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目 录,6.6 数 据 字 典,6.4 业务流程分析,6.3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6.2 详 细 调 查,6.5 数据流程分析,6.7 处理逻辑工具,6.8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6.9 系统分析报告,6.10 系统案例,6.1 系统分析概述,6.1 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系统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侧重于具体业务全过程角度)进行分析。在系统分析中扎扎实实地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业务情况是基础,只有在对业务了解得非常透彻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提出新的改进方案。,6.1 系统分析概述,6.1.1 系统分析的
2、任务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现行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真正弄清楚所开发的新系统必须要“做什么”,提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的系统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1了解用户需求 2确定系统逻辑模型,形成系统分析报告,6.1.2 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系统分析工作是总体规划工作的继续。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规划两者是不同的,从工作范围来看,总体规划是面向全局的,而系统分析是局部的,详细的;从工作深度来看,总体规划是战略的,宏观的考虑,系统分析是更具体、更细致的工作,是进行详细调查和逻辑设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
3、数据字典、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等。 (1) 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3) 业务流程分析 (4)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5)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6) 撰写并提交系统分析报告,6.2 详 细 调 查,6.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1) 真实性 (2) 全面性 (3) 规范性 (4) 启发性,6.2 详 细 调 查,6.2.2 详细调查的范围及内容 (1) 系统的定性调查定性调查主要是对现有系统的功能进行总结,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查、管理功能的调查、业务流程的调查、处理过程及特点的调查与系统运行的调查等。 (2) 系统的定量调查定量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数据流量的大小、时间分布、
4、发生频率,掌握系统的信息特征,据此确定系统规模,估计系统建设的工作量,为下一阶段的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6.2.3 详细调查的方法,(1) 问卷调查法 (2) 召开调查会 (3) 调查人员直接参加业务实践 (4) 查阅企业的有关资料 (5) 用户介绍,6.2.4 详细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1) 调查前要做好计划和用户培训 (2) 资料收集要客观 (3) 调查与分析整理相结合 (4)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5) 规范调查图表,6.3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组织的特点 在交换物资、资金过程中,产生信息流; 组织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输出
5、者; 组织具有层次性。,6.3.1 组织结构分析,2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弄清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各部门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 信息资料的传递关系; 物资流动关系; 资金流动关系。此外,还应详细了解各级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新系统的要求等。,6.3.1 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结构调查工具组织结构调查工具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是用来描述组织的总体结构以及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它把企业组织分成若干部分,按级别、分层次构成的,以树型结构显示,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行政隶属关系等的树状结构图。,6.3.2 功能结构分析,系统目标和各项功能模块的层次关系可用功能结构图来进行描述。 功能指的
6、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系统目标,系统必须具有各种功能。,6.3.3 组织/功能联系分析,组织/功能联系表是用来反映组织内各部分承担功能时的关系,通常习惯将组织/功能联系表同组织结构图、功能结构图都画在一起,以便对照、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6.4 业务流程分析,6.4.1 业务流程调查的任务及方法 1任务 业务流程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系统中各环节的业务活动,掌握业务的内容、作用及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过程等,用业务流程图的方式把企业的具体管理活动和业务的处理过程绘制出来。它是掌握现行系统状况,确立系统逻辑模型不可缺少的环节。,6.4 业务流程分析,2方法
