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4207329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510129四 川 省 ( 区 域 性 ) 地 方 标 准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15 - XX - XX 发布 2015 - XX - XX 实施成 都 市 大 邑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510129/T XXX2015DB510129/T XXX2015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成都市大邑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由大邑县农村发展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大邑县农村发展局、大邑县环境保护局、成都市福瑞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邑县鸣镇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都老农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邑县蓝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强、雷蓉、谭薇、陈旭、靳西彪、万春美、魏鑫、曾亮、陈光毅、马金权、雷挺。DB510129/T XXX20151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及其他利用技术。本标准适合大邑县行政区域内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24675.6 保护性耕作机械 秸秆粉碎还田

3、机NY/T 1004 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51/T 1084 牛羊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Fertilizer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straw秸秆经机械粉碎还田、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等方法,最终将有机质成分释放至土壤中的技术。3.2 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 cultivation bas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straw秸秆与畜禽粪便、尿素等物质混合后,通过堆制、发酵等工艺,生产食用菌培养料的技术。 3.3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Feed utiliza

4、tion technology of straw利用青贮、微贮、揉搓丝化、压块等处理方式,配混以其他必要的营养物质,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的技术。3.4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straw通过固化处理、沼气发酵、直燃供热、气化等处理方式,将秸秆以能源的形式加以利用的技术。DB510129/T XXX201523.5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 Straw breaking and land-returning Technical on mechanical 以粉碎、破茬、深耕、耙压等机械化作业方式,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至土壤中的技术。3.6

5、 走道式秸秆还田技术 Walking type Technical of straw returning田块中的固定间隔预留走道,在堆放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秸秆,通过自然腐熟最终还田的技术。3.7 秸秆堆沤技术 Heap retting Technical of Straw returning 秸秆分层堆放并浇洒粪水和尿素等辅料,经密封叠层发酵,最终产生生物有机肥还田的技术。3.8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Mulching Technical of Straw returning农作物或果蔬播种后,将整株秸秆(如麦秆、油菜秆、稻秆等)均匀地撒铺在播种面上,用于抗旱保苗、防冻保温和抑制杂草,通过翻耕入

6、土或自然腐熟,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最终达到使有机质重新释放利用的技术。4 基本原则4.1 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4.2 遵循政府规划和地方实际,按照“市场主体、企业运作、政府引导”的模式进行规划,合理布局全域秸秆利用方式。4.3 遵循就地、大量、简易的原则,以还田和重点产业发展为主,其他多种方式综合利用为辅。4.4 以绿色、环保为基础,不得在利用过程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5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5.1 技术分类按操作手段的不同,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主要分为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走道式秸秆还田技术、秸秆堆沤技术和秸秆覆盖还田技术。5.2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5

7、.2.1 机具选择和使用秸秆还田机具应符合GB/T 24675.6和NY/T 1004的要求,机具操作人员应能熟练操作机具。5.2.2 机具操作DB510129/T XXX20153根据田间情况选择作业路线、确定作业速度、调整拖拉机与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装配尺寸,拖拉机功率应不低于45kW。5.2.3 粉碎小麦、水稻、油菜、玉米的留茬和粉碎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 1 留茬和粉碎指标单位为mm指标项目小麦 水稻 油菜 玉米作物留茬高度 150 150 150 80秆粉碎长度 150 150 100 1005.2.4 还田秸秆粉碎后应均匀抛洒在田地上,并通过旋耕、耙耱、精细整地实现秸秆还田,耕深应

8、不小于150mm,且多年旋耕地块耕深应不小于200mm。5.3 走道式秸秆还田技术5.3.1 走道设计免耕抛秧田块或旋耕栽秧田块,每5m6m留一条堆放秸秆的走道,每667m 2稻田留3条5条走道,走道宽30cm50cm。5.3.2 秸秆处理机收田块采用机收前茬作物时一并机械化粉碎秸秆,人工收获田块采用人工铡断秸秆;秸秆切碎后长度不宜超过10cm;秸秆量较少的田块可不切碎或少切碎秸秆。5.3.3 秸秆堆放秸秆堆放高度40cm60cm,每米走道秸秆堆放量为5kg10kg,以能够实现稻田前茬农作物秸秆全部直接还田为度。旋耕田块须预留2m3m的农机作业道不堆放秸秆。5.4 秸秆堆沤技术5.4.1 堆沤

9、秸秆分层堆放,前两层厚60cm,以后各层厚30cm40cm,通过浇淋粪水及尿素溶液调节碳氮比,保证秸秆湿透且含水量达65%为宜。5.4.2 密封秸秆堆垛以宽2m、高1.5m1.6m为宜,长度不限;堆垛后轻轻拍实(禁止脚踩)并就地取泥(或塑料薄膜)封堆,保持秸秆处于湿润、通气状态。5.4.3 翻堆DB510129/T XXX20154堆温达到5070时应及时翻堆,按照内外、上下层次调换充分翻堆。重复以上操作直至秸秆完全腐熟。5.5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5.5.1 稻秆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蒜等根茎类蔬菜和食用菌在栽培时,可采用稻秆覆盖栽培技术,直接覆盖,起到保水、控草、保温和改土的作用,秸秆覆盖量应

