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语言文字积累应用专辑 修辞、仿写、语句连贯.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204912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语言文字积累应用专辑 修辞、仿写、语句连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语言文字积累应用专辑 修辞、仿写、语句连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语言文字积累应用专辑 修辞、仿写、语句连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语言文字积累应用专辑 修辞、仿写、语句连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教案:语言文字积累应用专辑 修辞、仿写、语句连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明确考点:1. 熟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特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其中对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要特别熟悉。例如“比喻”要明确其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其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 ;对偶则要知道其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对的特点。这样仿写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2. 中考语文试题对语言连贯的考查重点为短语或句子的衔接,而且一般都是将对连贯的考查与对段落阅读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二、学习重点:1.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2. 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做到语言准确、连贯、流畅。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2、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一、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道理去比方另一种事物或道理。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比喻的种类:暗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明喻: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色的圆盘。借喻:屋顶垂下无数的小瀑布,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判断是否为比喻的关键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两事物间有相似点。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这是同类相比)天好像要下雨了。 (这是表示猜度)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这表示想象)这样的事情很多,像(这表示举例)总结其特点如下:1. 找不到本体

3、或喻体。2. 本体和喻体本质上是同一种事物。3. 本体和喻体无外形、神情、精神等方面的相似点。 (数量、质量、长度等的相似是比较而不是比喻)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可分为拟人、拟物两种:1.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三、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

4、小的一种修辞方法。1. 扩大的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快、高、强等方面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 缩小的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低、小、短、少、轻、弱等方面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 超前的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1. 由句子中的短语构成: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

5、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 由句子构成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五、对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1. 正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如:远望石拱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2.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方面说明同一事物,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 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

6、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1. 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如: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2. 间隔反复: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七、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如: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吗?反问可以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反问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如: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

7、样呢?八、设问:在无疑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常用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修辞格 表达效果比喻 能使表达的内容生动具体形象。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夸张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复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反问 增强语气。易混修辞格的辨析1. 比喻与比喻义的区别比喻义是词语通过打比方的用法产生出来的新义;比喻是临时使用的。 2.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8、比喻句总是先把某种事物比成另一种人或事物,然后展开描写。拟人省略了比作人这一环节,直接赋予它人的动作、心理、思想、神态等。3.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对偶必须对称,上、下两联无重字。排比字数要求不甚严格,有些词语相同。4.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 不表示 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 明确地表示 肯定或否定的内容。5. 排比与反复排比语句间只有个别字相同。反复所有的字都要相同。仿写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一、什么是仿写? 仿

9、写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二、仿写的基本要求:1. 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 句式要统一。3. 修辞要相同。4. 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三、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内容上要有创新。2. 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 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应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四、考点说明语言仿写题具有题型灵活、设计精巧、考点繁多、综合性较强等特点,中考中的此类题目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查学生:1. 考查对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10、。2. 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3. 对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例如: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分析:(1)中心词有别。前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田野、天空等相类,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处应与清风、雨水等相类,如雪、雾、露、霜、冰雹等。 (2)修饰语有别。前一处应与“容纳大树小草”、 “接受阳光暴雨 ”等相类,后一处应与“ 吹开闭锁保守”、 “洗涤狭隘自私” 等相类。 (3)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

11、) 。例句:饱经飞沙走石的沙漠敲打谎言虚伪的冰雹五、方法指导(一)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与结构上相同的点。具体地说,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在结构上,重视“形似” ,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与例句形神相似。(二)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对于短语填空式仿写题,我们只要寻找到例句和仿句在内容、结构上的相同点之后,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复杂的仿写句(如整句仿写题、语段仿写题) ,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深入下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入手,仔细揣摩,上下观照,前

12、后推敲,筛选有用信息,把例句中的“相同点”迁移到仿句中;并对例句中的“不同点”加以拓展和创新,使之“脱胎换骨”,演变为“ 新生儿”仿句,直至完全符合“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语意衔接”的仿写要求。总之,应记住三条: 仿句式、仿修辞、仿思想内容,做到形似和神似。修辞仿写考题类型:(一)判断分析类题型示例一:从概念角度辨析修辞方法下列句子中,与“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A. 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B.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C.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D. 大

13、海抓住了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先要搞清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然后才能判别选项的四句中与其运用了相同修辞方法的一句,题目中 A、B、D 句与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都为拟人,而 C 句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故选 C。题型示例二:从理解和运用的角度辨析修辞方法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 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 盛开的藤萝只是

