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动思索 沉稳答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学习目标: 1、分析散文中某个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掌握散文中赏析某个句子或段落的方法 3、学以致用,学会阅读为写作服务,我们的阅读流程文章写了什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是怎么样写的对表现手法的认知 为什么这么写对作者用意的评价,方法指津,方法指津,第一步:读梳理思路,把握主旨 第二步:析分析题干,明确要求 第三步:找准确定位,捕捉信息 第四步:答组织语言,准确表达,人生树下王开玲“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
2、”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
3、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 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提供了果腹的食材】,6,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
4、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人们的精神寄托】 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女儿伴】,7,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
5、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
6、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8,1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树的价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结构上: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叙写。(2分),【高考真题展示】 2006年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2007年麦天第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
7、,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9年上善若水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013年 何容何许人也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2006年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典例分析:,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 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对象本身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典例分析:,07年江苏麦天(雷抒雁)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
8、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句子对象本身),(上文关系),(下文关系),典例分析:,2009年上善若水第11题:开头一节的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 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 激发读者的思考。,2013年 何容何许人也 11“他们是旧时
9、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内容上:是对何容等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 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1点1分),典例分析:,语文阅读中 段落/句子 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开头: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后呼应;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
10、(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升华感情;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方法总结,1、从内容方面分析:(1)概括本段文字直接表达的内容。(2)考虑表现手法,看本段内容是否与前后文中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或反衬。 2、从结构角度分析:与前后文形成照应、铺垫、悬念 重点强调:总领全文与引起下文的区别,补充说明:,引用诗文典故 作用:(1)丰富文章内容;(2)增加文学色彩;(3)衬托文章内容,突出人物某一特征;(4)深化主题;(5)作者的情感和态度;(6)避免平
11、铺直叙。,2请赏析第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表达了女儿与树的亲密关系。(1分) 使用叠音词,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树的微妙情感,(1分)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1分) 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韵律和谐。(1分),07年江苏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 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2009年上善若水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
12、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赏析第四段画波浪线语句在表达上的特色。,小高光着头,只穿一身猩红的绒衣裤,眼望天空,把大枪朝上一扔,刷刷连走两个“鹞子翻身”,左手伸到背后,张开。大抢翻个跟头,尖朝下箭似地落,银光在手的部位一闪,啪哒,掉在地上了。没接住。手,缠着血白纱布的手,顿时化出一朵血红的桃花。小高仿佛没有感觉,弯腰拾起大枪,走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张冻得刷白的娃娃脸又朝天上望去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表现大枪
13、落下的迅疾;白红色彩对比鲜明,体现小高对京剧艺术的赤诚之心;长短句结合,对重点内容起突显强调的作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大枪下落的瞬间;视听结合,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带伤练功的场景。,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第1段划线句子,特别是在这春暖花开时节,杨柳依依,不时会撞见一树一树的繁花,心情雀跃。有时骑车出城,或上善公园,或高铁新区。田畴沃野,村庄错落,近水远山,都氤氲着春天的喜悦之气。游走其中,如入画布,景不醉人人自醉。 运用整句散句结合的手法,使文句富有错落美。运用比喻的修辞,运用“如入画布”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一路骑行所见到的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运用拟人手法,“氤氲着春天的喜悦之气”
14、形象地写出了面对春天美景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骑行的惬意。,“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选取湖面上代表性事物;(1分) 运用视听结合、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描写手法 ;(2分) 句式对称、工整,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1分),3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6分) 故乡的枣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 饥荒年代,树为人们提供了果腹的食材。 离家或返乡时,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在南方,香樟树是女儿的终身陪伴。(答出三点即可),4文
15、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 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 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 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 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拓展延伸,与你共读王开玲-阅读与写作之语言、素材,王开岭,男,1969年生,山东滕州人。现居北京。作家、媒体人。历任央视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指导和主编。著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激
16、动的舌头、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等十余部,入录国内外数百种优秀作品选。其作品因“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而在大中学校园拥有广泛影响,入录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新语文课本和各类中高考语文试题,被誉为中国校园的“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遥远的流萤,屈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少时读聊斋,即觉得鬼魂很美,一点不可怕。成年后,尤其父亲去世,我更加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
17、伴儿,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 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得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 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他们比我现在还年轻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飞快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消灭了自然界无数美好的东西,如流萤、
18、蝈蝈、蛐蛐。 规划,简化了我们的生活。 议论性散文:童年、乡村、老屋、单调乏味的城市生活。,乡下人哪儿去了,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
19、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
20、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谁捡到了?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议论性散文: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信仰的缺失,精神家园的消失,呼唤淳朴人性的回归。,王开岭经典语录没有雪的冬天,还有季节的尊严吗?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累,却忘了为何出发。 王开岭 古典之殇若每个人都坚持让自己的声音钻出身体,都以不亢不卑的行为和姿态,在天空中传播一种自由气息,这样生活就有望了。 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那一天,“荆轲”这个青铜般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镞镇定地踏上弓弦。白幡猎猎,千马齐暗,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匣已紧固到结冰的程度,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儿连易水河畔的瞎子也预感到了什么。 精神明亮的人,课后阅读,精神明亮的人、 古典之殇、 跟随勇敢的心、 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