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荷教材分析:电荷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 3 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从摩擦起电现象入手,着重介绍了带电体的性质、电荷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本质、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本节内容从微观结构和宏观现象相结合介绍了静电知识,为电流、电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4.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探究,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的探究。【教学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气球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
3、:1.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2.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二、激发学习动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如:秋冬时节,天气干燥,梳头发时会发现头发随着梳子飘动,为什么? 运输油料的车辆,车厢后面总是拖着一根金属的链条,为什么? 电是什么?与前面所学的电路中电流有没有什么关系?学习本节内容将对这些知识有初步了解。三、讲授新知识:(一)摩擦起电现象【学生活动】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讨论与分析】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来源:学优高考网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归纳总结】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
4、义及带“电”性。1.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3.带电体具有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也是判定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之一。 (二)两种电荷 【思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是否一样?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实验演示 1】来源:gkstk.Com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用干布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观察与分析】同种电荷是相互排斥的。 【实验演示 2】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5、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小结】师生共同分析总结1.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2.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拓展延伸】原子结构和摩擦起电的本质 教师讲解1.物质的组成: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等量负电荷的核外电子组成的。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失。两个物体相互摩
6、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三)验电器【问题】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展示与观察】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金属球、金属杆和金属箔。【实验演示 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讨论与分析】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电荷经金属杆转移到验电器两金属箔上,两金属箔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演示实验 4】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小结】看金属箔的张角大小,张角越大,说明物体带电越多。(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学生阅读课本,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共同总结
7、)1.静电现象的应用 (1)原理:利用带电微粒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作定向运动。 (2)举例:静电除尘,给尘埃带上电荷,让它飞向某一个方向;静电喷涂,给喷出的雾状油漆带电,让它飞向带有异种电荷的待喷涂物件上等。 2.静电现象的防护 (1)原理:带电物体的尖端会出现放电现象。 (2)举例:油罐车尾部的铁链是将摩擦产生的电荷转移到大地,以免放电出现火花而引起危险;雷电与避雷针的设置。 四、巩固运用: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_电。2.有 A 与 B 两个带电体,若 A 与 B 相互排斥,而 A 又与带正电的 C 相互吸引,那么 A 一定带负电 ,B 与 C 一定能相互_吸引。3.有
8、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4.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D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五、检查评价: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摩擦起电、正电荷、负电荷、带电体的性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静电的应用和防护。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1.有 A、B、C 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 如图:那
9、么下列说法正确的( D )A.若 A 带正电,则 C 一定带正电B.若 A 带负电,则 C 一定带正电C.若 B 带正电,则 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D.A、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则可能不带电2.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次,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来源:学优高考网3.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点:1.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2.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A B C3.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