14、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 项是想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 必须防止造成误解。答案为 B。题型示例三:辨析修辞方法并分析作用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5、 (比喻、拟人;表现“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焦急、急切的心理。 )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 )C.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夸张,突出地表现时光迅速流逝)D.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 )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先要弄清楚句子的出处,从修辞和具体语境两方面分析。答案为 C。容易判断错误的是 C、D 两项,C 项在修辞上是排比,以夸张来干扰, D 项需要了解雨果的个人立场。(二)运用表达

16、类 题型示例一:结合语境填写或修改新创上下联毕业前夕,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搜集整理资料中,我们发现,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涉仰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 ;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明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或新对出下联。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留取丹心文天祥新创或修改为: 参考答案:修改: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新创:范仲淹忧乐天下登楼抒怀题型示例二:结合语

17、境仿写揣摩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写。要求内容出自有关课文,语意相符,句式大体一致。初中三年的语文之旅,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接受着心灵的熏陶,受益匪浅:漫步苏州园林,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热烈奔放、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巅,_; ,。参考示例:敬佩于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置身云南村寨,陶醉于情趣万种的歌会盛况。或:来到地下森林,惊叹于自然生命力的神奇伟大。语言连贯中考语文试题对语言连贯的考查重点是短语或句子的衔接,而且一般都是将对连贯的考查与对段落阅读的考查结合起来进行。一、考查的形式:选择题、填空形式的排序、仿写。 北京前几年中考此类题目

18、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现在个别区有把它与综合性学习和仿写相结合的倾向,也值得我们关注。二、考题类型(一)语句排序题1.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还有摇荡的水草 游人从桥上望去 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 B. C. D. 答案:D(二)选句填空题2.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的知识只需浅尝,有的知识 只需粗知。只有少数 专门知识 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 细读,反复地读。A. 有的书只需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 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需读其中一部分C. 有的书

19、只需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 D. 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答案:C(三)补句衔接题3. 前一阵子模拟考试,因各种原因有些同学考得不理想,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鼓舞斗志,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下面的一段话。请你阅读后,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让我经受磨练;给我一次失败,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 经历。 答案示例:给我一次挫折 让我学会反省(四)抽句复位题4. “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 ”这句话是从下面的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恰当的位置是( )刺网就是用

20、刺来卡住鱼类的网,其使用遍及全世界。 甲这种网长 2 公里,厚度有 4.5 公里,有的被固定在海底,有的被安置在特定的海流中漂浮。乙1996 年,加利福尼 亚,在对刺网捕捞的研究中发现,每捕捉到 22 条旗鱼,就会有一条 鲸 或海豚成为误获物而死掉。 丙由于廉价,使用广泛,刺网误获的鲸类比例很高。丁 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刺网的地方,就会有无辜死亡的鲸。刺网还会抓住无辜的海 鸟、海 龟和不允许捕 捞的鱼类。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B三、解答语言连贯题的方法1.叙述主语要一致2. 三种顺序要合理(空间、时间、逻辑顺序)3. 句式结构应一致(短语的类型)4. 内容语气要兼顾5.

21、关联词语要注意6. 指示代词要关注例 1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1)命题目的:考查学生运用语言仿写的能力以及现代汉语修辞、语法运用的能力。(2)思路分析:要把握句式(如果,就) ; 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排比) ;要把握思想内容(奉献精神) 。(3)参考答案: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带来一片新绿。如果你是一根火柴,就带来一片光明。(4)方法要领:具体地说,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在结构上,重视“形似” ,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

22、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与例句形神相似。例 2 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1)命题目的:考查学生运用语言仿写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汉语修辞、语法的能力。(2)思路分析:所给画线句可分成两部分:前面叙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后面抒发的是对这一现象的感悟。那么答题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的合乎情理的感悟就行了。画线的例句前半部分采用的是主谓短语,仅用 6 字便叙述了一种尽人皆知的自然现象,仿句依然要与前句保持一

23、脉相承的关系,做到主谓短语,言简意赅。例句后半部分是表述人生感悟而且使用了“是在告诉我们” ,那么仿写句也应照搬。(3)参考答案: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或: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洁身自好。(4)方法要领:仿句式、仿修辞、仿思想内容例 3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万里长江横巨坝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 仓,三峡大坝浇筑到顶。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畅想变为现实。大 坝建成后,防洪标准可以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发电

