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内容与要求考查要点1.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 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3. 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4.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5. 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其思想内容。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时
2、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越来越受到出题者的青睐。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知识精讲一、课内文言文考查以三大题型为主1. 带点词注解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些较特别的词的用法,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等,其次是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如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文言虚词不涉及。2. 文言句子翻译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
3、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这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 相吻合。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 (准确) 、 “达”(流畅) 、 “雅”(优美) 。3. 阅读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二、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贯。 (该部
4、分内容上一讲已经涉及,请同学们参看上一讲内容。 )(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倒装、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需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常见的失误1. 虽是学过的课文,但却未读懂。有的同学平时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虽然试题的阅读材料就是课堂学过的课文,但是没有真正读懂;在考试答题时,抓不住要领,或者答非所问。2. 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
5、多义不会辨别、选择。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条件。几乎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特意考查一词多义。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不高。最普遍的失误有二:一是以今天的词义去套文言词义,如“具以情告”,其中“具”有不少考生解释为“具体”;二是不会辨别一词多义,在多个词义面前不会选择。3. 对虚词的用法不熟悉。各地试题中,考查虚词的多种用法的试题是一大难点。究其原因,一是朗读不够,缺少文言语感;二是归纳、辨析不够。也许在课堂上老师帮助总结过多次,但还是不熟悉。那是因为老师的总结不能代替自己的总结。要在老师指导下举一反三,自己再找例句归纳总结。4. 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
6、。失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子翻译不准确,对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误译,对特殊句式不熟悉,不会翻译。二是对理解性的试题,答不准确。如“ 从曹刿请见一句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公输中也找一个体现子墨子这种精神的语句。”这道题并不难,但是仍有考生答不好。有的考生摘录子墨子的语言答题,似乎答对了,但不准确。四、文言文理解指导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分别进行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论”读l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8、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
9、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 ,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 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
10、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桃花源记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
11、问津者。 ”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 “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 ”把桃花源记四段的大意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中,作者理想中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12、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
13、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 周敦颐 爱莲说 (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本文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14、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6. 石壕吏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7. 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请写出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15、不以疾也。请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冬三峡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请写出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 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
16、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0.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
17、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点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语句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回答)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 “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 。然后提
18、示争取 “人和”的实质在于 “得道”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二章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文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19、恒亡。12. 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3. 岳阳楼记中,作者用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
20、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 悲”和“喜” 。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文中所写的那样,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文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
21、,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文中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4. 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中心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以“鱼”和“ 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5. 墨池记中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22、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墨池记中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 六字于楹间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苦练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16. 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
23、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7.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五、明确复习方略在复习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良好的复习方略显得尤为重要:(一)继续突出文言文的诵读和默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每天必须继续定时定量诵读教材中的文言篇目,穿插适当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记诵的准确性:准确记忆、准确书
24、写。如“会当凌绝顶”一句中,学生们往往容易把“凌” 误写成“ 临”。复习时对重点语句和表现中心的关键语句要准确把握,如岳阳楼记 、 醉翁亭记 、 出师表 、 陈涉世家 、 五柳先生传等文中的一些名句。在记诵的同时多思考、多比较,如桃花源记与五柳先生传 , 隆中对与出师表等,加深对于文言词句、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加大对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量,以检查自己的文言知识网络中的错漏之处。(二)继续重视对文言阅读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一般来看,文言阅读题的设计也是以主观题为主,并设有一定数量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和适当拓展,要学会判断出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蕴含
25、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方法。尤其要加强课内外文言文的链接,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将它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方面。选择一些合适的模拟练习卷,在讲练中进一步增强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要我们能扎实基础,树立信心,沉着应对,相信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例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26、,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 良田 无论 B. 绝境 问津C. 问讯 间隔 D. 交通 妻子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3.
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4.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答: (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学生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思路分析:第 1 题本题的考查点是古汉语语言现象中的古今异义词的识别和理解。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含义相同的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词义扩大。如“江”和“ 河” 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 卑鄙” 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 ,而现在是品德恶劣、
28、不道德的意思。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 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这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 “交通” 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交通运输”,在文中的含义是“ 交错相通 ”;“ 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男子的配偶”的意思,在文中的含义是“妻子儿女” 。A 项中的“良田”,B 项中的“问津”,C 项中的“问讯”,古今的含义基本是相同的。第 2 题 本题考查古汉语中重点实词的理解和通假字的掌握。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
29、习虚词来又小得多。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是通用, “假”是假借。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有三种情况: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和变音通假。通假字的读音应读被通假字的读音,解释也应按被通假字的字义解释,表达时一般用“通”的解说形式。 (1)句中的“要”是通假字,通“ 邀”,意思是“邀请”。 (2)句中的“ 规”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稍有差别,是“规划,打算 ”的意思。第 3 题 本题考查点是文言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翻译和理解。 (1)句中注意“才”字要翻译准确。在文中的意思是“仅仅”。 (2)句中注意 “扶”和“向”字的理解, “扶”在文中的含义是“顺着,沿着
30、” , “向”在文中的含义是“从前,原来 ”。第 4 题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概括能力。注意题干的要求“请你用自己的话”,是要自己概括,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文意的理解,提炼重点信息,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3)参考答案:1. D 2. (1)邀请 (2)计划;打算 3. (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着原路回去。4. 要点: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4)方法要领:认真审题答题,仔细比较,就会做到完善。例 2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3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 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 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 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从文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1)_通_,读音_,意义_。(2)_通_,读音_,意义_。2. 用双
32、竖线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3. 全文共记叙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会面?这几次会面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组织材料的线索是什么?答:_ 4. 从桓侯的悲剧可得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答:_ 来源:学优高考网(1)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思路分析:1. 考查的是通假字的含义和读音。2. 对文章层次的划分。3.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桓侯病情的发展为线索来写的。4. 考查的是文章的中心主旨。(3)参考答案:1. (1)汤 烫 tn 用热水焐 (2)齐 剂 j 药剂。2. 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3. 四次时
33、间顺序。以桓侯病情的发展为线索。例 3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 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饿其体肤 翻译: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 3. 阅读第 段,说
34、出就 “国”而言, “死于安乐” 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答: (1)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结合句子内容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对语句中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的能力。(2)思路分析:1. 句中“发”字在现代汉语中有“ 发现”“发迹 ”等义项,但这里的“ 发”是表被动意义的关键词。 “过” 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应为 “犯过错”。2. 这两句都是使动用法的句子,翻译时一定要翻译成使动句。初中文言文课文的内容要求是必须将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一些词语的特殊意思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进行文言翻译中去逐渐理解这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用
35、法,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3.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既要从整体理解出发,把握主旨,又要针对具体题目和要求,准确筛选正确答案,不求甚解和主观猜想的答题方式必定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参考答案:1. (1)起,指被任用 (2)犯错误(或:犯过失)2. (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 ) (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3. 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若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则不得全分)(4)方法要领:在准确理解全文主旨
36、的基础上,从具体语句中筛选出对于国家来说,“死于安乐”中的“ 安乐”所指的具体内容。找出就“国”而言 “安乐 ”指的是什么?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就是答题的筛选区域,根据题目的要求, “国恒亡”的原因就是“ 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语 文 学 法 指 要 :一、课内文言文考查以三大题型为主:1. 带点词注解。2. 文言句子翻译。3. 阅读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二是启示类。三、常见的失误1. 虽是学过的课文,但却未读懂。2. 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3. 对虚词的用法不熟悉。4. 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来源:学优高考网四、文言文理解指导五、明确复习方略(一)继续突出文言文的诵读和默写。(二)继续重视对文言阅读问题的分析与探究。