7、调查业务流程应顺着原系统信息流动的过程逐步地进行,内容包括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动去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报告、单据、屏幕显示等)。系统详细调查过程中,系统开发人员进行业务流程调查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联系非常密切,需要彼此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调查中,既要完成好自身工作任务,又要考虑所调查业务与其他业务彼此间的联系。,6.4.2 业务流程图,1业务流程图使用的基本符号,6.4.2 业务流程图,2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步骤,6.4.2 业务流程图,6.4.3 表格分配图,表格分配图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表示出各种单据和报告都与哪些部门
8、发生业务关系。 1表格分配图使用的基本符号,6.4.3 表格分配图,6.4.4 业务流程分析,1分析的目的 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发现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优化业务处理过程,以便在新系统建设中予以克服或改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也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优化原业务流程提供新的可能性。分析的时候,不仅要找出原业务流程不合理的地方,还需要在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产生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6.4.4 业务流程分析,2分析的内容 (1) 现行流程的分析分析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各处理过程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其
9、中哪些过程可以删除或合并,现行业务流程中哪些过程不尽合理,可以进行改进或优化。 (2) 业务流程的优化现行业务流程中哪些过程存在冗余信息处理,可以按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要求进行优化,流程的优化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3) 确定新的业务流程 (4) 新系统的人机界面,6.5 数据流程分析,把数据在现行系统内部的流动、存储与变换的情况抽象出来,考察实际业务的信息流动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变换、存储等的分析,其目的是尽量地发现数据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加以解决的方法,优化数据流程。,6.5.1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工作量很大,故要求系统分析人员应耐心细致地深入实际,协同
10、业务人员收集与系统有关的一切数据。数据收集的渠道主要有现行的组织机构;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现行的决策方式;各种报表、报告、图示等。,6.5.1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 围绕系统目标进行分析; 弄清信息源周围的环境; 围绕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数据特征分析。,6.5.2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或数据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或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1数据流程图图例,6.5.2 数据流程图,2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原则 绘制数据流程图应遵循
11、以下原则: 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从输入端至输出端画数据流和加工过程,并同时加上数据存储; 加工的分解“由外向里”进行分解; 数据流的命名,名字要确切,能反映整体性; 各种符号布置要合理,分布均匀,尽量避免交叉。,6.5.2 数据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画出顶层图; 画出系统内部的数据流、加工与存储 ,画出一层细化图; 进一步分解,画出二层细化图; 画出其他注意事项。,6.5.2 数据流程图,例6.1 订货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假设某企业采购部门每天需要一张订货报表,报表按材料编号排序,报表中列出所有需要再次订货的材料。对于每种需要再次订货的材料应列出下列数
12、据:材料编号、名称、订货数量、目前价格(或参考价格)、主要供应单位、第二供应单位等。材料领用称为事务,通过放在仓库的终端把事务输入到订货系统。当某种材料的库存数量少于库存量临界值时就应该再次订货。 如何画出上述订货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呢?,6.5.2 数据流程图,4分层画数据流程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合理编号数据流程图编号规则:子图中的编号由父图编号和子加工的编号组成;子图的父图编号就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编号。 (2) 注意子图与父图的平衡子图与父图的数据流必须平衡,平衡指的是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与父图中对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相同。 (3) 分解的程度分解应自然,概念上要合理、清晰;,
13、6.5.2 数据流程图,5数据流程图的特征 (1) 抽象性抽象性是指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人员、物质流等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这种抽象性能使我们总结出信息处理的内部规律性。 (2) 概括性概括性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6.5.2 数据流程图,6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数据流程图的作用有: (1) 系统分析员用这种工具自顶向下分析系统信息流程; (2) 可在图上画出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3) 根据逻辑存储,进一步作数据分析,可向数据库设计过渡; (4) 根据数据流向,定出存取方式; (5) 对应处理过程,可用