24、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也将得到全面发挥。A. 锦绣大地笑颜开 B. 银龙卧波美如画 C. 万吨巨轮通四海 D. 千秋伟业耀神州(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及修辞、语法知识。(2)思路分析:A、B 句的句式与“万里长江横巨坝”的句式不一致,而 C 句 与 “万里长江横巨坝”的句式虽然一致,但是内容上不一致,所以选 D 项。(3)参考答案:D(4)方法要领:既要看内容,又要考虑修辞、语法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例 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B.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

25、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C.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姿态万千)D.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运用比喻,强调“她” 长得很漂亮)(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对修辞方法以及分析作用正确的能力。(2)思路分析:先判断每个选项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是否正确,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从而准确判断其正误。D 项未用到比喻,不是两种不同的有相似点的事物,是属于类比。(3)参考答案:D(4)方法要领:明确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例 5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

26、,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2)思路分析:题中“坟地”“石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 项“ 五彩” “夕阳”“ 烘炙” 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 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协

27、调,故 A、D项要排除。C 项虽也有“ 枯草 ”“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情理了,因此不正确。B 项, “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正确。(3)参考答案:B(4)方法要领:答题时要注意内容语境色彩的一致。例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在高原上, 。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 ,犹如冈底斯山下黑色的岩石。高原的风雪不仅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品格。A. 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 粗壮低矮是她的树干B. 见到最多的是杨树 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C. 见到最多的是杨树 粗壮低

28、矮是她的树干D. 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 她的树干是粗壮而低矮的(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2)思路分析: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即语句不连贯。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话题、叙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语言连贯题常见的解答思路。第一道横线上应填句子的陈述对象是“你”,所以排除 A、D ,第二道横线上的句子应遵从短语类型一致的原则,故选 B。(3)参考答案:B(4)方法要领:注意叙述主体的一致,句式结构的一致。例 7 下列选项中,填在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

29、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A.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连贯。(2)思路分析:答题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正常情况是:“传达”在前, “购置”在后;“没人管” 是因, “污染严重 ”是果,C 项的表述是最

30、符合客观事理的。(3)参考答案:C(4)方法要领:句子之间的顺序要合理。例 8 在括号内填入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A. B. C. D. (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对句子排序的能力。(2)思路分析:要按空间顺序进行排序,由内到外,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这都是我”中“这”指的是眼前的景物,包括 句。

31、其次要关注关联词“连也” 。(3)参考答案:A(4)方法要领:顺序要合理,关联词语要注意,指示代词指什么要明确。例 9 选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叶间点缀着些白花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有袅娜地开着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A. B. C. D. (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句子的连贯。(2)思路分析:先用排除法,排除 A 项和 B 项后,在 C 项和 D 项中选择。如果你细细品读,就会发现第句有个 “又”字,它和第句连贯。第句也可以针对第句描述,但是“又如”是对谁而言呢?可见 D 项于理不通。因此要特别注意如 “这”“又”“ 也”等词语。(3)参考答案:C(4)方法要领:先找首句,再根据

32、关联词语排序。例 10 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句,使语言连贯。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修辞知识,及句子的连贯。(2)思路分析:这种仿写式的语言连贯题,除了要考虑句式结构的一致外,还要考虑修辞方法的统一,字数的大体一致, 有时还需兼顾物体间的关系。(3)参考答案: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莹清纯的露珠。 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4)方法要领:句式、修辞、内容要一致。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易混修辞格的辨析1. 比

33、喻与比喻义的区别比喻义是词语通过打比方的用法产生出来的新义;比喻是临时使用的。 2.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喻句总是先把某种事物比成另一种人或事物,然后展开描写。拟人省略了比作人这一环节,直接赋予它人的动作、心理、思想、神态等。3.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对偶必须对称,上、下两联无重字。排比字数要求不甚严格,有些词语相同。4.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 不表示 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 明确地表示 肯定或否定的内容。5. 排比与反复排比语句间只有个别字相同。反复所有的字都要相同。仿写仿写的基本要求:1. 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 句式要统一。3. 修辞要相同。4. 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语言连贯考题类型(一)语句排序题(二)选句填空题(三)补句衔接题(四)抽句复位题解答语言连贯题的方法1. 叙述主语要一致2. 三种顺序要合理(空间、时间、逻辑顺序)3. 句式结构应一致(短语的类型)4. 内容语气要兼顾5. 关联词语要注意6. 指示代词要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