干来筛选信息,筛选范围应包括相关链接部分,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小说中具体的内容及语句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例如,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故采用的是侧面衬托的手法。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故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例如,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