10、符合表2的规定。表 2 蔬菜栽培的秸秆覆盖量指标项目马铃薯 大蒜 食用菌秸秆量/栽培面积 (1.52)667m 2/667m2 250kg/667m2300kg/667m 2 覆盖厚度以不见床土为宜5.5.2 秸秆覆盖果园技术5.5.2.1 秸秆覆盖前应对树盘土壤进行扩穴深翻并对土地进行平整,同时施加适量尿素肥,调节秸秆碳氮比。5.5.2.2 按栽培的蓝莓、猕猴桃、金蜜李等果树特点,选择麦秆、稻秆或油菜秆等秸秆进行覆盖,覆盖后撒少量土压实。果蔬栽培的秸秆覆盖量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 果树栽培的秸秆覆盖量指标项目蓝莓 猕猴桃 金蜜李秸秆量/栽培面积 覆盖厚度 5cm10cm 覆盖厚度 5c

11、m10cm 覆盖厚度 8cm12cm5.5.2.3 树根周围 20cm40cm 范围不应覆草,避免引起火灾或水涝。5.5.2.4 覆盖 3 年4 年后宜将秸秆翻入地下,同时进行新一轮覆盖。6 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6.1 工厂化利用技术6.1.1 推荐配方主料为麦秆等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辅料为尿素、饼肥、过磷酸钙、石灰粉、硫酸铵等,配比量按照实际需求确定。6.1.2 预处理将主料秸秆和粪便充分预湿、混匀后,与辅料混合搅拌并进行堆放。料堆规格一般为宽1.7m2.2m,高1.4m1.8m,长度不限。6.1.3 隧道发酵6.1.3.1 一次隧道发酵DB510129/T XXX20155把预处理完成的原

12、料堆入一次发酵隧道内发酵,隧道中温度控制在5862,每过3d4d翻堆一次,翻堆次数共3次。6.1.3.2 二次隧道发酵将经过一次隧道发酵的原料堆入二次发酵隧道中密封发酵7d,隧道中温度控制在4852。6.1.4 基料质量发酵结束后基料一般呈咖啡色,略带氨气味,含水量为60%65%,pH值为7.58.0。6.2 大田利用技术6.2.1 推荐配方主料为稻秆等农作物秸秆,辅料为饼肥、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等,配比量按照实际需求确定。6.2.2 建堆发酵6.2.2.1 按宽 1.7m2.2m、高 1.6m 建堆,长度不限。底部预先铺 1 层厚 40cm50cm 的浸湿过的秸秆,并均匀撒施一层粪肥和辅料;

13、之后按每层 30cm40cm 的厚度铺设秸秆,并撒施适宜粪肥和辅料保证秸秆湿透,一般铺 3 层4 层。6.2.2.2 发酵过程中,当堆温达到 65时即可翻堆,共翻堆 3 次4 次,参考间隔时间为6d、5d、4d、3d。6.2.3 基料质量发酵结束后基料一般呈浅咖啡色,原料疏松有弹性,略带氨气味,含水量65%70%,pH值7.58.0。7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7.1 秸秆青贮7.1.1 秸秆机械化打捆通过机械化田间作业,一次性完成秸秆收集和打捆工作;作业中应注意调整好机械装配尺寸并根据田间实际情况确定好作业的路线和作业的速度。7.1.2 青贮操作按DB51/T 1084的规定执行。7.2 秸秆氨化

14、7.2.1 氨化方法主要包括堆垛法、氨化窖法、氨化炉法等。7.2.2 关键点7.2.2.1 秸秆氨含量应不高于 5%。7.2.2.2 常温条件下,氨化时间为 7d14d,温度过低时应适当增加处理时间。DB510129/T XXX201567.2.2.3 氨化后的秸秆应呈棕色或深黄色,有糊香味、质地柔软。7.3 其他秸秆微储,秸秆颗粒化等其他饲料化利用按国家、行业推荐的技术进行操作。8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8.1 秸秆固化技术秸秆通过粉碎后由秸秆固化成型机压缩成型,严格把控秸秆固化产品质量,具体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 4 秸秆固化产品质量项 目 指 标直径,mm 32长度,mm 100密度大于,

15、g/cm 3 0.8含水率低于,% 158.2 秸秆沼气技术8.2.1 沼气池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建造。8.2.2 秸秆材料应与畜禽粪便按比例混合,在严格厌氧环境下发酵。8.2.3 换料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操作程序进行。具体操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 大换料前应备足新料,并在大换料前 10 天停止进料;b) 出料时除保留 10%30%细碎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外,应尽可能清除剩余残渣。8.3 秸秆直燃供热技术8.3.1 将秸秆加工成长度为 4cm6cm 的段,在高温、足氧环境下投入锅炉炉膛内充分燃烧,释放出热量在转换为热能(工业蒸汽)后主要用于工业企业日常生产的供热。8.3.2 燃烧产生的烟气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燃烧后的灰渣可收集处理后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利用。8.4 秸秆气化技术通过固定床或流化床处理农作物秸秆原料,经过热解和还原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具体操作要求参见各相应的设备的使用说明文件。9 其他利用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可通过技术引进等手段,考虑秸秆生产建材、秸秆生产有机木炭、秸秆草编等其他相关技术。DB510129/T XXX20157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