14、相应的程序语言来表达处理方法,向程序设计过渡。,6.5.3 数据流程分析与目的,1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即把数据在组织(或原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地独立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物资、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 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 2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 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是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数据流程不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6.6 数 据 字 典,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数据字典(Data Dic
15、tionary,DD)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是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同时也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依据。,6.6.1 数据字典中的数据,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 (1) 动态数据可在系统内外流动的数据称为动态数据,如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 (2) 静态数据静态数据是不参与流动的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和发生的业务量。,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1数据项数据项也称数据元素,是最基本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能再分解的数据单位,如物料编号、期初库存
16、等。,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素或者其他数据结构组成。如教师情况是由教师代码、教师名称、地址、电话、电子邮件等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结构。,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3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数据流的组成可以是一个已定义的数据结构,也可以由若干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4处理逻辑处理逻辑描述数据流程图中数据的基本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在数据字典中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如学生的期末成绩是由平时作业成绩、出勤率、实验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来确定的,平时作业成绩、出勤率、实验成绩和期末试卷
17、成绩所占的权重各不相同。,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5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如在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成绩表。 (1) 手工卡片式 数据存储编号:D1 数据存储名称:成品库存台账 简述:存放仓库中成品的库存量等信息 别名: 组成: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单价,单位,库存量,备注 关键字:物料编号 记录长度:93B 记录数:60000条 容量:5880KB 有关的处理逻辑:P2,P6,P7,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6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主要说明外部实体产生的数据流、接收到的数据流以及该外部实体的数量。如在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生、家长、教师、教务处、学生处和用人
18、单位等都是外部实体。 (1) 手工卡片式 外部实体编号:S1 外部实体名称:采购部 简述: 输入数据流:加工计划单 输出数据流:原料入库单,它是用文字表达处理逻辑关系的。,6.6.2 数据字典的内容,6.7 处理逻辑工具,若是多元的逻辑关系,用文字描述不仅十分繁琐,而且难以看清,采用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为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所接受。 常用的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化描述语言等方法。,判断树是用一种树型图形方式来表示多个条件、多个取值所应采取的动作。案例:根据问题绘制某公司优惠政策方案的判断树。某公司的优惠政策如下:
19、顾客每年的交易额在50,000元以上和支付信用好(最近三个月无欠款),给予优惠待遇为折扣率15%或与本公司交易20年以上的,给予优惠待遇为折扣率10%,否则,给予优惠待遇为折扣率5%。若顾客每年的交易额在50,000元以下,则不给予优惠待遇。,6.7.1 判断树,6.7.1 判断树,判断树采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处理逻辑。从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用户的业务在什么条件下应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在一枝树中,枝代表一组条件的组合,叶代表该组合相对应的处理方案(优惠政策)。,在判断树的左边是树根,它是决策序列的起点;,判断树的意义,右边是各个分支,即每一个条件的取值状态;,最右侧(树梢的右侧)为应该采取的策
20、略(即动作);,在判断树的最上边是判断条件项;,树中的非叶结点代表条件,它指出必须在能够选择下一条路线之前作出决定,查看条件是否满足,并依据条件作出决策;,树的叶结点表明要采取的行动,这种行动依赖于它左边的条件序列。从树根开始,自左至右沿着某一个分支,能够作出一系列的决策。,通过判断树,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交易额、不同信誉、不同交易时间的顾客所应采取的不同优惠待遇。,6.7.1 判断树,判断树优点: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判断树缺点:当条件多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整个判别过程(当系统本身太复杂时,会存在许多步骤和组合条件的序列,结果系统的规模变得难以控制、分支的数目太大和通过的路径太多,对分析不但
