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鉴赏(课外)课后练习(19)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注:阿:发语词。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旅谷: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旅生” 。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 “旅葵” 。贻:送给。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的叙述极有层次,请结合诗歌略作分析。答:_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_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 题。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
2、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本词的主题是什么?_2上阕写景,写美好的春景,它与下阕的抒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_3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秉持/屏除 启碇/沉淀物 绮丽/倚马可待B朔风/溯流 祈祷/倒春寒 机杼/毁家纾难C拓印/拖沓 甲胄/压轴戏 给水/济济一堂D筵席/垂涎 荟萃/市侩气 诧异/姹紫嫣红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临江仙 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此
3、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凤凰城,汉唐长安的美称,这里借指宋都汴梁。1.这首词上阙写离别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请简要赏析。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 5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 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注:罗带,香罗带。古人把香罗带打成同心结,表示永远相爱。试就你的理解,简单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_6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
4、归途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1)两诗均作于我国传统的 佳节,根据诗的内容可知,这一节日有 的习俗。(2)两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它们的异.同之处分别在哪里?依据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1诗歌开始写“青青
5、河边草”有什么作用?2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一句的含意是什么?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3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事怀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诗中除了“晨起” 、 “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答: (2)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答: 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咏梅宋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
6、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选自朱淑真集注 )(1)请从描写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一枝和月香”一句。答: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 愈荆山 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注】此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张十二阁老使君:即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荆山:又名覆釜山,距潼关西面的华山二百余里。(1)诗的前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请简要赏析这幅壮丽图景。答:_(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
7、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_参考答案:1 答案: 1.本诗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 ,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基本意思答对即可)2.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
8、、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 “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解析: 2 答案: 1.对故乡的深沉怀念。2.上阕是思乡之情的触发点,美好的春色,反而成了生悲酿恨之物;又与下阕的思乡悲情构成反衬。写乐景是宾,抒悲情是主,悲喜对照,突出主题。解析: 3 答案: B4 答案: 1.(5 分)这首词的上阙借助“凤凰城破” 、 “ 擘钗” 、 “破镜” 、 “梦回辽海” 、 “魂断玉关”等文学意象,交待了时代背景,渲染了
9、离别的痛苦,抒写了对战事的关注,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写与亲人的离别,寄予了思亲忧国的情怀。2.(6 分)对离情别绪的抒写中,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5 答案: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罗带同心结未成)而泪别情人(君泪盈,妾泪盈,两岸青山相送迎)时的情景。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及依依难舍之情。6 答案: 重阳;(1 分)登高或赏菊(1 分)同:两诗均抒发了思乡之情,从两诗的背景,诗题和诗的三、四句中均可看出。 (1 分)异:江诗还流露了归隐田园的情怀,这从诗的第三句用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可以看出。(1 分)岑诗表现了对故园遭到战乱的痛苦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
10、望。 (2 分)7 答案: 1.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诗中女主人公因为看见河畔的青草引起她对远人的怀念。这句话一语双关,既形容“草” ,又形容“思” ,把兴与赋紧紧地联系起来。2.这两句诗的含意是: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3.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不仅能很好地刻画出该女子发自内心的相思之情,还能较为细致地描摹出相思者内心的心理活动。特别是 3 至 6 句写思妇梦境的情况,这样能虚实结合、亦真亦幻,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解析: 1.注意从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分析即可。2.这句话也
11、是比兴手法,注意从其表里两层含义分析。3.第一人称生动、真实,利于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8 答案: 略9 答案: (1)巧妙地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梅, “一枝”从视觉突出梅的凌寒傲立,“和月香”从视觉和嗅觉写出梅的洁白与芬芳,形象可感地描写出梅的形态与品质。 (意思对即可。 )(2)写“怜”花又怨花,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渴望得到关爱的情感;写独倚栏杆,深夜还在看梅,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希求温暖的情思。 (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 (1)从荆山到华山,山去山来,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之间跨过了广阔的地域;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四扇大开,欢迎凯旋大军的到来。(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胜利后诗人的得意自豪之情。表达特点:换用第二人称的语气;直抒胸臆。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围绕“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 ,把前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来。(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从“莫辞” “新破”可以体会出诗人胜利后得意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