21、没有帮助,而且会使得分析人员束手无策)。,6.7.1 判断树,练习,假设某校对考试升留级有如下规定:如果在英语、数学、政治等三门主要课程中有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及格者就留级,试用判断树表示之。,6.7.2 判断表(又称决策表),判断表是采用表格方式描述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当某个判断结构依赖于较多的条件用判断表能够把所有的条件组合且一个不漏地表达出来,相应的可以分析不同的条件组合应该采取的动作,使用判断表可以避免在某种条件和取值下有动作却不依赖某个条件和取值而存在的现象或者可能无相应动作,帮助系统分析员澄清问题,甚至可以发现用户可能遗漏的、尚未提出的逻辑要求,6.7.2 判断表(又称决策表),判断
22、表是采用表格方式描述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某工厂人事部门对职工重新分配工作,分配原则:,“如果年龄不满20岁,文化程度是小学,则脱产学习,文化程度是中学,则当电工;,案例,如果年龄满20岁但不满40岁,如果文化程度是小学或中学,若是男性,则当钳工;若是女性,则当车工,文化程度是大学,则当技术员;,如果年龄满40岁及以上者,文化程度是小学或中学,则当材料员,文化程度是大学,则当技术员。,实例分析,(1)条件取值,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实例分析,(3)所有的条件组合,性别取值为2个 年龄取值为3个 文化程度取值为3个 所有的条件组合有233=18个,实例分析,(4)这项政策可能采取的策略有,脱产学
23、习 当钳工 当电工 当车工 当材料员 当技术员,实例分析,(5)按18个条件组合画出判断表,实例分析,(6)所有的条件值,000,001,002,010,122,共有18个状态,如下表所示,实例分析,(7)分析每一种条件组合应该采取的行动,在相应的格子里填写符号“”,实例分析,由上表知,第3列和第12列的条件组合没有相应的动作,说明这项动作没有考虑到年龄未满20岁但文化程度是大学的男性或女性职工,应该分配什么工作。虽然按常理,这种情况似乎不能出现,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会束手无策。,实例分析,当分析员指出这种遗漏后,用户应该重新修改这项政策。并将结果告诉系统分析员 假定本例修正后的策略是,如
24、果出现这种情况,则不论男女,都分配当技术员,修正后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实例分析,实例分析,在列出包括全部条件组合的判断表以后,就需要采取适当的办法对判断表逐步进行化简; 直到不可能化简为止; 化简的办法就是合并, 按合并条件,经第一次化简后的判断表如下表所示:,实例分析,实例分析,最后化简的判断表如下,实例分析,判断树表示,分配 政策,小学,中学,20岁,20岁且40岁,40岁,男,女,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分配方案,技术员,脱产学习,钳工,车工,材料员,男,女,电工,钳工,车工,材料员,中学,大学,大学,小学,判断树表示(不是最佳),分配 政策,小学,中学,大学,20岁,20岁且40岁,40岁
25、,男,女,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分配方案,技术员,脱产学习,钳工,车工,材料员,20岁,20岁且40岁,40岁,男,女,电工,钳工,车工,材料员,6.7.2 判断表,判断表是采用表格方式来描述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在条件较多、相应的决策比较多的情况下,考虑用判断表。判断表用二维表格直观地表达具体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策略之间的逻辑关系。,6.7.3 结构化描述语言,结构化描述语言采用很简洁的词汇来表述处理逻辑,没有严格的语法,可以用英语表达,也可以用汉语表达。结构化描述语言采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描述处理逻辑,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72, 简单祈使句:指明要做
26、的事,至少有一个动词(明确指明要执行的功能),至少有一个名词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如:计算平均成绩获得职工姓名,6.7.3 结构化描述语言,73, 判断语句:根据某一条件的不同结论执行不同的处理动作进行描述而使用。,的处理逻辑 结构化语言描述,IF质量合格率99%IF出勤好Then获得一等奖金Else则获得二等奖金 IF质量合格率99% and 质量合格率80%IF出勤好Then获得二等奖金Else获得三等奖金,6.7.3 结构化描述语言,74,某商业公司的销售策略规定:不同的购货量、不同的顾客可以享受不同的优惠。具体办法是: 年购货额在5万元以下无折扣; 年购货额在5万元以上且最近三个月无
27、欠款的顾客可享受15%的折扣; 年购货额在5万元以上,近三个月有欠款,但是本公司十年以上的老顾客,可享受10%的折扣;若不是老顾客,只有5%的折扣。,If 交易额=50000元 if 三个月无欠款,则折扣15%elseif 老顾客 then 折扣 10%else 折扣 5% else 无折扣,6.7.3 结构化描述语言例题,75, 循环语句: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连续执行相同的动作,直到此条件不成立为止。可用来明确指出对每一件相同的事物执行同一个动作。如:“计算水电费”,循环语句表达如下:对每一住户,循环计算水电费,4.2.7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76,结构式语言,适用于判定中包含一般顺序动作或循
28、环执行的动作,判定表,适用于多个条件的复杂组合,判定树,适用于1015种行动的一般复杂决策,判定表可以转换为判定树,判定树更容易被用户接受。,4.2.7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6.8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是系统分析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它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成果,也是系统设计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 1确定系统目标 2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3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4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模型 5确定新系统数据资源分布 6确定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7新系统运行环境,6.9 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就是系统分析报告,是下一步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引言部分 2现行系统概况 3新系统逻辑方案,6.10 系统案例1医疗保险系统,6.10.1 医疗管理中心组织结构分析 6.10.2 业务流程分析 6.10.3 数据流程分析 6.10.4 数据字典6.11 系统案例2药品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